旅游新闻|有问必答|票!票!全!|旅游曝黑台|旅行社交流|导游天地|说吧聊吧|时尚生活|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 [转贴]苏马荡,森林中的伊甸园

[1]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发表帖子 发表投票 回复帖子
本帖属于:湖北、恩施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主题:[转贴]苏马荡,森林中的伊甸园 楼主
鸟儿天上飞 离线
发帖:4
等级:初出茅庐
积分:10
注册:2008/5/29


记者胡俊杰 通讯员李利冰



苏马荡杜鹃斗艳

5月3日,“中国传统习俗名镇谋道·苏马荡首届杜鹃文化旅游节”在利川市谋道镇的一个小山村———苏马荡如期举行。当日,来自恩施、万州等地的媒体和各路观光客云集于此,吸山野清风、饮淙淙流泉、观杜鹃斗艳、品草木奇香。苏马荡,正以她别样的风情,向世人撩起蒙遮已久的“红盖头”。

绿色的伊甸园

出利中盆地,过齐岳山,很快来到我省最西边的口子镇———利川市谋道镇。观看“天下第一杉”的风姿后,西行6公里便来到了苏马荡。它位于北纬30度,地处长江南岸,海拔1500余米,距利川城48公里。一边是纵横奇美的磁洞沟峡谷,一边是一望无际的苍茫林海,一边是南方最大的草原齐岳山。麒麟峰、乌龟山、蛇山、罗汉山等美丽如画的景致,宛如多情的少女让人流连。红豆杉、水红树等各种特色植物以及小桥、流水、鸟鸣,把苏马荡编织成魅力无比的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让人吟度不尽!

苏马荡是至今仍保持着我国最具原始生态特色的土家族村落,村里人口不足500人、大自然惠予了她独特的原始、自然、古朴、奇特和美丽,她以其“古、秀、雄、奇、幽”成为天地间灵性山水的绿色生态家园,成为天地间最为厚待生命的温床,堪称森林中的伊甸园。

春到苏马荡,万物复苏,花香徐徐,流水潺潺,不知不觉地把人引进醉人的“绿色迷宫”。夏天来临,绿阴驱走了酷热,凉爽宁静的空气催生着人的智慧、人的情感,是休闲、度假、纳凉的绝佳去处。秋天层林尽染,没有百花齐放依然万紫千红,众多树木都被染成了或金黄或鹅黄,或鲜红或棕红,五彩缤纷的一片世界。即使是同一株树的叶子,自上而下却色彩各异,千姿百态,纵目四望,一片彩色的海洋。冬日苏马荡山舞银蛇,茫茫中飘出缕缕翠绿的丝带,温柔中把你带进赏雪的天堂。

植物化石的储藏厅

山青水绿如诗画,植物化石更神奇。



露出地面的植物化石

在苏马荡景区办公大楼前,陈列着一件重100来公斤、长约1米、直径30至50厘米呈椭圆柱形的植物化石。因没经过专家鉴定,人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树种,也不能估计它的形成年代。在苏马荡方圆十余里范围内,众多地方均有各种各样的树木化石露出了地表,彰显出该地古植物、古地理的神奇。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出现过千姿百态的植物,这些植物有的已经绝灭了,成为地球上的过客,有的延续至今一直为地球披着浓重的绿装。植物从最简单、最原始的原核生物到年轻的被子植物连续发展的演化过程中,每一阶段都只能依靠化石作证据,从化石中看到古代植物的样子,推断出古代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以及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苏马荡丰富的植物化石出现,无疑对人们认识鄂西、渝东地区的古地理和古气候以及古植物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百里杜鹃长廊的窗口苏马荡的杜鹃花俏丽多姿、迎风摇曳,红的如唇,鹅黄的如闭扇,银的似粉球,淡紫的若玉盘,色彩丰富,花色多变,堪称都亭山脉

百里杜鹃长廊的窗口

都亭山又名小山,是巴文化的发源地,明《一统志》记载:“巴蔓子,周季人,巴国乱,蔓子为将军,请师于楚,许以三城。乱平,楚史请城。蔓子曰‘籍楚之灵,克绥祸乱,诚许是三城,将吾头往,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史,楚王以上卿藏其首于荆山之阳,巴国葬其身于都亭山。”因此,巴蔓子将军是土家儿女最崇敬的英雄人物,一直在民间世代相传,并以忠勇刚烈的形象伫立在土家人灵魂深处。民间传说巴蔓子的鲜血染红了都亭山,从而盛开了满山鲜艳的杜鹃,都亭山脉的杜鹃不仅仅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更重要的它是巴人骁勇、重义的象征。



古朴的土家“走马转角楼”

都亭山脉从利川白羊塘至重庆老鸭塘的方圆百里范围内,是杜鹃的王国。品种繁多,十分美丽,有深红、淡红、玫瑰、紫、白等多种色彩。每到3至5月花期时节,红、白、紫等各色花朵铺山盖岭、满山鲜艳,像彩霞绕林,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土家人喜爱杜鹃,除它的多姿美丽外,更饱含着对古代巴国将军巴蔓子的怀念和崇敬。

山寨文化的仓库



凉爽的林荫道

走在苏马荡的林阴小道上,享受大自然恩赐的无限风光之际,耳边不时还萦绕着放牛娃们“三更里来月照中,情郎哥来到了小妹房中……”的原味山歌,以及山民们“背起我的包袱嘛罗窑姐,写长工那么冤家哟……”的劳动号子。逢年过节还能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彩龙船”(《龙船调》前身)“车车灯”、“打莲湘”、“莲花落”等民间歌舞,偶尔也能享受到山寨哭丧、哭嫁、榨山、划九龙水等原汁原味的山寨民间文化。

凡是土苗山寨拥有的民风、民俗、民歌、民谣、民谚,苏马荡都应有尽有,特别是山歌和劳动号子特别丰富。这里的山歌《闹五更》、《望郎歌》、《盐贩歌》及抬丧号子《长年歌》、接亲抬轿号子《搞快些》等充分反映了山寨人民敢恨、敢爱的豪放风格,可谓是山寨文化的亮丽展示台。

最佳疗养地和度假地

苏马荡是作为旅游地来定位的。“庄主”杨正龙先生以一己之力完成了苏马荡的初期开发和旅游推介。然而,在游走完苏马荡的风景区后,记者却突发奇想:也许把苏马荡定位为疗养地(或度假地)比旅游目的地更为合适。

苏马荡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8℃左右,是盛夏“绝无仅有”的天然空调。据了解,苏马荡风景区万余亩的森林基本上处于次原始森林状态,植被保持了多样性,千年杜鹃、满山红叶、天然园林、植物奇观独具特色。景区内有着石英沙地貌所特有的优质矿泉水,苏马神水、凤凰泉在当地闻名遐迩。

除了适宜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外,苏马荡所在地三合药材场是利川“黄连之乡”的主要基地,现存有世界上最大的黄连加工场地,这里的黄连1985年在国务院获过金奖,这里曾经是湖北省先进农业型乡镇企业,全国三次大型黄连现场会在这里召开。湖北电影制片厂曾在这里拍过纪录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考察过这里。

好山出好水,好水养一方人。苏马荡民风淳朴,还是长寿之乡,不足500人的小村子里,80岁以上的老人竟有30多个。不能不说,这得宜于独特的气候环境。

“森林公园、自然景观、民族风情”,这是苏马荡的开发定位,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集旅游、疗养、度假、避暑、观光、体验于一体的苏马荡度假村会吸引着更多的八方来客。

(网络编辑:秋收)

来源:恩施晚报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5/30 8:39: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发表帖子 发表投票 回复帖子
共1个,每页10个,1/1页 [1]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论坛跳转: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 密    码:
  • 主题标题:
  • 图    标:
  • 注意 音乐 强 弱 心 蛋糕
  •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  
  •  
  • 预览帖子 清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