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闻|有问必答|票!票!全!|旅游曝黑台|旅行社交流|导游天地|说吧聊吧|时尚生活|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 台北故宫中的宝贝们。。。

[1] [2] [3] [4] [5]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发表帖子 发表投票 回复帖子
本帖属于:中国、台湾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主题:回复:看到它没有不想要,不想吃的! 第10楼
一棵小草 离线
发帖:559
等级:版主
积分:657
注册:2007/3/12
明朝的青花龙纹天球瓶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11 16:10: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看到它没有不想要,不想吃的! 第11楼
一棵小草 离线
发帖:559
等级:版主
积分:657
注册:2007/3/12
上:王洵《伯远帖》

下左:王献之《中秋帖》

下右: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11 16:13: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看到它没有不想要,不想吃的! 第12楼
一棵小草 离线
发帖:559
等级:版主
积分:657
注册:2007/3/12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行书四行,字体流利秀美。元赵子昂曾称此帖为“天下第一法书”。《石渠宝笈》收晋人三帖,号称“三希”,此帖列于首位。 其为人所重视,由此可见。全帖仅寥寥28字,但“字势强雄,笔力飘逸,灿若游云,矫若惊龙”,可谓字字珠玑,绝世罕见。清乾隆皇帝曾将此帖誉为“二十八骊珠”,名不虚传,实不为过,特辟“三希堂”将此帖与王洵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同称“三希”,深藏于宫内的“三希堂”。 如今“三希”《伯远帖》、《中秋帖》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唯独“一希”《快雪时晴帖》珍藏于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11 16:13: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看到它没有不想要,不想吃的! 第13楼
一棵小草 离线
发帖:559
等级:版主
积分:657
注册:2007/3/12
  散氏盘应为西周晚期出品,也是台北故宫镇馆藏品之一。它最引人注意的是盘内共三百五十七字的铭文,记载了西周时散国和邻国解决土地纠纷的协议。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11 16:16: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看到它没有不想要,不想吃的! 第14楼
一棵小草 离线
发帖:559
等级:版主
积分:657
注册:2007/3/12
  中国的雕刻艺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和四千年前的殷墟遗址,先后发现过象牙雕和木雕作品。
  不过,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真正发展是在明清时代。这一时期巧匠辈出,他们创造了许多传世佳作。嘉定的竹刻,浙江的黄杨木雕,青田石雕,广州的硬木家具,象牙雕刻都独具风格。

  故宫的雕刻藏品中有几件非常美妙的微雕,但最令人惊叹的是一个50多厘米高的传统中式饭盒。饭盒分四层,呈椭圆状,长端直径大约30多厘米。盒柄上描绘了八仙过海的故事,饭盒侧壁上也有细致精巧的花鸟人物浮雕。最妙的是这个饭盒是半透明的,因为工匠把每一片薄薄的象牙镂空没有浮雕的部分则为一根根细如发丝的象牙线。这样一来,饭盒侧壁就如同一片白纱,不凑近仔细看不可能相信它是由大片大片的象牙雕成的。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11 16:18: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看到它没有不想要,不想吃的! 第15楼
一棵小草 离线
发帖:559
等级:版主
积分:657
注册:2007/3/12
宝石红僧帽壶
  明 宣德
  通盖高19.2cm,口径长16.1cm,口径宽11.2cm,底径7.6cm。
  壶口沿呈三阶渐高边,形似僧伽帽,故名。

  器外通体施红釉,釉色鲜红,并带类似橘皮上的针孔气泡眼,口、足、帽沿边等出棱处,呈现白边,内部及底釉泛青。胎骨匀细,圈足露胎,细腻洁白,间带铁质斑点。器无款,底刻乾隆御制诗。

  僧帽壶形使见于元代,宣德宝石红僧帽壶为世所称,口、足或转折棱边常见“灯草边”白边,为宣德红釉普见现象。宝石红僧帽壶,深受清宫帝后所爱,清佚名画“胤祯妃行乐图”之四幅中,雍正妃傍的立柜格上即置有宝石红僧帽壶。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11 16:20: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看到它没有不想要,不想吃的! 第16楼
张飞 离线
发帖:2999
等级:逍遥九州
积分:3315
注册:2007/3/7
这一个得卖多钱?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11 16:20: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看到它没有不想要,不想吃的! 第17楼
一棵小草 离线
发帖:559
等级:版主
积分:657
注册:2007/3/12
莲花式温碗

  宋 汝窑(A.D.960~1279)
  汝窑,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
  器作十瓣莲花形。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

  汝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芝麻钉”。釉面细碎纹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

  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11 16:21: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看到它没有不想要,不想吃的! 第18楼
一棵小草 离线
发帖:559
等级:版主
积分:657
注册:2007/3/12
五彩龙凤大盘
  明 万历
  高4.6cm,口径30.3cm,足径20.3cm。
  侈口大圆盘,窄唇,矮圈足。胎薄,施釉洁白,器面图案为釉下青花与釉上低温彩共同描绘成。

  明神宗万历时期,官方手工业喜爱制作五彩缤纷的作品,以寓意吉祥为要,而题材琐碎;在同一平面上,常以各种形状的开光框缘界隔出不同空间与主题,使观者视线所及,纹饰满布,几无间隙;多样主题并呈,让人目不暇给,充分营造华丽而热闹的气氛;同样的风格也见于此时的漆器和织物的图案设计。另方面,若仔细观察细部,则见画工用笔软弱潦草,不经意的出现笔线出锋,色彩漫溢出界的情形,均可见此时窑场大量产制却又疏于管理,以及匠者应付的心态。

  以本件开光中的穿花龙凤为例,龙凤都只是形式化的外型,缠枝番莲也只拘谨的勾描外廓再填色,笔致柔弱稚拙,似乎只是依样葫芦,虚应故事;但其仍尽量保持官样的原貌,官土轻薄洁白,釉色莹亮,色料淘洗匀细,其繁复多彩、色调喧哗,以及细碎的填染,反而成为此时期让人惊艳的特色。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11 16:21: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引用回复:看到它没有不想要,不想吃的! 第19楼
一棵小草 离线
发帖:559
等级:版主
积分:657
注册:2007/3/12
引用张飞于2007-4-11 16:20:00说道:

这一个得卖多钱?


天哪!不知谁买的起?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11 16:31: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发表帖子 发表投票 回复帖子
共42个,每页10个,2/5页 [1] [2] [3] [4] [5]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论坛跳转: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 密    码:
  • 主题标题:
  • 图    标:
  • 注意 音乐 强 弱 心 蛋糕
  •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  
  •  
  • 预览帖子 清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