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闻|有问必答|票!票!全!|旅游曝黑台|旅行社交流|导游天地|说吧聊吧|时尚生活|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发表帖子 发表投票 回复帖子
说吧聊吧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150楼
嗜血上帝 离线
发帖:347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435
注册:2006/7/11
这算是坛子里的世纪长贴了吧?!好吧,大家继续加油。偶先来!

===============================================================================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1184


日本使者回去后没多久,日军便派出专人,在沈惟敬划定的地域树立了地标,确定分界线。

柳成龙的嘴都合不上了,他想破脑袋也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只有沈惟敬,知道这一切的答案。

一直以来,他不过是个冒险者,他的镇定,他的直言不讳,他的狮子大开口,其实全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大明。如果没有后面的那只老虎,他这头狐狸根本就没有威风的资本。

而作为一个清醒的指挥官,小西行长很清楚,大明是一台沉睡的战争机器,如果在目前的局势下,贸贸然与明朝开战,后果不堪设想,必须稳固现有的战果,至于大明……,那是迟早的事。

万历二十年(1592)十一月二十八日,沈惟敬再次来到朝鲜,这一回,小西行长终于亮出了他的议和条件:

“以朝鲜大同江为界,平壤以西全部归还朝鲜。”

为表示自己和谈的诚意,他还补充道:

“平壤城亦交还朝鲜,我军只占据大同江以东足矣。”

最后,他又顺便拍了拍明朝的马屁:
“幸好天朝(指明朝)还没有派兵来,和平已经实现,我们不久之后就回去啦。”

跑到人家的家里,抢了人,放了火,抢了东西,然后从抢来的东西里挑一些不值钱的,还给原先的主人,再告诉他:其实我要的并不多。

这是一个很不要脸的人,也是一个很不要脸的逻辑。

但沈惟敬似乎并没有这样的觉悟,他本来就是个混事的,又不能拍板,于是他连夜赶回去,通报了日军的和平条件。

照这位沈先生的想法,所谓谈判就是商量着办事,有商有量,和买菜差不多,你说一斤,我要八两,最后九两成交。虽然日本人的条件过分了点,但只要谈,还是有成功的可能。

但当他见到宋应昌的时候,才知道自己错了。

因为还没等他开口,宋侍郎就说了这样一段话:

“你去告诉那些倭奴,如果全部撤出朝鲜,回到日本,讲和是可以的(不妨),但如果占据朝鲜土地,哪怕是一县、一村,都绝不能和!”

完了,既不是半斤,也不是八两,原来人家压根就没想过要给钱。

虽然沈惟敬胆子大,敢忽悠,确有过人之处,但事实证明,和真正的政治家比起来,他仍然只是混混级别。

因为他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原则是不能谈判的,比如国家、主权、以及尊严。


I am Optimus Prime
and I send this message to any surviving Autobots
taking refuge among the stars:
we are here, we are waiting.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我的女神啊!!Where Are You?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19 8:52: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151楼
嗜血上帝 离线
发帖:347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435
注册:2006/7/11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1185


沈惟敬头大了,但让人惊讶的是,虽然他已知道了明朝的底线,却似乎不打算就此了解,根据多种史料分析,这位仁兄已把和谈当成了自己的一种事业,并一直为此不懈努力。在不久之后,我们还将看到他的身影。


但在宋应昌看来,目的已经达到,因为他苦苦等待的那个人,已经做好了准备。


军阀

宋应昌等的人,叫做李如松。



李如松,是李成梁的儿子。



以往我介绍历史人物,大致都是从家世说起,爷爷、爹之类的一句带过,然后再说主角儿子,但对于这位李先生,只能破例了,因为他爹比他还有名。



作为明朝万历年间第一名将(首辅申时行语),李成梁是一个非常出名的人——特别是蒙古人,一听到这名字就打哆嗦。



李成梁,字汝器,号银城,辽东铁岭卫(即今铁岭)人。这位仁兄是个超级传奇人物,四十岁才混出头,还只是个小军官,不到十年,就成为了边界第一号人物,风头压过了戚继光,不但当上了总兵,还成了伯爵。



当然,这一切都不是白给的,要知道,人家那是真刀真枪,踩着无数人的尸体(主要是蒙古人的),扎扎实实打出来的。



据统计,自隆庆元年(1567)到万历十九年(1591),二十多年间,李成梁年年打仗,年年杀人,年年升官,从没消停过,平均每年都要带上千个人头回来报功。杀得蒙古人魂飞魄散,搞得后来蒙古人出去抢劫,只要看到李成梁的旗帜,基本上都是掉头就跑。



事实上这位仁兄不但故事多,还是一个影响大明王朝命运的人,关于他的事情,后面再讲。这里要说的,是他的儿子李如松。



李如松,字子茂,李成梁长子,时任宣府总兵。



说起来,宋应昌是兵部的副部长,明军的第二把手,总兵都是他的下属。但作为高级领导,他却一定要等李如松,之所以如此丢面子,绝不仅仅因为此人会打仗,实在是迫不得已。



说起来,那真是一肚子苦水。



两百年前,朱元璋用武力统一全国后,为保证今后爆发战争时有兵可用,设置了卫所制度,也就是所谓的常备军,但他吸取了宋代的教训(吃大锅饭,养兵千日,用不了一时),实行军屯,并划给军队土地,也就是当兵的平时耕地当农民,战时打仗当炮灰。


I am Optimus Prime
and I send this message to any surviving Autobots
taking refuge among the stars:
we are here, we are waiting.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我的女神啊!!Where Are You?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19 8:52: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152楼
嗜血上帝 离线
发帖:347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435
注册:2006/7/11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1186

事实证明,这个方法十分省钱,但时间久了,情况就变了,毕竟打仗的时间少,耕田的时间多,久而久之,当兵的就真成了农民,有些地方更不像话,仗着天高皇帝远,军官趁机吞并了军屯的土地,当起了军事地主,把手下的兵当佃农,有的还做起了买卖。



搞成这么个状况,战斗力实在是谈不上了。



这种部队要拉出去,也只能填个沟,挖个洞,而且明朝的军队制度也有问题,部队在地方将领手中,兵权却在兵部手里,每次有麻烦都要临时找将领,再临时安排部队,这才能开打。



真打起来,就热闹了,说起打仗,很多电视剧上都这么演过: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关键时刻指挥官大喝一声: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冲啊!然后大家一拥而上,战胜了敌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这都是胡扯。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平时谁也不认识谁,饭没吃过酒没喝过,啥感情基础都没有,关键时刻,谁肯为你卖命?你喊一句就让我去冲锋?你怎么不冲?



总之,卖命是可以的,冲锋也是可行的,但你得给个理由先。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明王朝都找不到这个理由,所以明军的战斗力是一天不如一天,仗也越打越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优秀的将领终于找到了它,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人,就是戚继光。



而这个理由,也可以用一句经典电影台词来概括——跟着我,有肉吃。



很多人并不知道,戚继光的所谓“戚家军”,其实并不算明朝政府的军队,而是戚继光的私人武装,因为从征集到训练,都是他本人负责,从军官到士兵,都是他的铁杆,除了戚继光外,谁也指挥不动这支部队。



而且在戚继光部队当兵的工资高,从不拖欠,也不打白条,因为戚将军和胡宗宪(后来是张居正)关系好,军费给得足。加上他也会搞钱,时不时还让部队出去做点生意,待遇自然好。



长官靠得住,还能拿着高薪,这种部队,说什么人家也不走,打起仗来更是没话说,一个赛一个地往上冲。后来戚继光调去北方,当地士兵懒散,戚继光二话不说,把戚家军调了过来,当着所有人的面进行操练。



那一天,天降大雨,整整一天。



戚家军就在雨里站了一天,鸦雀无声,丝毫不动。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忠诚。


I am Optimus Prime
and I send this message to any surviving Autobots
taking refuge among the stars:
we are here, we are waiting.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我的女神啊!!Where Are You?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19 8:52: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153楼
嗜血上帝 离线
发帖:347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435
注册:2006/7/11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1187

但要论在这方面的成就,戚继光还只能排第二,因为有个人比他干得更为出色——李成梁。



戚继光的戚家军,有一流的装备,优厚的待遇,是明朝战斗力最强的步兵,但他们并不是唯一的精英,在当时,还有一支能与之相匹敌的部队——辽东铁骑。



作为李成梁的精锐部队,辽东铁骑可谓是当时最强大的骑兵,作战勇猛,且行动迅速,来去如风,善于奔袭,是李成梁赖以成名的根本。



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是因为辽东铁骑的士兵们,不但收入丰厚,装备精良,还有着一样连戚家军都没有的东西——土地。



与戚继光不同,李成梁是一个有政治野心的人,他在辽东土生土长,是地头蛇,也没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高尚道德,在与蒙古人作战的过程中,他不断地扩充着自己的实力。



为了让士兵更加忠于自己,他不但大把花钱,还干了一件胆大包天的事情。



在明代,驻军有自己的专用土地,以用于军屯,这些土地都是国家所有,耕种所得也要上缴国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军屯土地都被个人占有,既当军官打仗,又当地主收租,兼职干得不亦乐乎。



当然,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如果被朝廷知道,是要惹麻烦的。



所以一般人也就用地种点东西,捞点小外快,就这样,还遮遮掩掩不敢声张,李成梁却大不相同,极为生猛,不但大大方方地占地,还把地都给分了!但凡是辽东铁骑的成员,基本上是人手一份。



贪了国家的粮也就罢了,连国家的地,他都敢自己分配,按照大明律令,这和造反也差不太远了,掉脑袋,全家抄斩,那都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事实证明,李成梁不是木板,而是板砖,后台极硬,来头极大,还很会来事,张居正在的时候,他是张居正的嫡系,张居正下去了,他又成了申时行的亲信,谁也动不了他一根指头。



如果按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分析,李成梁的士兵应该全都算地主,他的部队就是地主集团,那真是平民的没有,良民的不是。



有这么大的实惠,所以他的部下每逢上阵,都特别能玩命,特别能战斗,跟疯子似地向前跑,冲击力极强。



地盘是自己的,兵也是自己的,想干什么干什么,无法无天,对于这种人,今天我们有个通俗的称呼——军阀。


I am Optimus Prime
and I send this message to any surviving Autobots
taking refuge among the stars:
we are here, we are waiting.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我的女神啊!!Where Are You?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19 8:53: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154楼
嗜血上帝 离线
发帖:347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435
注册:2006/7/11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1188

对于这些,朝廷自然是知道的,可也没办法,那地方兵荒马乱,只有李成梁镇得住,把他撤掉或者干掉,谁帮你干活?



所以自嘉靖以后,朝廷对这类人都非常客气,特别是辽东,虽然万历十九年(1591)李成梁退休了,但他的儿子还在。要知道,军阀的儿子,那还是军阀。



而作为新一代的军阀武将,李如松更是个难伺候的人物。



在明代,武将是一个很尴尬的角色,建国之初待遇极高,开国六公爵全部都是武将(李善长是因军功受封的)。并形成了一个惯例:如非武将、无军功,无论多大官,做了多少贡献,都绝对不能受封爵位。



所以张居正虽位极人臣,干到太师,连皇帝都被他捏着玩,却什么爵位都没混上。而王守仁能混到伯爵,只是因为他平定了宁王叛乱,曾立下军功。



但这只是个特例,事实上,自宣德以来,武将的地位就大不如前了,这倒也不难理解,国家不打仗,丘八们自然也就无用武之地了。



武将逐渐成为粗人的代名词,加上明代的体制是以文制武,高级武官往往都是文科进士出身,真正拿刀拼命的,往往为人所鄙视。



被人鄙视久了,就会自己鄙视自己。许多武将为提高社会地位,纷纷努力学习文化,有事没事弄本书夹着走,以显示自己的“儒将”风度。



但这帮人靠打仗起家,基本都是文盲或半文盲,文言中有一句十分刻薄的话,说这些人是“举笔如扛鼎”,虽说损人,却也是事实。



所以折腾来折腾去,书没读几本,本事却丢光了,为了显示风度,军事训练、实战演习都没人搞了——怕人家说粗俗,武将的军事指挥能力开始大幅滑坡,战斗力也远不如前。



比如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三言的作者)就曾编过这么个段子,说有一位武将,上阵打仗,眼看就要被人击败,突然间天降神兵,打垮了敌人。此人十分感激,便向天叩头,问神仙的来历和姓名。



神仙回答:我是垛子(注意这个称呼)。



武将再叩首,说我何德何能,竟然能让垛子神来救我。



垛子神却告诉他:你不用谢我,我只是来报恩的。



武将大惊:我何曾有恩于尊神?



垛子神答道:当然有恩,平日我在训练场,你从来没有射中过我一箭(从不曾一箭伤我)。



真是晕死。


I am Optimus Prime
and I send this message to any surviving Autobots
taking refuge among the stars:
we are here, we are waiting.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我的女神啊!!Where Are You?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19 8:53: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155楼
嗜血上帝 离线
发帖:347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435
注册:2006/7/11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189]



就是这么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职业前景也不光明,干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的人,基本上算是绝迹了,具体说来,此后只有两种人干这行。

第一种是当兵的,明代当兵的,无非是为混口饭吃,平时给长官种田,战时为国家打仗,每月领点死工资,不知哪天被打死。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明朝的士兵不想当将军,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混个百户、千户还是要的——至少到时可以大喊一声:兄弟们上!

为了实现从冲锋到叫别人冲锋的转变,许多小兵都十分努力,开始了士兵突击,苦练杀敌保命本领。一般说来,这种出身的武将都比较厉害,有上进心和战斗力,李成梁本人也是这么混出来的。

第二种就是身不由己了,一般都是世家子弟,打从爷爷辈起,就干这行。一家人吃饭的时候,经常讨论的也是上次你杀多少,这次我干掉几个之类的话题,家教就是拳头棍棒,传统就是不喜读书,从小锦衣玉食,自然也不想拼命,啥也干不了,基本属于废品。嘉靖年间的那位遇到蒙古人就签合同送钱的仇钺大将军,就是这类人的光荣代表。

总体看来,第一类人比第二类人要强,但特例也是有的,比如李如松。

用一帆风顺来形容李如松的前半生,那是极其贴切的,由于他爹年年杀人,年年提干,他还没到三十岁时,就被授予都指挥同知的职务,这是一个从二品的高级官职,实在是有点耸人听闻。想当年,戚继光继承的,也就是个四品官而已,而且还得熬到老爹退休,才能顺利接班。

李如松自然不同,他不是袭职,而是荫职。简单说来,是他不用把老爹等死或是等退休,直接就能干。

明代的武将升官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的职务,另一种是子孙后代的职务(荫职)。因为干武将这行,基本都是家族产业,所谓人才难得,而且万一哪天你不行了,你的后代又不读书(很有可能),找不到出路,也还能混口饭吃,安置好后路,你才能死心塌地去给国家卖命。

前面是老子的饭碗,后面是儿子的饭碗,所以更难升,也更难得。比如抗倭名将俞大猷,先辈也还混得不错,留下的职务也只是百户(世袭),李如松的这个职务虽说不能世袭,也相当不错了。


I am Optimus Prime
and I send this message to any surviving Autobots
taking refuge among the stars:
we are here, we are waiting.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我的女神啊!!Where Are You?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19 8:53: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156楼
嗜血上帝 离线
发帖:347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435
注册:2006/7/11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190]


说到底,还是因为他老子李成梁太猛,万历三年的时候,就已经是左都督兼太子太保,朝廷的一品大员,说李如松是高干子弟,那是一点也不过分。

而这位高干子弟后来的日子更是一帆风顺,并历任神机营副将等职,万历十一年(1583),他被任命为山西总兵。

山西总兵,大致相当于山西省军区司令员,握有重兵,位高权重。而这一年,李如松刚满三十四岁。

这是一个破纪录的任命,要知道,一般人三十多岁混到个千户,就已经算是很快了。所以不久之后,给事中黄道瞻就向皇帝上书,说李如松年级轻轻,身居高位,而且和他爹都手握兵权,实在不应该。

客观地说,这是一个很有理的弹劾理由,但事实证明,有理比不上有后台。内阁首辅申时行立刻站了出来,保了李如松,最后此事也不了了之。

李如松的好运似乎没有尽头,万历十五年(1587),他又被任命为宣府总兵,镇守明朝四大要地之一,成为了朝廷的实权派。

一般说来,像李如松这类的高干子弟,表现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特低调,特谦虚,比普通人还能装孙子;另一种是特狂妄,特嚣张,好像天地之间都容不下,不幸的是,李如松正好是后一种。

根据各种史料记载,这人从小就狂得没边,很有点武将之风——打人从来不找借口,就没见他瞧得上谁,因为这人太狂,还曾闹出过一件大事。

他在镇守宣府的时候,有一次外出参加操练,正碰上了巡抚许守谦,见面也不打招呼,二话不说,自发自觉地坐到了许巡抚的身边。

大家都傻了眼。

因为李如松虽然是总兵,这位许巡抚却也是当地最高地方长官,而按照明朝的规矩,以文制武,文官的身份要高于武将。李公子却仗势欺人,看巡抚大人不顺眼,非要搞特殊化。

许守谦脸色大变,青一阵白一阵,又不好太发作,他的下属,参政王学书却看不过去了,上前就劝,希望这位李总兵给点面子,坐到一边去,让巡抚好下台。

李总兵估计是嚣张惯了,坐着不动窝,看着王学书也不说话,那意思是老子就不走,你能把我怎么样?

很巧,王参政也是个直人,于是他发火了。


I am Optimus Prime
and I send this message to any surviving Autobots
taking refuge among the stars:
we are here, we are waiting.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我的女神啊!!Where Are You?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19 8:53: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157楼
嗜血上帝 离线
发帖:347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435
注册:2006/7/11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191]





王参政二话不说,卷起袖子上前一步,就准备拉他起来



这下子可是惹了大祸,李如松岂肯吃亏,看着对方上来,把凳子踢开就准备上去干仗,好歹是被人拉住了。



许巡抚是个老实人,受了侮辱倒也没说啥,御史王之栋却想走胡宗宪的老路,投机一把,便连夜上书,弹劾李如松骄横无度,应予惩戒。



事实证明,干御史告状这行,除了胆大手黑,还得看后台。



奏疏上去之后,没多久命令就下来了——王之栋无事生非,罚俸一年。



但在这个世界上,大致就没有明代言官不敢干的事情,王之栋倒下来,千千万万个王之栋站起来,大家一拥而上,纷纷弹劾李如松,说什么的都有,舆论压力甚大。



这么多人,这么多告状信,就不是内阁能保得住的了,但耐人寻味的是,李如松却还是安然无恙,毫发无伤。大家就奇了怪了,内阁的人都是你家亲戚不成?



后来个把太监透风出来,你们的奏疏,皇帝都是看过的。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最大的后台在这里。



说来也怪,万历对戚继光、谭纶这种名将似乎兴趣不大,却单单喜欢李如松,把他看作帝国的武力支柱,对他十分欣赏,且刻意提拔,有他老人家做后台,那自然是谁也告不动的了。



简单说来,李如松是一个身居高位,却不知谦逊,且嚣张至极,到哪里都讨人嫌,碰谁得罪谁的狂妄家伙。



但我们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有狂妄资本的家伙。



李如松的实力



万历二十年(1592),宁夏发生叛乱,万历虽然已经修养五年,且一直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然而叛乱逐渐扩大,眼看不管是不行了,便下令出兵平叛。



戚继光已经死了,李成梁又退了休,指挥官自然是李如松,于是万历命令,任命李如松为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前去平叛。



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任命,所谓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并非是陕西一省的军事长官,事实上,他带领的,是辽东、宣府、大同、山西各省的援军,也就是说,只要是平叛的部队,统统都归他管,不受地域限制,权力极大,类似于后来的督师,即所谓的平叛军总司令。



而在以往,这种大军团指挥官都由文官担任,以武将身份就任提督的,李如松是第一个。


I am Optimus Prime
and I send this message to any surviving Autobots
taking refuge among the stars:
we are here, we are waiting.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我的女神啊!!Where Are You?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19 8:53: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158楼
嗜血上帝 离线
发帖:347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435
注册:2006/7/11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192]





得到这一殊荣的李如松着实名不虚传,到地方后一分钟也不消停,就跟当地总督干了起来,不服管,合理化建议也不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兵部尚书石星看不下去,先去信劝他收敛点,结果李如松连部长的面子也不给,理都不理,石星气得不行,就告到了皇帝那里。



可是皇帝也没多大反应,下了个命令,让李如松注意影响,提督还是照做,跟没说没两样,石星丢尽了面子,索性也不管了,只是放话出来:纨绔子弟,看他如何平叛!



然而石星大人明显忽略了一个问题:纨绔子弟,就一定没有能力吗?



纨绔子弟李如松去宁夏了,在那里,他遇到了叛军,还有麻贵。



麻贵,大同人,时任宁夏总兵,和李如松一样,他也是将门出身,但要论职业发展,这两人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早在嘉靖年间,这位仁兄就已经拿刀上阵拼命了,打了若干年,若干仗,到了隆庆时期,才混到个参将,然后又是若干年,若干仗,到万历年间,终于当上了大同副总兵,万历十年(1582)修成正果,当上了宁夏总兵。这一路走来,可谓是一步一个坑,吃尽了苦,受够了累。



人比人,那真是气死人,看人家李如松随便晃晃,三十四岁就当上了山西总兵,现在更是摇身一变,当了讨逆总司令,跑来当了自己的上司,麻贵的心里很不服气。



可还没等他老人家发作,李如松就发火了,刚来没几天,就把他叫去骂了一顿,还送了他一个特定评价:无能。



这句话倒不是没有来由的,李如松到来的时候,叛军首领哱拜已收缩防线,退守坚城,麻贵也已将城团团围住,并日夜不停攻打,但这帮叛军很有点硬气,小打小守,大打大守,明军在城下晃悠了半个多月,却毫无进展。



麻贵打了多年仗,是军队的老油条,且为人高傲,动辄问候人家父母,平时只有他骂人,没有人骂他。



但这次挨了骂,他却不敢出声,因为他清楚眼前这个人的背景,那是万万得罪不起的,而且他确实攻城不利,一口恶气只能咽肚子里,苦着脸报告李司令员:敌军坚守不出,城池高大,十分坚固,实在很难打,最后还毕恭毕敬地向新上司请教:我不行,您看怎么办?


I am Optimus Prime
and I send this message to any surviving Autobots
taking refuge among the stars:
we are here, we are waiting.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我的女神啊!!Where Are You?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19 8:54: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159楼
嗜血上帝 离线
发帖:347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435
注册:2006/7/11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193]





虽然麻贵识相,但李公子脾气却着实不小,一点不消停,接着往下骂,麻贵一咬牙,就当是狗叫吧,骂死也不出声,等到李如松不骂了,这才行个礼准备往外走,却听到了李如松的最后一句话:



你马上去准备三万口布袋,装上土,过几天我要用。



攻城要布袋作甚?麻贵不知道为什么,也不敢问为什么,但有一点他是知道的,如果几天后没有这些布袋,他还要挨第二次骂。



几天之后,李如松站在三万口土袋的面前,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下达了简洁的命令——堆。



麻贵这才恍然大悟。



李如松的方法并不神秘,既然敌城高大,难以攻打,那就找土袋打底,就好比爬墙时找两块砖头垫脚,够得差不离了就能翻墙,简单,却实在是个好办法。



就这么一路往高堆,眼看差不多了,当兵的就踩在布袋堆上往城头射箭,架云梯,准备登城。



但城内的叛军首领哱拜也不是吃素的,很有两下子,在城头架起火炮投石机,直接轰击布袋堆上的士兵,打退了明军的进攻。



敌人如此顽强,实在出乎李如松的意料,于是他派出了自己的弟弟李如樟,在深夜发动进攻,李如樟也没给哥哥丢脸,领导带头爬云梯,无奈叛军十分强悍,掀翻云梯,打退了明军,李如樟同志自由落体摔伤,好在并无大碍。



进攻再次受阻,李如松却毫不气馁,他叫来了游击将军龚子敬,给了他一个光荣的任务——组建敢死队。



所谓敢死队,就是关键时刻敢拼命的,龚子敬思虑再三,感觉一般士兵没有这个觉悟(客观事实),便召集了军中的苗军,先请吃饭,再给重赏,要他们卖命打仗,攻击城池南关。



要说还是苗兵实在,吃了人家的,感觉过意不去,上级一声令下,个个奋勇当先,拼死登城,城内守军没见过这个阵势,一时之间有点支持不住。



李如松见状,亲自带领主力部队前来支援,眼看就要一举拿下,可这伙叛军实在太过扎实,惊慌之后立刻判明形势,并调集全城军队严防死守,硬是把攻城部队给打了回去。



明军攻城失败,麻贵却有些得意:说我不行,你也不怎样嘛。



但让他吃惊的是,李如松却不以为意,非但没有愁眉苦脸,反而开始骑着马围着城池转圈,颇有点郊游的意思。



几天后,他又找到了麻贵,让他召集三千士兵,开始干另一件事——挖沟。


I am Optimus Prime
and I send this message to any surviving Autobots
taking refuge among the stars:
we are here, we are waiting.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我的女神啊!!Where Are You?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19 8:54: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发表帖子 发表投票 回复帖子
共1371个,每页10个,116/138页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论坛跳转: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 密    码:
  • 主题标题:
  • 图    标:
  • 注意 音乐 强 弱 心 蛋糕
  •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  
  •  
  • 预览帖子 清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