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闻|有问必答|票!票!全!|旅游曝黑台|旅行社交流|导游天地|说吧聊吧|时尚生活|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发表帖子 发表投票 回复帖子
说吧聊吧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550楼
一朵小花 离线
发帖:702
等级:五湖信步
积分:812
注册:2006/9/5
当他来到此地,准备接任驿站领导的时候,只看到了一个老弱不堪的老头和二十几匹瘦马,他十分奇怪,便开始问话: 



“此地可是龙场?” 



“回王大人,这里确是龙场。” 



“驿丞在哪里?” 



“就是我。” 



“那驿卒(工作人员)呢?” 



“也是我。” 



“其他人呢?” 



“没有其他人了,只有我而已。” 



王守仁急了: 

“怎么会只有你呢?按照朝廷律令规定,这里应该是有驿卒的!” 



里长双手一摊: 

“王大人,按规定这里应该是有的,可是这里确实没有啊。” 



看着眼前这个一脸无辜的老头,王守仁无可奈何地瘫坐在地上。 

想到过惨,没想到会这么惨。 



要说这世上还是好人多,老头交接完走后没多久,又折转了回来: 

“王大人,如果你在这里碰到了汉人,那可千万要小心!” 



“为什么?” 



“这里地势险恶,要不是流窜犯,或是穷凶极恶之徒,谁肯跑到这里啊!” 



“那本地的苗人呢?” 



“喔,这个就不用操心了,他们除了时不时闹点事,烧个房子外,其余时间是不会来打扰王大人的,他们的问题基本都是内部解决。” 



“为什么?” 



“因为他们不懂汉话啊!” 



王守仁快晕过去了,他终于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局面。 



老头走了,临走前留下了一句十分“温暖人心”的话: 

“王大人多多保重,要是出了什么事,记得找个人来告诉我一声,我会想法给大人家里报信的。” 



好了,王所长,这就是你现在的处境,没有下属,没有官服,没有编制,甚至连个办公场所都没有,你没有师爷,也没翻译,这里的人听不懂你说的话,能听懂你说话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官宦出身,前途光明的王守仁终于落到了他人生的最低谷,所有曾经的富贵与美梦都已经破灭,现在他面对着的是一个人生的关口。 

坚持?还是退却? 



王守仁卷起了袖子,召集了他的随从们,开始寻找木料和石料,要想长住在这里,必须修一所房子。 



然后他亲自深入深山老林,找到了当地的苗人,耐心地用手语一遍又一遍的解释,得到他们的认同,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周围,开设书院,教他们读书写字,告诉他们世间的道理。 


飘在风中的花,哪里是我的家?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3/2 8:59: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551楼
一朵小花 离线
发帖:702
等级:五湖信步
积分:812
注册:2006/9/5
当随从们苦闷不堪,思乡心切的时候,他主动去安慰他们,承担他们的工作。 



王守仁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选择。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面对着一切的困难和痛苦,仍然坚定前行,泰然处之的人,才有资格被人们称为圣贤。 



王守仁已经具备了这种资格。 



但是他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没有找到答案——“理”。 



必须找到,并且领悟这个“理”,才能懂得天地大道的秘密。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可是“理”到底在哪里呢,十余年不间断地寻找,沉思,不断地“格”,走遍五湖四海,却始终不见它的踪影! 



为了冲破这最后的难关,他制造了一个特别的石椁,每天除了干活吃饭之外,就坐在里面,沉思入定,苦苦寻找“理”的下落。 



格物穷理!格物穷理!可是事实让他失望了,怎么“格”,这个理就是不出来,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他逐渐变得急躁,愤怒。脾气越来越差,随从们看见他都要绕路走。 



终于,在那个宿命的夜晚,他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黑暗已经笼罩了寂静的山谷,看着破烂的房舍和荒芜的穷山峻岭,还有年近中年,一事无成,整日空想的自己,一直以来支撑着他的信念终于崩溃了,他已经三十七岁,不再是当年的那个风华少年,他曾经有着辉煌的仕途、光荣的出身、众人的夸耀和羡慕。 



现在这一切都已经离他而去。 



最让人痛苦和绝望的折磨方法,就是先赐予,然后再一一拿走。 



十几年来,唯一支持着他的只有成为圣贤的愿望。但事实是残酷的,多年的努力看来已付之流水,除了日渐稀少的头发,他什么也没有得到。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矢志不移,追寻圣贤,错了吗? 



仗义执言,挺身而出,错了吗? 



没有错,我相信我所做的一切都没有错。 



那上天为何要夺走我的荣华,羞辱我的尊严,使我至此山穷水尽之地步? 



既然你决意夺去我的一切,当时为何又给予我所有? 



夺走你的一切,只因为我要给你的更多。 



给你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只为让你知晓世间百态。 



使你困窘潦倒,身处绝境,只为让你通明人生冷暖。 



只有夺走你所拥有的一切,你才能摆脱人世间之一切浮躁与诱惑,经受千锤百炼,心如止水,透悟天地。 



因为我即将给你的并非富甲一方的财富,也不是号令天下的权势,却是这世间最为珍贵神秘的宝物——终极的智慧。 


飘在风中的花,哪里是我的家?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3/2 8:59: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552楼
一朵小花 离线
发帖:702
等级:五湖信步
积分:812
注册:2006/9/5
王守仁在痛苦中挣扎着,一切都已失去,“理”却依然不见踪影。 



竹子里没有,花园里没有,名山大川里没有,南京没有,北京没有,杭州没有,贵州也没有! 



存天理,去人欲! 



天理,人欲! 



理!欲! 



吃喝拉撒都是欲,“欲”在心中,“理”在何处?“理”在何处?! 



王守仁陷入了极度的焦虑与狂躁,在这片荒凉的山谷中,在这个死一般宁静的夜晚,外表平静的他,内心正在地狱的烈火中煎熬。 



答案就在眼前!只差一步!只差一步而已! 



忽然,一声大笑破空而出,打碎了夜间山谷的宁静,声震寰宇,久久不绝。 



在痛苦的道路上徘徊了十九年的王守仁,终于在他人生最为痛苦的一瞬获知了秘密的答案。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万古长风,一朝风月。 



此一瞬已是永恒。 



我历经千辛万苦,虚度十九年光阴,寻遍天涯海角,却始终找不到那个神秘的“理”。 



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答案一直就在我的身边,如此明了,如此简单,它从未离开过我,只是静静地等待着我,等待着我的醒悟。 



“理”在心中。 



我竟如此的愚钝啊,天地圣贤之道并非存于万物,也无须存于万物,天人本是一体,何时可分?又何必分?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贤之道! 



存天理,去人欲? 



天理即是人欲。 



这是载入史册的一瞬,几乎所有的史书都用了相同的词语来描述这一瞬——“顿悟”,中华文明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 



它在这个幽静的夜晚,诞生于僻静而不为人知的山谷,悄声无息,但它的光芒终将照耀整个世界,它的智慧将成为无数人前进的向导。 



王守仁成功了,历史最终承认了他,他的名字将超越所有的帝王,与孔子、孟子、朱子并列,永垂不朽。 



预谋 



恭喜你, 王守仁先生,可是也就到此为止了,生活是很现实的,悟道让人兴奋,但你还是早点洗了睡吧,因为明天一早,你还要拿起锄头去耕你那两块破地,哲学是伟大的,是重要的,但你应该清楚,吃饱饭才是最大的哲学。 



根据历史导演的安排,王守仁先生还要在这里呆段时间,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这中间还有几年,我们就不陪王圣人开荒了。因为与此同时,一场好戏正在北京开演。 


飘在风中的花,哪里是我的家?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3/2 8:59: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553楼
一朵小花 离线
发帖:702
等级:五湖信步
积分:812
注册:2006/9/5
王守仁在荒山耕地受累,吃了苦头,可李东阳比他还苦,自从谢迁和刘健走后,他一个人留了下来,但刘瑾毕竟是一个警惕性很高的人,他怀疑李东阳别有企图,便不断安排人时不时整他一下。 



比如 李东阳先生编了本叫《通鉴篡要》的书,这事情让刘瑾知道了,就让人去书里挑毛病,想搞点文字狱玩玩,可是李东阳早有防备,一篇文章写得密不透风,没有什么把柄可以抓。 



刘瑾听到汇报,反而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这是他的性格特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定要整一下李东阳,为此目的,他找来许多人,日夜翻查,终于找到了破绽。 



什么破绽呢,原来李东阳先生在书中写了几个别字,刘瑾据此认为他的工作态度不认真(逻辑相当严密),准备借机会好好地消遣他一下。 



李东阳得知了这个消息,他立刻准备了应对的措施。 



正当刘瑾准备下手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焦芳竟跑来为李东阳说情,原来李东阳给他送了礼,和他称兄道弟,两人关系一直不错,碍于面子,刘瑾就放了兄弟一马,事情就算了了。 



在这个回合里,初中生刘瑾兄到底还是没有玩过老谋深算的李东阳博士,可见多读书还是很有用的。 



此外李东阳的地下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战果如下: 



正德二年(1507),刘瑾打算整死刘健和谢迁,一了百了,李东阳出面营救。 



同年,御史姚祥、主事张伟被诬陷,李东阳出面营救。 



正德三年(1508),御史方奎骂了刘瑾,刘瑾准备安排他去阎王那里工作,李东阳出面营救。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可是李东阳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些行为却换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结局。 



有一天,李东阳上朝途中,正好遇见了自己的门生罗玘,李东阳很是高兴,连忙上去打招呼,可是罗玘竟然不理他,扭头就走,唯恐和他多说一句话。李东阳十分奇怪,想找个机会问个究竟。 



可还没等到他去拉拢感情,晚上就收了了罗玘的一封信,李东阳看完之后,眼睛珠子差点没掉出来。 



这封信的大致意思是:人家( 刘健谢迁)都走了,你留下来有什么意思呢,拜托你还是早点退休吧,不要在这里丢人了,今后我也不再是你的门生,就当咱俩没认识过,也不要和我打招呼了,实在没空搭理你。 



李东阳气得吐了血。 


飘在风中的花,哪里是我的家?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3/2 8:59: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554楼
一朵小花 离线
发帖:702
等级:五湖信步
积分:812
注册:2006/9/5
可是 李东阳先生,吐完之后擦擦嘴你还得接着干啊,要知道,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从来就不是个轻松的工作。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东阳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坚信胜利终会到来。 



刘瑾是一个狡猾的人,他有皇帝的支持,还有一个消息灵通的焦芳,而自己这边,除了几个只会空谈气节的白痴外,并没有智勇双全,千里决胜的人物。 



忍耐吧,忍耐吧,在适当的人选出现之前,必须忍耐。 



相比而言,刘瑾可就风光得多了,自从重新改组内阁之后,他的派头是一天大过一天,当时的大臣送奏章都要准备两份,一份给皇帝,一份给刘瑾。 



当然了,给皇帝的那份是没有回音的,这是相当明智的,你要指望朱厚照先生按时上班批奏章,那就是白日做梦。大家只能指望刘瑾努力干活,毕竟有人管总比没人管要好。 



换句话说,在那几年里,大明王朝的皇帝基本姓刘,朱厚照本人都没意见,谁还愿意管闲事? 



可问题在于刘瑾先生读书不多,水平不高,处理不好国家大事,时不时还搞点贪污受贿,搞得朝政乌烟瘴气。 



但这些都是小儿科,之前的很多太监先辈都干过,刘瑾先生之所以恶名远扬,其实是因为他的记性好。 



所谓记性好,就是但凡骂过他的,就算过几年他也记得一清二楚,比如骂过他的刘健、谢迁,已经回家养老了,他还打算把他们抓回来游游街。尚书韩文曾经弹劾过他,被免职后刘瑾还不放过他,明知他家里穷,还要罚款,一直罚到他倾家荡产方肯罢休。 



同时他还是一个在整人方面很有创意的人,明代有一种刑罚叫枷刑,和什么扒人皮,杀千刀之类的比起来,这玩艺儿也就算是个口头警告,最多就是戴着枷站在城门口或是去街上游两圈,虽然挺丢人的,但总算皮肉不吃亏。所以这一刑罚十分受到大臣们的欢迎。 



但如果你得罪了刘瑾,听到枷刑判决后就先别高兴了,还是马上让家里赶着订一口棺材吧,因为当行刑的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给你配发的那个枷具相当特别。 



特别在哪里呢? 



根据史料记载,刘瑾兄为了达到用小刑,办大事的目的,灵机一动,把枷具改造成了重达一百多斤的大家伙,这就好比在你身上挂了一个超大的哑铃,让你举着这么个宝贝四处练举重,不压死你不算完。 



飘在风中的花,哪里是我的家?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3/2 8:59: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555楼
一朵小花 离线
发帖:702
等级:五湖信步
积分:812
注册:2006/9/5
此外,刘公公还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他连自己手下的特务也信不过,别出心裁,设置了一个内行厂,这个厂连老牌特务组织东厂也不放过,经常跑去东厂上演特务抓特务的好戏。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刘瑾还实行了一条潜规则,所有大小官员,只要你进出北京城,外省到中央汇报的也好,中央去下面扶贫的也好,甭管办什么事,走了多远,都得去给他送礼。 



要是没钱送礼,那你就麻烦了,后果可是很严重的。比如一个叫周钥的言官,有一天出差办事,也没走多远,回来的时候按规矩要送礼,可他家里穷,没钱。 



没钱?没钱就把命留下吧。 



这位穷官迫于无奈,最后竟然被逼自杀。 



刘瑾就这么无法无天地搞了几年,越来越嚣张,皇帝老大,他老二,可是老大不管事,所以基本上是他说了算,投靠他的大臣越来越多,势力也越来越大,而反对他的则是杀头的杀头,充军的充军,几乎都被他干净利落地解决掉了,李东阳也只能苟且偷生。 



天下之大,刘太监当家! 



但请注意,上面我说反对刘瑾的大臣是“几乎”被解决了,并不是“全部”,这是由于有两个人例外。 



事实上,这两个人刘瑾不是不想解决,而是不能解决,因为这两个人,一个他搞不定,另一个他整不死。 



社会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既然 刘瑾先生搞不定,整不死,他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被这两位仁兄搞定,整死。 



先说说这个搞不定,这位“搞不定”兄的真名叫做杨廷和。 



我们之前提到过他,现在也该轮到这位猛人上场了,他已经在后台站了很久。 



我们经常把很小就会读书写字,聪明机灵的小孩称为神童,要是按照这个标准,杨廷和就是一个超级神童。 



杨廷和,四川新都人,生于官宦之家,如果你翻开他的履历表,就会发现杨廷和先生保持着一项惊人的纪录——考试纪录。 



杨廷和小时候实在太过聪明,八岁就通读四书五经,吟诗作对,搞得人尽皆知,当地的教育局长认为让他去当童生、读县学实在是多此一举,浪费国家纸张资源,大笔一挥直接让他去考举人。 



中国考试史上的一个奇迹就此诞生。 



飘在风中的花,哪里是我的家?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3/2 8:59: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556楼
一朵小花 离线
发帖:702
等级:五湖信步
积分:812
注册:2006/9/5
成化七年(1471),杨廷和第一次参加四川省乡试,就中了举人,这年他十二岁。要是范进先生知道了这件事情,只怕是要去撞墙自尽的。 



第二年,十三岁的杨廷和牵着他爹的手,到北京参加了会试,同期考试的人看到这一景象,倒也不怎么奇怪,只是聊天的时候经常会问他爹: 



“你考试怎么把儿子也带来了?” 



事实证明,中国到底是藏龙卧虎,浪大水深,在四川省出了名的杨廷和到了全国就吃不开了,这次考试名落孙山。可这位杨兄实在很有性格,他不信邪,居然就不走了,就地进了国子监读书,放话说,不考上就不回去。 



杨廷和就这样呆在北京,成为了一名北飘,但他飘得很有成就,六年后他中了进士,读书期间还顺便勾走了他的老师,国子监监丞黄明的女儿。 



六年时间不但解决了工作问题,连老婆都手到擒来,真是不服都不行啊。 



之后杨廷和的经历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他二十岁被选为翰林,二十一岁翰林院毕业,三十二岁开始给皇帝讲课(经筵讲官)。四十三岁就成为了大学士。他升官的速度用今天的话说,简直就是坐上了直升飞机。 



到了正德二年(1507),刘健和谢迁被赶走后,他正式进入了内阁,帮整天玩得不见人影的皇帝代写文书,当时的圣旨大都出自于他的手笔。 



杨廷和不但脑筋灵活,人品也还不错,他很看不惯刘瑾那帮人,但又不方便明讲,有一次给皇帝讲课时,他突然冒出来这样一句话: 



“皇上应该学习先帝,远离小人,亲近贤臣,国家才能兴盛。” 



朱厚照哪有心思听课,嗯嗯两句就过去了。 



这句话从朱厚照的左耳朵进去,从右耳朵飞走了,却掉进了刘瑾的心里。 



小人不就是我,贤臣不就是你吗? 



这就是刘瑾先生的对号入座逻辑。 



他勃然大怒,连夜写好调令,把杨廷和调到南京当户部侍郎,南京户部哪有什么事情做,只是整天坐着喝茶,这种调动其实就是一种发配、打击报复。 



可是杨廷和的反应却大大出乎刘瑾的意料。 


飘在风中的花,哪里是我的家?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3/2 9:00: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557楼
一朵小花 离线
发帖:702
等级:五湖信步
积分:812
注册:2006/9/5
这位仁兄接到调令后,一点也不生气,乐呵呵地收拾东西就去了南京。这下子刘瑾纳闷了:这杨廷和贬了官还高兴,到底盘算啥呢? 



肯定有阴谋! 



刘瑾又用上了当年对付王守仁那一招,派人暗中跟着杨廷和,看他到底玩什么花样!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跟踪的人发现,杨廷和一路去南京,不但没干啥事,连一句怨言都没有,刘瑾听到汇报,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就没有再找杨廷和的麻烦。 



刘瑾同志,你的道行还是太浅了点啊。 



答案终于揭晓了,不久之后的一天, 朱厚照先生退朝时,突然问了刘瑾一句话: 



“杨学士人呢?” 



刘瑾懵了,连忙回答: 



“在南京!” 



朱厚照一听就火了: 



“他不是入阁了吗?!怎么又跑去南京了,赶紧把他给我叫回来!” 



于是没过几天,杨廷和又回到了北京,继续当他的内阁大臣,还是和以往一样,啥也没说,也就当是公费旅游了一趟。 



杨廷和得意了,刘瑾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刘先生应该调查过杨廷和,可他看档案不仔细啊,这位仁兄哪里知道,杨廷和曾经当过一个重要的官——詹事府的詹事。 



大家要知道,詹事府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它的主要工作是辅导皇子读书,当年朱厚照做太子的时候,对杨廷和的称呼是“杨师傅”。 



人家“杨师傅”根基牢固,还有皇帝撑腰,刘公公连河有多深都不知道,就敢往里趟浑水。失策,失策。 



此后刘瑾对这位“杨师傅”敬而远之,再也没敢难为他。而经历了这件事情后, 杨廷和与刘瑾彻底撕破了脸,他转向了李东阳一边,开始筹备计划,解决刘瑾。 



这个“搞不定”的杨廷和已经让刘瑾丢了面子,可下一个“整不死”却更为生猛,也更加厉害,刘瑾的这条老命就断送在他的手上。 



说来这位“整不死”兄也在后台等了很久了(没办法,演员太多),他就是之前被派去陕西养马的杨一清。 



说来让人难以理解,养马的杨一清怎么会和刘瑾闹矛盾呢,他俩前世无冤,杨一清也没跟刘瑾借过高利贷,怎么就闹得不可开交呢? 



这事,要怪就只能怪刘瑾,因为他太有理想和追求了。 


飘在风中的花,哪里是我的家?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3/2 9:00: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558楼
一朵小花 离线
发帖:702
等级:五湖信步
积分:812
注册:2006/9/5
大家知道,养马在一般人看来不是个好工作,就连在天上这也是个下贱活,学名“弼马温”,连不读书的孙猴子都不愿意干。 



但在明代,这却是一个重要的职位,道理很简单,没有马,难道你想骑驴去跟蒙古兵打仗? 



千万不要小看杨一清,这位兄弟的级别是很高的,他当年可是带着都察院副都御史(三品)的头衔来养马的,这位副部级干部没准之前还干过畜牧业,因为他在这里干得很好,不久之后,朝廷决定提升他右都御史(正二品)。 



更重要的是,朝廷还给了他个前所未有的职务——三边总制。 



请各位注意,这个官实在不同寻常,可以说是超级大官,它管理的并非一个省份,而是甘肃、宁夏、延绥三个地方,连当地巡抚都要乖乖听话,可谓位高权重。 



虽然杨一清十分厉害,但毕竟他还是守边界的,和刘瑾应该搭不上线,问题在于刘瑾这个人与以往的太监不同,他除了贪污受贿,残害人命外,倒也想干点事情。 



可他自己又没文化,所以为了吸引人才,他也会用一些手段去拉拢人心,比如写奏折骂他的那个李梦阳,刘瑾恨得咬牙切齿,但是此人名气太大,为了博一个爱才的名声,人都关进牢里了,硬是忍着没动手,最后还请他吃了顿饭,光荣释放。 



因为他老底太滥,这招没能骗到多少人,却也吸引了一个十分厉害的人前来投奔,这个人后来成为了刘瑾的军师,也是李东阳、杨一清等人的强力敌手,他的名字叫做张彩。 



在刘瑾犯罪集团中,焦芳虽然地位很高,但能力一般,最多也就算个大混混,但张彩却不同凡响,此人工于心计,城府很深,而且饱读诗书,学问很好,连当年雄霸一时的马文升、刘大夏也对他推崇备至,有了他的帮助,刘瑾真正有了一个靠得住的谋士,他的犯罪集团也不断壮大发展。 



但刘瑾并不知足,他很快把目标对准了杨一清。 



刘瑾希望能够把杨一清拉过来,当自己的人,可杨一清哪里瞧得起这个太监,严辞拒绝了他,刘瑾十分恼火,想要整他一下,不久之后,机会到了。 


飘在风中的花,哪里是我的家?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3/2 9:01: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559楼
一朵小花 离线
发帖:702
等级:五湖信步
积分:812
注册:2006/9/5
当时杨一清一边养马,一边干着一项重要的工程——修长城,这并不是开玩笑,今天宁夏一带的长城就是当年他老人家修的,杨一清担任包工头,兼任监工。 



杨一清是个靠得住的包工头,从不偷工减料,但意想不到的是,当时天气突变,天降大雪,几个带头的建筑工商量好了准备闹事逃跑。杨一清当机立断,平定了这件事,刘瑾却抓住机会,狠狠告了他一状。 



这下子杨一清倒霉了,只能自动提出辞职。可是刘瑾没有想到的是,准备走人的杨一清却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要求: 



“请让张彩接替我的职位吧。” 



刘瑾郁闷了,他想破了脑袋也没有弄明白,杨一清葫芦里面到底卖的什么药,是出于公心?还是他和张彩关系非同寻常? 



刘瑾对张彩产生了怀疑。 



但无论如何,他还是没有放过杨一清,一年后(正德三年),刘瑾借口杨一清贪污军饷,把他关进了监狱,这一次,他决心把杨一清彻底整死。 



可是刘瑾并不清楚,看似单纯的杨一清和杨廷和一样,绝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也有着深厚的背景。 



四十年前,十五岁的杨一清被地方推荐,来到京城做了著名学者黎淳的学生,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师兄,两人惺惺相惜,相约共同发奋努力,为国尽忠。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他们一直私下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他的这位师兄就是李东阳。 



所以当杨一清被关进监狱后,李东阳立刻找到了刘瑾和焦芳,希望能够通融一下,罚点款了事,刘瑾开始还不肯,但禁不住李东阳多次恳求,加上杨一清是带过兵的,手下有很多亡命之徒,没准哪天上班路上自己就不明不白地被人给黑了,思前想后,刘瑾决定释放这个人。 



走出牢狱的杨一清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看着前来接他的李东阳,会意地点了点头。 



“你有什么打算?” 



“先在京城呆着,看看再说吧。” 



“不,”李东阳突然严肃起来,“你必须马上离开这里,不要回家,找个地方隐居起来。” 



然后他停了下来,意味深长地看着杨一清: 



“等到需要你的时候,我自然会去找你的。” 



杨一清笑了,几十年过去了,当年那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早已不见踪影,但这位深谋远虑的师兄却似乎从未变过。 



即使全天下的人都误解了你,我也理解你的言行,明了你的用心,我知道,你一直在屈辱中等待着。 



“好吧,我去镇江隐居,时候到了,你就来找我吧。” 



飘在风中的花,哪里是我的家?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3/2 9:01: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发表帖子 发表投票 回复帖子
共1371个,每页10个,56/138页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论坛跳转: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 密    码:
  • 主题标题:
  • 图    标:
  • 注意 音乐 强 弱 心 蛋糕
  •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  
  •  
  • 预览帖子 清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