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闻|有问必答|票!票!全!|旅游曝黑台|旅行社交流|导游天地|说吧聊吧|时尚生活|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发表帖子 发表投票 回复帖子
说吧聊吧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700楼
游山玩水 离线
发帖:28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80
注册:2006/10/19
可皇帝终究是不能认错的,这是个面子问题,于是在他死后一年,杨廷和被正式恢复名誉,得到了应有的承认。

朱厚熜理解了杨廷和,却始终没有释怀和他捣乱的杨慎,所以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当他闲来无事的时候,经常会问大臣们一个问题:

"杨慎现在哪里,在干什么,过得如何?"

朱厚熜问这个问题,自然不是要改善杨慎的待遇,如果他知道此刻杨先生的生活状态,只怕早就跳起来派人去斩草除根了。

幸好杨慎的人缘相当不错,没当皇帝问起,大臣们都会摆出一幅苦瓜脸,倾诉杨慎的悲惨遭遇,说他十分后悔,每日以泪洗面。

听到这里,皇帝陛下才会高兴地点点头,满意而去,但过段时间他就会重新发问,屡试不爽,真可谓恨比海深。

但杨慎终究还是得到了善终,他活了七十二岁,比他爹还多活了一岁,嘉靖三十八年才安然去世,著作等身,名扬天下。

但比他的著作和他本人更为出名的,还是他那首让人耳熟能详的词牌,这才是他一生感悟与智慧之所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历古千年,是非荣辱,你争我夺,无过于此!

这确实是一场没有意义的游戏,但千古之下,又有几人能够看破呢!?

朱厚熜的心得

我相信,杨慎先生已经大彻大悟了,但朱厚熜先生还远远没有到达这个层次,很明显,他的思想尚不够先进。

他曾经很天真地认为,做皇帝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就如同一头雄狮,只要大吼一声,所有动物都将对它俯首帖耳。但当他的指令被驳回,他的命令无人听从,他的制度无人执行时,他才发现: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是靠不住的,能够信任的只有他自己。

于是,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胜利者朱厚熜得到了唯一的启示:只有权谋和暴力,才能征服所有的人,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要充分地利用身边的人,但又不能让任何人独揽大权,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这就是朱厚熜的智慧哲学。

所以他需要的大臣不是助手、也不是秘书,而是木偶--可以供他操纵的木偶。

在驱逐了杨廷和之后,他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合适的木偶--张璁。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呀,鱼不停游;
一天到晚想你的心呀,爱不停休。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9 17:18: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701楼
游山玩水 离线
发帖:28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80
注册:2006/10/19
张璁大概不能算是个坏人,当然了,也不是好人,实际上,他只是一个自卑的小人物,他前半生历经坎坷,学习成绩差,也不会拍上司马屁,好不容易借着“议礼”红了一把,还差点被人活活打死,算是倒霉到了家。



经过艰苦奋斗,九死一生,他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杨廷和走了,杨慎也走了,本以为可以就此扬眉吐气的张璁却惊奇地发现,自己虽然是胜利者,却不是获益者。



考虑到张璁同志的重大贡献,他本来应该进入内阁,实现多年前的梦想,可此时张先生才发现,他这条咸鱼虽然翻了身,却很难跳进龙门。



这里介绍一下,要想进入内阁,一般有三个条件,首先这人应该进过翰林院,当过庶吉士,这是基本条件,相当于学历资本。其次,必须由朝中大臣会推,也就是所谓的民主推荐,当然了,自己推荐自己是不行的。最后,内阁列出名单,由皇帝拍板同意,这就算入阁了。



我们把张璁同志的简历对比一下以上条件,就会发现他实在是不够格。



学历就不用说了,他连翰林院的门卫都没干过,而要想让大臣们会推他,那就是痴人说梦,光是骂他的奏折就能把他活埋,对于这位仁兄,真可谓是全朝共讨之,群臣共诛之。



于是张璁先生只剩下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皇帝同意。



可光是老板同意是不够的,群众基础太差,没人推举,你总不好意思毛遂自荐吧。



事情到这里就算僵住了,但其实张璁先生还是有指望的,因为皇帝陛下的手中还有一项特殊的权力,可以让他顺利入阁,这就是中旨。



所谓中旨,就是皇帝不经过内阁讨论推举,直接下令任免人员或是颁布法令,可谓是一条捷径。但奇怪的是,一般情况下,皇帝很少使用中旨提拔大臣,而其中原因可谓让人大跌眼镜——皇帝愿意给,大臣不愿要。



明代的官员确实有几把硬骨头,对于直接由皇帝任命的官员,他们是极其鄙视的,只有扎根于人民群众,有着广泛支持率的同志,才会得到他们的拥护,靠皇帝下旨升官的人,他们的统一评价是——不要脸。



考虑到面子问题,很多人宁可不升官,也不愿意走中旨这条路。



但你要以为张璁先生是碍于面子,才不靠中旨升官,那你就错了。张璁先生出身低微,且一直以来强烈要求进步,有没有脸都难说,至于要不要脸,那实在是一个很次要的问题。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呀,鱼不停游;
一天到晚想你的心呀,爱不停休。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11 9:48: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702楼
游山玩水 离线
发帖:28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80
注册:2006/10/19
之所以不用中旨,实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要怪只能怪张璁先生的名声太差了,皇帝还没有任命,内阁大臣和各部言官就已经放出话来,只要中旨一下,就立刻使用封驳权,把旨意退回去!



事情搞成这样,就没什么意思了,会推不可能,中旨没指望,无奈之下,张璁开动脑筋,刻苦钻研,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虽说在朝中已经是人见人厌,处于彻底的狗不理状态,但张璁相信,他总能找到一个支持自己的人,经过逐个排查,他最终证实了这一判断的正确性。



那个可以帮助他入阁的人就是杨一清。



杨一清可以算是张璁的忠实拥护者,当初他听说张璁议礼的时候,正躺在床上睡午觉,也没太在意这事儿,只是让人把张璁的奏章读给他听,结果听到一半,他就打消了瞌睡,精神抖擞地跳下了床,说出了一句可怕的断言:



“即使圣人再生,也驳不倒张璁了!”



虽然这话有点夸张,但事实证明杨一清是对的,之后他成为了张璁的忠实支持者,为议礼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到了入阁的关键时刻,张璁又一次想起了这位大人物,希望他出山再拉兄弟一把。



杨一清答应了,对于这位久经考验的官场老手来说,重新入阁玩玩政治倒也不失为退休前的一件乐事。



怀着这种意愿,杨一清进入了内阁,再次投入了政治的漩涡。事情果然如张璁等人预料,嘉靖皇帝一下中旨,弹劾的奏章如排山倒海般地压了过来,朝中骂声一片。



但群众再激动,也抵不上领导的一句话,在杨一清的安排下,皇帝的旨意顺利得到了执行,张璁终于实现了当年萧半仙的预言,顺利入阁成为了大学士。



张璁终于心满意足了,他对杨一清先生自然是感恩戴德,而杨一清也十分欣慰,二十年前,张永帮了他,并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二十年后,他给了张璁同样的待遇,使这个小人物达成了最终的梦想。



但是杨一清没有想到,他的这一举动并没有得到善意的回报,却使他的半生荣誉功名毁于一旦。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呀,鱼不停游;
一天到晚想你的心呀,爱不停休。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11 9:49: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703楼
游山玩水 离线
发帖:28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80
注册:2006/10/19
张璁的诡计



公正地讲,在议礼纷争的那些日子里,张璁还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他挺身而出,为孤立无助的少年天子说话,对抗权倾天下的杨廷和。应该说,这是一个勇敢的行为,虽说他是出于投机的目的,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做错什么。



让人认自己的父母,有错吗?



可是当他终于出人头地,成为朝中大官的时候,事情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的起因来源于张璁本人,这位老兄自打飞黄腾达之后,就患上了一种疾病。



更麻烦的是,他得的不是简单的发烧感冒,而是一种治不好的绝症。事实上,这种病到今天都没法医,它的名字叫心理变态。



而在张璁先生身上,具体临床表现为偏执、自私、多疑、看谁都不顺眼、见谁踩谁等等。



说来不幸,张先生之所以染上这个毛病,都是被人骂出来的。



自从他出道以来,就不断地被人骂,先被礼部的人欺负,连工作都不给安排,议礼之后他得到的骂声更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没有骂过他的人可谓是稀有动物,奏章上的口水就能把他淹死。



张先生青年时代本来就有心理阴影,中年时又被无数人乱脚踩踏,在极度的压力和恐惧之下,他的心理终于被彻底扭曲。



一个也不放过,一个也不饶恕。这就是张璁的座右铭。



于是张先生就此开始了他的斗争生涯,但凡是不服他的,不听他的,不伺候他的,他统统给予了相同的待遇——恶整。不是让你穿小鞋,就是找机会罢你的官,不把你搞得七荤八素绝不罢休。



今天斗,明天斗,终于斗成了万人仇,无数官员表面上啥也不说,背后提到张璁这个名字,却无不咬牙切齿,捶胸顿足,甚至有人把他的画像挂在家里,回家就对着画骂一顿,且每日必骂,风雨无阻。



可笑的是,张学士一点也没有自知之明,上班途中还经常主动热情地和同事们打招呼,自我感觉实在是相当地好。



张璁先生的奋斗史为我们生动地诠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是怎么傻起来的。



欺负下级也就罢了,随着病情的恶化,他又瞄准了一个更为强大的目标——杨一清。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呀,鱼不停游;
一天到晚想你的心呀,爱不停休。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13 8:26: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704楼
游山玩水 离线
发帖:28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80
注册:2006/10/19
杨一清其实是个很好说话的人,平时也不怎么和张璁计较,但张璁是个说他胖就开始喘的人,越来越觉得杨一清碍事(杨一清是首辅),为了能够为所欲为,他决定铤而走险,弹劾自己的领导。



于是在嘉靖八年(1529),张璁突然发动了进攻,张先生果然不同凡响,一出手就是大阵仗,派出手下的所有主力言官上奏弹劾杨一清,

而在奏章里,张璁还额外送给杨一清一个十分响亮的外号——奸人。



张璁之所以敢这么干,是经过周密计算的,皇帝和自己关系好,朝中又有自己的一帮死党,杨一清虽是老干部,初来乍到,根基不牢,要除掉他应该不成问题。



这个打算本来应该是没错的,如无意外,皇帝一定会偏向他的忠实支持者张璁先生,但人生似乎总是充满了惊喜。



很快,杨一清就得知自己被人告了,却毫不吃惊,这套把戏他见得多了,闭着眼睛也知道是谁干的,但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大举反击,只是上了封奏折为自己辩护,顺便骂了几句张璁,然后郑重提出辞职。



张璁很意外,因为在他看来,杨一清的这一举动无异于自掘坟墓。





原因很简单,杨一清是他向皇上私下推荐,才得以顺利入阁的,而且据他所知,此人与嘉靖皇帝的关系一般,远远不如自己,提出主动辞职也威胁不了任何人。



莫非杨一清已经看破红尘,大彻大悟?事情就这么完了?



存在着如此天真的想法,充分说明张璁同志还没有开窍,要知道,杨一清先生成化八年(1472)中进士,一直在朝廷混,迄今为止已经干了57年,他的工龄和张璁的年龄差不多。如果翻开杨先生那份厚重的档案,数一数他曾经干掉过的敌人名单(如刘瑾、杨廷和等),然后再掂下自己的斤两,相信张璁会做出更加理智的判断。



不久之后,结果出来了,皇帝陛下非但没有同意杨一清的辞呈,反而严厉斥责了张璁等人,要他们搞好自我批评。



这下子张璁纳闷了,杨一清和嘉靖确实没有什么渊源,为何会如此维护他呢?



这实在不能怪张璁,因为他不知道的事情确实太多。



十多年前,当朱厚熜还是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湖北安陆当土财主的时候,他的父亲兴献王曾反复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



“若朝中有三个人在,必定国家兴旺、万民无忧!”



朱厚熜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也记住了这三个人的名字:李东阳、刘大夏、杨一清。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呀,鱼不停游;
一天到晚想你的心呀,爱不停休。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13 8:31: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705楼
游山玩水 离线
发帖:28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80
注册:2006/10/19
在朱厚熜看来,杨一清就是他的偶像,张璁不过是个跟班,跟班想跟偶像斗,只能说是不自量力。



于是在朱厚熜的反复恳求下,杨老干部勉为其难地收回了辞职信,表示打死不退休,愿意继续为国家发光发热。



张璁彻底没辙了,但他没有想到,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



官员已经忍很久了,他们大都吃过张璁的亏,要不是因为此人正当红,估计早就去跟他玩命了,现在复仇的机会总算到了。



很快又是一顿乱拳相交,口水横飞,张璁顶不住了,朱厚熜也不想让他继续顶了,便作出了一个让张璁伤心欲绝的决定——辞退。



而张璁也着实让皇帝大吃了一惊,他听到消息后没有死磨硬泡,也没痛哭流涕,却采取了一个意外的举动——拔腿就跑。



张璁先生似乎失礼了,无论如何,也不用跑得这么快吧。



跑得快?再不快跑就被人给打死了!



事实上,张璁兄对自己的处境是有着清醒认识的,虽说那帮人现在看上去服服帖帖,一旦自己翻了船,他们必定会毫不犹豫地踏上一脚,估计还要吐上口唾沫。



于是他和桂萼连行李都没怎么收拾,就连夜逃了出去,速度之快着实让人瞠目结舌。



当张璁逃出京城的那一刻,他几乎已经完全绝望,经历了如此多的风波挫折,才坐到了今天的位置,而在这个狼狈的深夜,他将失去所有的一切。



似乎太快了点吧!



可能上天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他并未抛弃张璁,这一次他不过是和张先生开了个小玩笑,不久之后张璁将拿回属于他的一切。他的辉煌仍将继续下去, 直到他遇见那个宿命中真正的敌人。



事实证明,张璁是一个很有效率的人,他八月份跑出去,可还不到一个月,他就跑了回来。当然,是皇帝陛下把他叫回来的。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竟然只是因为张璁的一个同党上书骂了杨一清。其实骂就骂了,没什么大不了,在那年头,上到皇帝,下到县官,没挨过骂的人扳着指头也能数出来,官员们心理素质普遍比较好,抗击打能力很强,所以杨一清也并不在乎。



但问题在于,皇帝在乎。他赶走张璁其实只是一时气愤,对于这位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仁兄,他还是很有感情的,并不想赶尽杀绝。冷静下来后,他决定收回自己的决定,让张璁继续去当他的内阁大臣。



张璁就此官复原职,而与此同时,杨一清却又一次提出了退休申请。



斗了几十年,实在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就此结束吧。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呀,鱼不停游;
一天到晚想你的心呀,爱不停休。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14 11:19: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706楼
游山玩水 离线
发帖:28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80
注册:2006/10/19
但这只是杨一清的个人愿望,与张璁无关。经历了这次打击,他的心理疾病已经发展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对于杨一清,他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其实皇帝不想让他的这位偶像走,也不打算批准他的辞呈,但这一次,张璁却用一种极为巧妙的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赶走了杨一清。



当许多言官顺风倒攻击杨一清,要求把他削职为民的时候,张璁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为杨一清求情。



张先生求情的经典语句如下:



“陛下请看在杨一清曾立有大功的份上,对他宽大处理吧!”



确实毒辣,却似乎没错,和削职为民比起来,光荣退休实在是天恩浩荡,坦白从宽了。



于是杨一清得到了皇帝的恩准,回到了家中,准备安度晚年。



但这一次他没有如愿。



在老家,杨一清先生还没来得及学会养鸟打太极,就得到了一道残酷的命令——削去官职,收回赏赐,等待处理。



杨先生的罪名是贪污受贿,具体说来是收了不该收的钱,一个死人的钱——张永。



据说在张永死后,杨一清收了张永家二百两黄金,当然了,也不是白收的,无功不受禄,他给张永写了一首墓志铭。



杨一清和张永是老朋友了,按说收点钱也算不了啥,但在张璁看来,这是一种变相行贿(反贪意识很强),就纠集手下狠狠地告了一状。



杨一清确实收了二百两,但不是黄金,而是白银,以他的身份和书法,这个数目并不过分,但在政治斗争中,方式手段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目的。



杨一清终于崩溃了,经历了无数年的风风雨雨,在人生的最后关头,却得到了这样一个下场。他发出了最后的哀叹,就此撒手而去:



“拼搏一生,却为小人所害!”



其实这样的感叹并没有什么意义,每一个参加这场残酷游戏的人,最终都将付出自己所有的一切。



张璁高兴了,他竟然斗倒了杨一清!胜利来得如此迅速,如此容易,再也没有人敢触碰他的权威!



张璁得意地大笑着,在他看来,前途已是一片光明。



但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好运已经走到了终点,一个敌人已出现在他的面前。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呀,鱼不停游;
一天到晚想你的心呀,爱不停休。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14 11:20: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707楼
游山玩水 离线
发帖:28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80
注册:2006/10/19
丧钟的奏鸣



嘉靖九年(1530)二月,皇帝陛下突然召见了张璁,交给了他一封奏折,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回家仔细看看,日后记得回禀。”



审阅奏折对于张璁而言,已经是家常便饭,他漫不经心地收下这份文件,打道回府。



一天之后,他打开了这份文件,目瞪口呆,恼羞成怒。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封骂人的奏折,但在张璁看来,它比骂折要可怕得多。



因为在这封奏折里,他感受到了一种强有力的威胁——对自己权力的威胁。



这封奏折的主要内容是建议天地分开祭祀,这是个比较复杂的礼仪问题,简单说来是这样:在以往,皇帝祭天地是一齐举行的,而在奏折中,这位上书官员建议皇帝改变以往规定,单独祭天,以示郑重。



这样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可是对于张璁而言,却无益于五雷轰顶。



大事不好,抢生意的来了!



张先生自己就是靠议礼起家的,这是他的老本行,其成功经历鼓舞了很多人,既然议礼能够升官,何乐不为?



很明显,现在这一套行情看涨,许多人都想往里钻,而张璁先生也着实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准备搞点垄断,一人独大。



他认真地看完了奏折,牢牢地记住了那个上书官员的名字——夏言。



敢冒头,就把你打下去!



没有竞争的完全市场只存在于理论想象之中——引自微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夏言,男,江西贵溪人,时任兵科给事中,说来有点滑稽,和张学士比起来,这位仁兄虽然官小年纪小,却是不折不扣的前辈,因为他中进士比张璁早几年。



但他的考试成绩却比张璁还要差,张璁多少还进了二甲,他才考到了三甲,说来确实有点丢人,考到这么个成绩,翰林是绝对当不上的了,早点找个单位就业才是正路。



一般三甲的进士官员,下到地方多少也能混个七品县官当当,但要留北京,那可就难了,翰林院自不必说,中央六部也不要差生。



但夏言确实留在了北京,当然了,两全其美是不可能的,进不去大机关的夏言只好退而求其次,去了小衙门——行人司。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呀,鱼不停游;
一天到晚想你的心呀,爱不停休。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15 20:01: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708楼
游山玩水 离线
发帖:28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80
注册:2006/10/19
夏言在行人司当了一名行人,他也就此得到了新称呼——夏行人。这个职务实在不高,只有八品,连芝麻官都算不上。



行人司是个跑腿的衙门,在中央各大机关里实在不起眼,原先夏言对此也颇为失望,但等他正式上班才明白,自己实在是捡了个大便宜。



因为他意外地发现,自己跑腿的对象十分特别——皇帝。



夏言的主要工作是领受旨意,传送各部各地,然后汇报出行情况。这是一份琐碎的工作,却很有前途。



要知道,越接近心脏的部位越能得到血液,同理,天天见皇帝也着实是个美差,甭管表现如何,混个脸熟才是正理。



当然,皇帝也不是好伺候的,所谓伴君如伴虎,危险与机遇并存,归根结底,混得好不好,还是要看自己,干得不好没准脑袋就没了,所以这也是一份高风险的工作。



但夏言却毫不畏惧,如鱼得水,很快就被提升为兵科给事中,这其中可谓大有奥妙。



要知道,夏言虽然低分,却绝对不是低能,而且他还有三样独门武器,足以保证他出人头地。



请大家务必相信,长得帅除了好找老婆外,还容易升官,这条理论应该是靠得住的,夏先生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因为他的第一样武器就是长得帅(史载:眉目疏朗),还有一把好胡子(这在当时很重要)。



嘉靖大概也不想每天早起就看到一个长得让人倒胃口的人,夏言就此得宠似乎也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



而除了长得帅外,夏言先生还有第二样武器——普通话(官话)说得好。



请注意,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明代,普通话(官话)的推广工作还没有深入人心,皇帝也不是翻译机,所以每次召见广东、福建、浙江一带的官员时都极其头疼。



夏言虽然是江西人,却能够自觉学习普通话,所谓“吐音洪畅,不操乡音”,说起话来十分流畅,那是相当的标准。



有这样两项特长,想不升官都难。



但无论如何,夏言这次还是惹上了大麻烦,毕竟张璁是内阁首辅,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给事中,双方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事实上,张璁正打算好好教训一下这个后生晚辈,他指使手下认真研究了夏言的奏折,准备发动猛烈的反击。



张璁的资源确实很丰富,他有权有势,有钱有人,杨一清都垮了,夏言又算个什么东西?



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张先生忽略了一件事——他只注意到了奏折,却没有听懂皇帝说过的那句话。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呀,鱼不停游;
一天到晚想你的心呀,爱不停休。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15 20:02: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709楼
游山玩水 离线
发帖:28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80
注册:2006/10/19
很快,张璁的死党,内阁成员霍韬就写好了一封奏折,此折骂人水平之高,据说连老牌职业言官都叹为观止,自愧不如。



一切都布置妥当了,夏言,你就等着瞧吧!



张璁彻底安心了,准备回家睡个安稳觉,然而他绝不会想到,大祸已然就此种下。



第二天,奏折送上,皇帝陛下当庭就有了回复:



“这封奏折是谁写的?”



霍韬反应十分敏捷,立即站了出来,大声回奏:



“是臣所写!”



霍韬等待着皇帝的表扬,然而迎接他的却是一声怒吼:



“抓起来!即刻下狱!”



霍先生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带着满头的雾水,被锦衣卫拖了出去。



张璁狠狠地捏了自己一把,他唯恐自己是在做梦,见鬼了,骂夏言的文章,皇帝为什么生气?



张璁先生实在是糊涂了,这个谜底他原本知道,看来这次是记性不好。



他忘记了自己之所以能够身居高位,只是因为议礼,而议礼能够成功,全靠皇帝的支持。嘉靖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做事情绝不会无缘无故,如果他不赞成夏言的看法,怎么会把奏折交给张璁呢?



霍韬先生极尽骂人之能事,把夏言说得连街上的乞丐都不如,可如果夏言是乞丐,支持他的嘉靖岂不就成了乞丐中的霸主?



这笔帐都算不出来,真不知道他这么多年都在混些什么。



霍先生进了监狱,可事情还没有完,心灵受到无情创伤的皇帝陛下当众下达了命令:



“夏言的奏折很好,升为侍读学士,授四品衔!”



然后他瞥了张璁一眼,一言不发扬长而去。



张璁的冷汗流遍了全身,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绝望的滋味,在这次斗争中,他是不折不扣的失败者。



但此时言败还为时过早,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



张璁仍然胸有成竹,因为一切仍在他的掌控之中,很快,他将使用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对手。



第三种武器



满脸阴云的张璁回到了府邸,立即召集了他的所有手下,只下达了一个命令:



“从今天起,时刻注意夏言,若发现有任何不妥举动,立即上书弹劾!”



张璁的方法,学名叫“囚笼战术”,说穿了就是骂战,他要利用自己的权势,注意夏言的一举一动,日夜不停地发动攻击,让他无处可藏,精神时刻处于紧张之中,最终让他知难而退。



这是一种十分无耻的手段,是赤裸裸的精神战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呀,鱼不停游;
一天到晚想你的心呀,爱不停休。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4/16 9:15: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发表帖子 发表投票 回复帖子
共1371个,每页10个,71/138页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论坛跳转: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 密    码:
  • 主题标题:
  • 图    标:
  • 注意 音乐 强 弱 心 蛋糕
  •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  
  •  
  • 预览帖子 清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