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 |
 |
 |
 |
发帖:1088 |
等级:初出茅庐 |
积分:1418 |
注册:2006/7/10 |
|
二、清明,滇西的怀念 2009年3月22日我们从云南保山驾车启程向腾冲进发,目的是沿途经过怒江上的抗日名桥——惠通桥和松山战场,以及腾冲的记载着一段慷慨悲歌的“国殇园”,当然还有腾冲的地热和火山遗迹。 当时《我的团长我的团》正在热播。白天我们在当年“团和团长们”流血拼死的滇西土地上寻觅。晚上看《团长》到半夜,感触特别强烈而亲切。清明临近了,我要给当年为民族为国家牺牲的英烈,送去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怀念。滇西,今天宁静而秀美。怒江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奔腾,碧绿的江水蜿蜒盘旋着,怒吼着冲破险阻奔向远方。春风吹过,满山满地的白花似乎诉说着当年曾经的惨烈厮杀,岁月尘封的往事和怀念随着清明的临近而重上我的心头。 滇缅公路,这条从昆明到仰光的战略公路,是当年由于运送美国支援的抗战物资的急需,沿途民众男女老少全家出动,用锤子、石碾,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加上难以想象的坚韧意志修出来的。它和别的公路不同是,它是用一块一块的石头铺砌出来的,既不像今天的沥青公路,也不像那些沙石公路。它今天依然平整,就像我们的民族那样坚强,看不出有豆腐渣的性质。看着蜿蜒盘曲的公路,可以想象当年的战略物资承载在美国的道奇军用大卡车上,如洪水般滚滚驶过的壮观景象。 惠通桥,当年在缅甸被日军占领后,日军东进云南,受到怒江阻隔,为了争夺惠通桥,这里发生激烈战斗,最后,桥被炸断,日军基本被阻挡在怒江以西。 还有松山战场,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惨烈抢夺而几乎显得荒唐的“南天门”。虽然今天我们只能看到公路旁的一块碑文,记述着当年的刀光剑影和血肉拼杀。远望群山,那些残留的碉堡、战壕、弹药库我们都没时间看了,那些被埋没在千山万壑中的忠骨,我们似乎还隐隐可以听到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被迫着发出的怒吼声在幽深的山谷中回荡……。 腾冲“国殇墓园”,那里共安置了8000多在滇西抗战中牺牲的国军的灵灰,(在册9000多),几个山头排满了他们的墓碑。在夕阳余晖下,默默无声。他们长眠于地下,不知可否安息?他们是否还有想对国人说的话? 和别的墓园不同,这里每一块墓碑都标着在此长眠的人的职位和姓名,这是对以身殉职的人们的尊重,相对于那些牺牲而连姓名都没有留下的人们,我们深深感慨。我们如果对这些为国捐躯的人们,连个姓名都搞不清楚,我们对得起他们吗?而这种事情在我们国家比比皆是。南京大屠杀就是拿不出死者姓名而遭人诟病。去年发生的大地震,国人现在在呼吁,要公布死者姓名,这总算是我们明白了要尊重死者。(据说日本的战争资料里,连每场战斗打了几发子弹都清清楚楚!) 历史事实和《团长》一剧说的不一样。史实是,当年参战的不是电视剧中的乌合之众的“炮灰团”,而是国军的精锐部队。仅仅缅甸远征军的11万将士,在和盟军配合欠佳,英军临阵脱逃的不利情况下,被日军包围追杀,经过激烈拼杀,牺牲在缅甸战场1万多人,撤回过程中,由于退路已经被封锁,只能走野人山,死在条件极端恶劣的缅甸“野人山”里竟达5万多人,境况极其凄惨。但是这场战斗,这种慷慨赴死的精神,让向来看不起国军的日军不得不敬佩。 《团长》一剧至今争论不休,而某些史实刚刚才露出水面,一些数字令人感慨唏嘘。松山守卫的日军总共才2000人,战斗的结果是只跑出去一个,全军消灭。这当然很令人振奋,但是国军牺牲3万人,双方阵亡人数之比是1:15。当然我们在感慨战争的残酷,英雄们视死如归的同时,讥讽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似乎理所当然,(事实上一直是这样做的),但是在我们经历了较多的岁月后,尔后的腐败无能在某些历史时期更加触目惊心地发生之后,我们开始站在了一个较高的历史台阶上,明白有些事情是无法避免的,还是会屡屡发生的——因为它的根子很深很深,这些原因直至当前和我们可以预见的将来没法去除。 总之,抗战是中国人的抗战,为抗战献身的英烈永生!中国人不应该忘记他们。
芳草萋萋壮士坟, 国殇墓园中华魂, 云遮雾障何处是? 滇西腾冲祭前人。
|
|

欢迎上我的博客:http://xuxulu.blog.sohu.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