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江南 |
 |
 |
 |
发帖:255 |
等级:独钓寒江 |
积分:275 |
注册:2006/6/14 |
|
九点半离开新奥尔良,三十多分钟后灰狗巴士就已经越过了横亘在蓬恰群湖浩瀚水面上的大桥抵达了斯莱德尔。 在巴士驶过横亘整个新奥尔良的高速公路高架桥时,透过车窗,从市区到市郊,可以见到大片大片的居民区依旧是满目疮痍,空无一人。卡特里娜飓风之后的新奥尔良人口减少了一半,失去家财住所的许多新奥尔良居民不得不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到现在也依然无法返回家园。 在斯莱德尔小镇公路边一个简易的停车站下了车,我向当地人打听了一下,得知附近就有家沃尔玛,按照指示走去那家沃尔玛看看能不能补齐在圣路易被偷掉的旅行用品。 结果这家沃尔玛依旧是让我大失所望。不象在西部,南方这些大卖场的野营货架都单调乏味,毫无选择可言。我的购物单上第一项是一个大旅行背包,可是翻遍整个商场,就只找到几个小学生用的色彩鲜艳,印着花花绿绿卡通人物的双肩书包。同时我还迫切需要一个轻小便携的单人帐篷,可货架上却尽是些又大又沉的家庭用多人帐篷,调了半天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拿了个儿童用帐篷凑合,因为那是货架上我唯一能够背在身上旅行的野营帐篷。最后还买了个一个野营防水垫,一个绒布薄睡袋,一个单肩背大号马桶包,再加上两瓶水,一袋干面包圈。我就在沃尔玛门口把这些东西一股脑儿塞进新买的马桶包,然后斜背着这个鼓鼓囊囊的黑色马桶包重新上了路。 我现在的路线是搭车沿着10号州际公路一直向东穿越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马州,到佛罗里达北部,然后从那里转向南,纵贯整个细长的佛罗里达州,直插到美国本土的最南端,深处于加勒比海上的小岛“基维斯特(Key West)”。 在斯莱德尔镇外的10号高速公路入口处站了会儿,一辆破旧的小皮卡停了下来。司机是个套着件满是破洞的旧汗衫,又老又瘦的白人老头。这个白人老头脑袋全秃了,门牙也掉了个精光,再加上本来就瘦,整个脸都瘪成了一团。 不过这个白人老头倒是自始至终一副乐呵呵的样子,我告诉他我要上10号公路往东,问他是不是去那个方向。这个白人老头自顾自地吱吱呀呀说了半天,我使劲听了半天也没弄懂一句,可看着他那副开心样子,又寻思着大概不会有错,就上了他的车,由着他去了。 在白人老头的车上,我试着和他聊了下天。这个白人老头倒是叽里呱啦地说个不停,可是具体说的是些什么却一个词都没明白,唯一能确定的是;他说的大概是某种口音极重的英语方言,每一个元音都夸张地拖得很长。这让我颇有挫折感,于是换了个方式,尽量聊一些简单的话题。当我问他做什么工作时,我大致听懂了他是靠养殖某种东西维生,可是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却又没听明白。当我不解地向他请教时,这个白人老者以一副“你怎么可能会连这个都不知道?!”的神情大声向我重复着一个单词。我满腹疑惑地听了半天,正在辛苦地绞尽脑汁琢磨着那到底是什么时,脑袋中突然电光一闪;在佩吉时,莉兹向我聊起她在阿拉巴马的经历时不是曾经学说过这个单词吗?那就是“狗”嘛! 这么个最简单的英语单词却花了我半天时间才明白过了,顿时我也没了脾气,看来这地道的南方口音还真不是我想像的那么容易对付。 公路两旁的亚热带雨林越开越密,可我心中的疑虑也是越积越多。从地图上看10号公路一直都是沿着靠墨西哥湾的海岸线修建的,那么至少在右侧应该或多或少看得到路旁的大海,但是我们在路上走了半天,路边上不要说海湾,就连个水塘也没有。我和这个白人老头又难以沟通,不管说什么他都是乐呵呵地,而我却是越来越乐不起来了。 终于,搭我的白人老头在一处岔口停下车来,看样子他要拐上旁边的支路,所以打算在岔口放我下去。我迟疑地最后一遍向他打听到:“这里还是在10号公路上吗?”这个白人老头令我绝望的依然是乐呵呵地说了一大堆我一个字都不明白话。这时也已经毫无办法,我只好拿上包下了车,走到附近的加油站一问;果然,走错路了。我要去的是东边,却被这个好心的白人老头带到了北边的59号公路上。 翻出地图一查,我现在要么再原路返回斯莱德尔的10号公路边,要么继续北上,接49号公路再向南折回到10号公路,这样走要比重返斯莱德尔远上许多,不过我一向不喜欢走回头路,而且在地图上看到,49号公路恰好是从“德索托国家森林(De Soto National Forest)”中间穿过,看上去风景应该不错,而且也是个近距离接触墨西哥湾岸这一带亚热带雨林的好机会,于是我最终决定拐个大弯,继续北上,经由49 号公路再回南边。 当我斜背着马桶包,手里拿着自制的一块路牌刚来到公路旁,还没找好搭车的地点,一辆皮卡就已经在我身旁停了下来。这回是个中年白人,穿件黄色T恤衫,戴付墨镜,留着长长的浅黄色络腮胡,但脑袋却没有一根头发,光秃秃地反射着闪亮的光泽,再加上他的阔鼻高额,整个人看上去活脱脱就像个寿星佬。 这个中年白人是到看我手里拿着块路牌在马路边走,想我大概是要搭车,就主动停了下来。我忙点头称谢,上了他的车。路上这个白人告诉我他是在去丈母娘家的路上,在去年卡特里娜飓风中,他的房子和所有财产全都给毁了,现在是一无所有,只有和老婆住在丈母娘家。途中这个中年男子还指着窗外,让我看公路两旁一大片一大片东倒西歪,甚至被拦腰截断的林木,他告诉我说这些全都是上次飓风造成的。看到这些横七竖八倒伏在路边的树木,我再次对卡特里娜飓风的可怕威力有了清晰地认识。 在59号公路上向北又走了一程,在另一个岔路口我和这个长得象寿星佬的白人分了手,接着站在车来车往的59号公路旁开始搭车。 等了大约一个小时,一辆纽约牌照的重型货车慢慢停在了我的前面。我连忙上了这辆卡车,司机是个约五六十多岁,胡子拉碴的白人老司机。我连声向这个老司机表示感谢,他却说到:“我老早就知道你在这里搭车了。”我一愣,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说。那个老司机才接着说到,“刚才在前面就从无线电中听到路上别的卡车司机说这里有个亚洲人站在路边搭车,我就想;深南州到处都是些无聊的红脖子,这些红脖子是不会让这个亚洲人搭他们车的,而且搞不好还会找他麻烦。所以就开始留意起路边的你来。” “红脖子(Redneck)”是美式英语中的一个俚语,泛指生活在美国那些保守落后的乡村地带,贫穷粗鲁,没有文化,具有强烈种族主义和排外倾向的白人劳动阶层。美国南部,尤其是深南各州更是被外界深深打上了这个烙印,在很多时候红脖子这个词就是专指深南州的白人。 从西部过来,一路上我听到了各种关于深南州的,耸人听闻的传说。不少人甚至劝说我尽量避开这块地方。可是当我来到这片土地,独自穿行在南方各州的乡野间时,我一路的经历和遭遇却带给我与那些可怕传闻完全相反的感受。在深南州我根本没有遇到任何麻烦,没有任何人来骚扰我,搭车也还算顺利。甚至当我大摇大摆地走在高速公路上时,过往巡逻的警察对我也完全是熟视无睹。 在南方州里,唯一不断来找我麻烦的就只有这里凶猛异常的蚊子了。离开中部,越往南走草木越茂盛,等到了湿润高温的深南州时,这里更是蚊子们的天堂,它们个个食欲旺盛,胆大妄为,大白天里居然也敢明目张胆地追着我咬。 这个来自纽约的老司机一路把我带到59号公路与49号公路的交叉口。下了车,已近黄昏,四周都是茂盛的雨林。看着天色已不早,决定今天到此为止,到公路旁的树林里找个地方先宿营再说。 正当我挎着包沿着公路边走边留意路旁合适的宿营地时,又是一辆白色的皮卡主动在我身旁停了下来。司机叫“托德(Todd)”,是一个白人建筑工,他听说我要沿着49号公路一直往南到一百公里外的10号州际公路上时,就让我上了他的车,托德说他可以搭我往南再走三十多公里。 最后托德在德索托国家森林的正中,49号公路上的一座桥梁边放我下来,他要在这里换上另外一条往东的路。临别时托德告诉我,这座桥下面有平地,我可以到桥下面宿营。临分别时我突然想起美国南方沿岸的沼泽地带以盛产美洲鳄鱼闻名,于是便问托德到:“这边的林子里没有鳄鱼什么的吧?”他听了也是一愣,想了下才不是很肯定地说:“大概没有吧,反正我没看到过。” 等挥手告别了远去的托德,我环视了一下四周。这里是德索托国家森林的深处,周围没有任何人烟,只有我身旁这条空荡的国道和两旁广袤浓密的亚热带雨林。我按照托德所指点的,探视了一下身边这座桥梁下面的平地;桥并不高,一条小河在长满各种植被的桥下缓缓淌过。桥面下,小河岸边上倒是有一些杂草密集的平地,可是我抬头看了一眼天空中正在聚集的云层就决定还是换个地方。夏天的亚热带雨林暴雨频发,这座桥下的空地地势又不是很高,别看现在那条小河还是一副涓涓细流,小鸟依人状,可是若一遇暴雨,瞬间就可能豹变成狂涛洪流,席卷四周一切,显然在这种地方宿营绝非明智之举。 踩着茂密过膝的杂草,我走进了路旁阴暗闷热的雨林,打算到林间找处地方过夜。可是雨林里遍地都是潮湿松软的腐质土层,而且还散发着难闻的气息。地面表层覆盖着厚厚的黑色腐烂落叶,在这些落叶间可以看到各种各种各样的昆虫在爬行蠕动着。我没有停下脚步,又继续在茂密的丛林中穿行了会儿,最后终于在林间找到一条人工砍伐出来的防火带。这条窄长防火带上的泥土虽然潮湿依然,但比起落满腐烂枯枝败叶,终年不见的阳光的雨林里却又要好上许多。 等在闷热的林间空地上设好今天上午才买的那个儿童帐篷,身上的衣服也已经湿透了。我脱下不知道是被汗水还是林间的露水打湿的T恤衫和牛仔裤,全身赤裸只穿了条短裤。把打湿的衣服摊开晾在了身旁的灌木丛上,这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夜幕象一个沉重的黑色锅盖把四周严实地罩了起来,密不透风的雨林更是把森林深处的这一小块岌岌可危的空地牢牢地围在了当中。 钻进帐篷,这个廉价的儿童帐篷不象在圣路易斯被偷掉的那个专业单人帐篷,没有可以分开的纱帐和防水罩,只是在帐篷一侧的塑料布上开了一个小小的窗口通气。半佝着腰坐在这样一个又小又不透气的塑料帐篷里,没一会儿里面就像桑拿房一样闷热的令人无法忍受,身上的汗水象泉涌一样从身体里向外流淌着,看得不由心想;要是照这样地流下去,等熬到明天早上起来大概我也成木乃伊了。 |
|

驻马江南看桃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