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闻|有问必答|票!票!全!|旅游曝黑台|旅行社交流|导游天地|说吧聊吧|时尚生活|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 [整理]走进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

[1] [2] [3] [4] [5] [6] [7]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发表帖子 发表投票 回复帖子
本帖属于:西藏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主题:回复:[整理]走进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 第30楼
快乐北极熊 离线
发帖:857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977
注册:2006/4/13
第九章

  我们讲故事是为了生存……我们寻找关于自杀的训诫, 寻找有关谋杀在社会及道德上的教训。我们诠释着我们看到 的东西,在众多的选择中挑选最可行的方案。我们完整地生 存着,特别当我们是作家的时候:描写迥然不同的形象,定格 那些反映我们实际经历而变幻莫测的情景。

  琼·迪德恩 -摘自《白色影集》

  当手表上的闹铃在凌晨4点钟开始鸣叫的时候,我已经醒来了。我几乎整夜未眠,在稀薄的空气中大口地喘气。现在又到了令人恐怖的从暖融融的鸭绒袋中进入海拔刀,300英尺的酷寒中进行训练了。两天以前,即4月26日星期五,我们一口气在一天之内从大本营赶到2号营地,开始了我们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为最终登临山顶而做的适应气候的准备。按照罗布的总体计划,今天早晨我们将从2号营地攀登到3号营地,并在海拔24,000英尺 处过夜。

---

  罗布告诉我们在4时45分整出发。45分钟的时间几乎不够穿好衣服、吞下一块糖和几口茶并装上登山铁钉。当我用帽灯照在别在我用来做枕头的皮大衣上的从廉价商店买来的温度计时,在这只用铁箍扣紧的双人帐子里温度已降至零下7摄氏度。"道格卢我朝贴 在我身边睡袋里的那个鼓包喊道。"该收拾东西了。你醒了吗?"
---

  "醒了吗?"他粗哑的声音带着疲倦。"你凭什么知道我睡着了呢?我的感觉糟透了。 我的喉咙出了问题。哎,我想我已经老得经不起这份折腾了。"
---

  夜晚,我们呼出的臭气在帐篷壁上凝成了一层易碎的霜状内壳。当我在凌晨时分坐在黑暗中搜寻衣物时,我无法不触碰低矮的尼龙墙。而每当这时,帐篷内就会经历一.场暴风雪的袭击一所有的东西都被雪粒覆盖了。我哆嗦着用拉链将自己的身体装进用聚丙烯材料制成的三层保暖的毛茸茸的内衣和防风尼龙外罩里,然后蹬上塑料靴子。
---

  当我使劲拉紧鞋带的时候,我感到一阵剧痛。在过去的两周内,我破裂而滴血的手指在 寒冷的空气中日益恶化。
---

  我借助帽灯的亮光钻出帐篷,跟随罗布和福兰克走在冰塔和岩石碎块之间以求接近冰河的主体。在其后的两个小时里,我们在一个如为初学滑雪者准备的缓坡上攀登,最终到达了标志着库巴冰河上游起点的裂缝。在玫瑰色的"霍泽之脸"上,一大片倾斜的雪地在黎明的霞光中闪耀着如铝合金般的光芒。从冰河上垂下来的绳索仿佛是从天国垂下的一条9毫米长的索链,摇摆着如同杰克的豆茎。我抓起绳索的末端,将加玛登山器拴到稍稍 有些磨损的绳子上,开始攀登。
---

  我从离开大本营就感到不舒服。由于预先想到每天当太阳照在西谷上产生的火炉效应,所以我穿的比较单薄。然而今天早晨,山顶吹来的刺骨的寒风使气温变化不大。冷风使温度降至零下40度。我的背包里还有一件多余的毛衣,但要穿上这件毛衣,我要悬在固定的绳索上摘掉手套,拿下背包并脱去风衣。由于担心可能将东西坠落,我决定等到达可以平衡站立的不十分陡峭的地方再穿。我继续攀登,但感到越来越冷。
---

  狂风卷起旋转的雪沫,像拍碎的浪花冲刷着山峰。我的衣服上被搽了一层厚厚的霜。我的护目镜上给了一层冰壳,视物非常困难。我的脚开始失去知觉。我的手麻木了。在这种状态下继续攀登十分危险。我在队伍最前列的海拔23,op英尺处,比向导麦克· 格鲁姆快15分钟的路程。我决定等他到来以后跟他谈谈我的情况。就在他刚刚要接近我的时候,麦克夹克里揣着的无线电里传出罗布的叫嚷声,麦克停下来回答呼叫。"罗布要 大家下山!"他顶着呼啸的风声大声宣布。"我们离开这儿广我们是在中午时分返回2号营地的。许多人都受了伤,我除了精疲力竭之外还算安然无恙。澳大利亚医生约翰·塔斯基的手指上有轻微的冻疮。而道格的伤势则很严重。当他脱掉靴子时,几个脚趾头上都有冻疮的迹象。在1995年的珠穆朗玛峰之旅中,他的脚严重冻伤以至于造成了大脚趾的残缺和永久性的血液流通障碍。他极易受寒冷的袭击。 现在新的冻疮会使他对寒冷的侵袭变得更加脆弱。
---

  更糟糕的是道格的呼吸系统受到了侵害。在前往尼泊尔之前不到两个星期的时候,道格接受了一次小型喉部手术。这个手术使他的气管处于一种非常敏感的状态。由于今天早晨吸入了大量的混着雪花的有刺激性的空气,他的喉头显然被冻伤了。"我不行了, "道格用微弱的声音硬咽道,看起来精神萎靡。"我连话都说不出了。我木能攀登了。" "别现在就打退堂鼓,道格,"罗布指点说。"等两天再看你的感觉如何。你是个坚强的家伙。我想你要是恢复的话,仍有很大把握爬上山顶。"道格并没有被说服。他回到我们的帐篷,将睡袋蒙在脑袋上。看着他如此懈气真令人难过。他已成为我的好友,并慷慨地与我分享了他在1995年攀登山顶尝试中所获得的经验。我的脖子上挂着一块锡石-- 这是道格在攀登刚刚开始时送给我的一块由喇嘛庙的喇嘛开光的佛教护身符。我渴望他 能攀登上峰顶的心情并不亚于我想登顶的心情。
---

  这一天的剩余时光都笼罩在恐慌和抑郁的气氛中。虽然山峰还未呈现出它最险恶的一面 ,但它已使我们对安全趋之若骛了。事实上,不仅仅是我们的队伍感到压抑和怀疑,2号 营地上的几支队伍的士气都陷入了低潮。
---

  黑色幽默来自霍尔与台湾及南非队的领队们因为分担在"霍泽之脸"上设置1英里长的安全绳索而发生的口角。到4月底,从西谷的顶部到3号营地之间的半个峰面上已架起了绳索。为了完成这一工程,霍尔、费希尔、伊恩·伍德尔、"马卡鲁"和托德·伯利森( "高山攀登向导探险队"的美国向导)达成协议,每队于4月26日派出2名队员在剩余的冰面上,即从3号营地到位于海拔26,000英尺处的4号营地之间的峰面上架设绳索。但事情 并未如计划的那样进行下去。
---

  4月26日凌晨,当来自霍尔队伍的夏尔巴人汪多吉。吉里和来自费希尔队伍的向导阿那托列·布克瑞夫和另一名来自伯利森队伍的夏尔巴人前往2号营地时,南非和台湾队伍中原定参加的夏尔巴人都以躺在睡袋里的方式拒绝合作。当天下午,当到达2号营地后的霍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立刻通过无线电对讲机以查明计划受阻的原因。台湾队的夏尔巴人领队卡米多吉卑恭地道歉并保证弥补过失。但当霍尔通过无线电向伍德尔质询时 ,这位不知悔改的南非领队用了一连串污秽而无礼的语言给与回答。
---

  "说话干净些,伙计,"霍尔恳求道,"我想我们事先有约。"伍德尔回答说他的夏尔巴人呆在帐篷里是因为没有人唤醒他们并告之需要帮助。霍尔反驳说,事实上汪多吉曾 多次招呼他们,但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时伍德尔嚷道:"你,或者是你的夏尔巴人是 个大骗子。"然后他威胁要派出两名夏尔巴人用拳头收拾汪多吉。
---

  这次不愉快的交锋之后的第二天,我们和南非人之间的敌意仍然很重。这种不悦的情绪又被我们收到的有关托切每况愈下的消息加重了。当他的病情在低海拔处还日益恶化时,医生诊断他不是单纯的HAPE,而是由HAPE引发的肺结核或其它以前就存在的肺部疾病。然而夏尔巴人却有截然不同的诊断:他们相信费希尔队伍里的某个登山者得罪了 珠穆朗玛峰的"天之女神"。神在托切的身上施行报复了。
---

  一位被怀疑的攀登者X与攀登霍泽峰探险队的Y队员建立了某种特殊关系。因为在大本营这样类似分租的地域内根本不存在隐私,所以在这个X女人帐篷里发生的任何爱清幽会都被她的队友,特别是夏尔巴人及时地窥视到了。夏尔巴人在整个过程中都坐在帐篷外面指指点点,窃笑不止。"X和Y在做调料,做调料。"他们格格地笑着,将一根指头插 进开口的拳头中模拟ML的动作。
---

  尽管夏尔巴人对此类事情以笑置之(姑且不论他们自身的放荡行径),他们在根本 上是反对未结婚的男女在珠穆朗玛的神圣领土上ML的。每当天气变得恶劣的时候,总 有三三两两的夏尔巴人要指着天空中翻滚的乌云虔诚地说:"有人在ML。环运气来了。 暴风雪来了。"


想去南极看看企鹅妹妹。。。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6/23 10:45: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整理]走进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 第31楼
快乐北极熊 离线
发帖:857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977
注册:2006/4/13
  桑迪·皮特曼曾在1996年刊载在因特网上的一篇记录1994年探险活动的日记中提到 过这种迷信现象:
---

  1994年4月29日 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海拔 17, 800英尺) 那天下午来了一名邮差。他带来了家信和一本女性杂志。这本杂志是由一名登山者 的朋友寄给她做消遣用的……
---

  有一半的夏尔巴人将杂志拿到帐篷里仔细观看,而另一半则为观看这种杂志而带来 的必然恶果而感到忐忑不安。被他们称为珠穆朗玛的女神在她的圣山上是不能容忍一切 不干净的东西的。
---

  库巴上游的佛教呈现出鲜明的万物有灵的特征:夏尔 巴人崇拜一种寄居在峡谷 、河流和山区的神体和灵魂的混合体。对这位神表现出适当的尊敬被视作可安全通过危 险路途的重要保证。
---

  为了取悦天之女神,像往年一样,今年夏尔巴人在大本营精心修建了十几个漂亮的 石制佛龛,每个佛龛代表一支探险队。我们的祭坛呈规则的立方体形,上面鼎立着三块 精心选择的尖石头。石头上竖着一根10英尺高的木杆。
---

  木杆的顶端摆放着一块形状优雅的杜松类的大树枝。帐篷上空飘扬着5串呈放射状分布的祈求旗帜。这些旗帜是用来保护营地免遭灾难的。每天在黎明之前,我们在大本营的夏尔巴人领队--一位名叫安舍的朝开外、颇具长兄风度而又受人尊敬的夏尔巴人会在佛龛里点燃用杜松树枝做成的香棍并吟唱祈文。在前往冰布之前,西方人和夏尔巴人都将从祭坛旁走过,并始终让祭坛在自己的左侧。他们从淡淡的烟雾中穿过以接受来自安舍的 保佑。
---

  除了佛教仪式的繁文得节之外,夏尔巴人奉行的佛教是可变通而不是僵死的。例如,为了得到女神的庇护,任何探险队在没有举行繁琐的仪式之前是不允许进入冰布的。但当被指定主持仪式的那个虚弱而干瘪的喇嘛没能如期从遥远的村庄赶到时,安舍宣布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攀越冰布,因为女神明白我们打算事后不久就举行仪式。 夏尔巴人对发生在珠穆朗玛峰山坡上的私通事件也有些听之任之:虽然他们在口头上禁欲,但不少夏尔巴人自己就经常破例。1996年,一名夏尔巴人和IMAX探险队的美国妇女演绎了一段浪漫史。因此,夏尔巴人将拓切的疾病归咎于发生在"疯狂山峰"帐篷里的恋情真令人感到有些奇怪。但当我向夏尔巴人洛桑江市--费希尔的对岁的攀登领队指出这~事实时,他坚持认为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安希尔的队员在大本营"翻云覆雨",而在 于她在山的极高处仍继续和情人同床共枕。
---

  "珠穆朗玛峰就是神--对我如此,对每个人都如此,'江布在探险开始后的第10个星期若有所思地说道:"只有夫妻同床才合情合理。当X和Y睡在一起时会给我的队伍带来坏运气……所以我对斯科特说:球求你,斯科特。你是领头的。请告诉X不要在2号营地与男友睡觉。求求你。'但斯科特只是笑。X和Y在帐篷里睡觉之后的第二天,托切就在2 号营地病倒了。现在他死了。"
---

  托切是江市的叔叔,这两个男人曾亲密无间。江布参加了在4月22日晚将托切运送下冰布的救护队。而后,当托切在菲舍停止呼吸而必须被送往加德满都时,江布从大本营飞驰下山并一直到飞机上陪伴他的舅舅。他的仓促的加德满都之行和随后的往返大本营使他身体虚弱并且对气候不太适应,这一情况对费希尔的队伍相当不利:费希尔对他的 依赖不亚于霍尔对他的攀登领队汪多吉的依赖。
---

  在1996年珠穆朗玛峰的尼泊尔一侧闪动着几名优秀的喜马拉雅攀登者的身影--这些攀登者手包括霍尔、费希尔、布里歇尔斯、皮特·舍恩宁、汪多吉、麦克·格鲁姆和IM AX队中的澳大利亚人罗伯特·肖尔。但即使是在这样的~个组合中,有4个人的名字显得尤其光彩夺目--一群曾在海拔26,000英尺以上的高山上表演过惊人壮举的攀登者:在I MAX电影中担任主角的美国人埃德·维斯特尔斯;为费希尔工作的卡扎克斯坦向导阿那托 列·布克瑞夫;被南非队雇佣的夏尔巴人安格·巴布;还有江布。
---

  善于社交、相貌英俊且善良的洛桑江布是一个极其骄傲且魁力十足的人。他生长在罗威岭地区,是独生子。他既不抽烟,也不喝酒,这在夏尔巴人当中是十分罕见的。他镶着一颗金色的门牙,非常爱笑。虽然他骨骼窄小、身材轻盈,但他高雅的举止、敬业的精神和出色的攀登天赋使他成为库巴的英雄。费希尔告诉我他认为江布有望成为"第二 个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历史上最伟大的喜玛拉雅攀登者。
---

  江市在1993年出道。当时他20岁,受雇于一支由印度妇女巴什瑞·帕率领的印度-- 尼泊尔联合探险队。他当时的任务是扛运行李。这支队伍的队员大多数是女性。作为队里最年轻的队员,江布最初被归为做辅助工作的一类角色。但因为他体力过人,所以在最后时刻被指定加人攀登峰顶的队伍。5月侨日,他在不戴氧气罩的状态下登上山顶。在他攀登了珠穆朗玛峰之后的第5个月,他随一支日本登山队登上了乔欧亚峰。在1 994年春天,他为费希尔的环保探险队工作并第二次在不借助氧气瓶的情况下登临峰顶。当年9月,在他随挪威探险队从珠穆朗玛峰西脊攀登时遭遇雪崩。在翻滚了200英尺以后,他奇迹般地用雪斧使自己免于继续下坠,并因此挽救了自己和拴在同~绳索上的另两个同伴的性命。而当时一位没有和别人拴在一起的叔叔辈的夏尔巴人诺布却葬身雪海。 虽然惨重的教训对江布打击很大.但却丝毫没有动摇他对攀登的热情。
---

  他在1995年作为霍尔的雇员第三次不戴氧气登上珠穆朗玛峰。3个月后,在为费希尔工作时登上了巴基斯坦境内的海拔26,400英尺的布罗德峰。到1996年,江布与费希尔再度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他也只有3年攀登经验。但在这段时间里,他参加过不少于10支喜 玛拉雅登山队并赢得了高水平的高海拔攀登者之美誉。
---

  在1994年共同攀登珠峰的过程中,费希尔和江布开始相互敬佩起来。这两个人都具有无穷的精力、不可抗拒的健力以及让女人神魂颠倒的技巧。将费希尔看作良师益友和楷模的江市甚至像费希尔一样留起了马尾辫。"斯科特是个非常强壮的家伙,我也是个强壮的家伙。"江市带着性格中特有的傲慢向我解释道。"我们合得来。斯科特不如霍尔或日本人给我的钱多,但我不需要钱;我看重的是将来,斯科特就是我的将来。他告诉我:江市,我强壮的夏尔巴人!我会让你出名!··我想斯科特的'疯狂山峰'为我制 定了许多宏伟的计划。"


想去南极看看企鹅妹妹。。。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6/23 10:46: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整理]走进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 第32楼
快乐北极熊 离线
发帖:857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977
注册:2006/4/13
第十章

  美国公众对登山缺乏世代相传的民族同情心,这一点与欧洲的山麓国家和孕育了登山运动的英国不同。在这些国家里,人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对攀登的理解,虽然走在街上的人们会认为这是对生命的无谓冒险,但他们明白这是必须要去完成的事情。然而在美国却没有这样的认同。

  沃尔特·昂斯沃思
  一摘自《珠穆朗玛峰》


  在我们前往3号营地的计划由于狂风和酷寒而受挫后的一天,霍尔队伍中除了道路(他呆在2号营地以使喉头的伤口愈合)以外的所有人开始了第二次尝试。在"霍泽之脸"无边无垠的斜面上,我沿一条似乎亘古不变的褪色尼龙绳索向上攀登。我爬得越高,动作就变得越迟缓。我用戴着手套的手将鸠玛尔式登山器在固定的绳索上向上滑动,然后将身体靠在上面端两口粗气燃后我将左脚抬起,将脚下的铁钉插入冰中,迫不及待地再吸入两大口空气;将右脚挪到左脚旁,从胸腔底部呼气、吸气,再呼气、吸气;再~次将登山器沿绳索向上滑动。在过去的3个小时里我已经竭尽全力了,我希望自己在可以休息之前的1小时之内仍保持这种状态。我以这种痛苦不堪的方式向栖息在这光秃秃的崖面某处的一群帐篷爬去。我的进程只能以英寸计算。未有过攀登经历的人们(人类的大多数)认为这项运动是无谓的冒险,是对刺激的疯狂追求。但至少在珠穆朗玛峰上,那种认为攀登者只是追求名分的精神吸毒者的观点是荒谬的。我在那里的所作所为与蹦极跳、空中跳伞或以120英里的时速驾驶摩托车的感觉没有丝毫相似之处。


  除了在大本营有过的舒适感,事实上,痛苦对快乐的巨大比值是我所到过的任何山峰所不及的。我很快认识到攀登珠穆朗玛峰是一种持久的痛苦。在让自己数周以来臣服于苦役、乏味和忍耐之后,我们在一切目的之上所要寻找的其实是一种光荣感。


  但在众多的珠峰攀登者中,也有一些人是带着卑微的动机前来游戏的:微不足道的名人效益、事业上的飞黄腾达、自我抚慰、吹牛的资本以及肮脏的钱财收益。但这些卑鄙诱惑所占的比重比许多评论家所预想的要小得多。事实上,随时间流逝,我所观察到的一些事情驱使我在根本上改变了对一些队友的最初看法。


  以贝克·韦瑟斯为例。他此时正像一个小红点闪现在我身下500英尺的冰面上,那里已接近队尾。我对贝克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一个爱套近乎、攀登技巧末流的达拉斯病理学家。他乍看上去像一名企图用金钱购买珠穆朗玛峰战利品的富有的共和党吹鼓手。然而当我更多的了解他时,他便得到了我更多的尊重。即使他的不合脚的新靴子使他的脚肿成了汉堡包,但贝克每天仍坚持瞒概而上,很少提及他所忍受的巨大痛苦。他坚强、干劲十足且淡泊名利。我最初认为他的傲慢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旺盛的生命力。他对任何人都没有恶意(除了希拉里·克林顿)。贝克的乐观主义赢得了我对他的喜爱。

  作为空军军官的儿子,贝克在童年时代穿梭于军事基地之间,直至在威奇托福尔斯进入大学。他从医学院毕业后结了婚并有了两个孩子。贝克后来在达拉斯安顿下来,并开始了他收入颇丰的行医生涯。1986年,当年近木惑的贝克在科罗拉多度假时感到了高山的召唤,并由此参加了"岩石山峰国家公园"的初级攀登程。


  医生成为空中攀登的常客不足为奇;贝克也不是带着新爱好进入高空的第一位医生。但攀登丝毫不同于那些只需朋友陪伴的高尔夫、网球或其它各种各样的消遣方式n攀登需要的是体力和意志。真实的危险使之不仅仅局限为一种游戏。攀登如生活本身,但以更尖锐的方式表达出来。


  还没有任何东西曾使贝克如此痴迷。他的妻子皮奇对贝克的沉迷于攀登将他从家庭生活中夺走的状况渐感焦虑。贝克开始攀登后不久就宣布要参加"7峰攀登"活动,他的妻子对此感到十分不悦。


  虽然贝克对攀登的迷恋有些自私和铺张,但却决不是轻率的。我从来自布卢姆菲
尔德山的律师洛·卡西希克身上也认识到同样一股认真劲;同样的精神也体现在南比,这位每天用面条当早餐的沉默的日本女人身上以及从军队退役的56岁的布里斯班的麻醉学家约翰·塔斯基身上。


  "当我离开军队的时候,我感到失落,"塔斯基用浓重的澳大利亚口音哀叹道。他曾在军队中任要职--澳大利亚特种空军部队团长。这个组织相当于美国的特种部队。在参与了两次越南空战之后,他发现他无法适应脱下军装后的平淡活。"我发现我无法同市民交谈,"他继续说道:"我的婚姻破裂了。我所能看到的就是~条黑暗的隧道在虚弱、年老和死亡处结束。然后我开始攀登。这项运动补偿了我走在市井中所迷失的大部分东西--挑战、战友情谊和责任感。"随着我对塔斯基、韦瑟斯和我的另一些队友的同情之心日益增加,我越来越为自己的记者身份感到尴尬。当我如实地描写霍尔、费希尔和桑迪·皮特曼的时候,我不会感到丝毫的不安,因为这些人多年来~直在追逐着媒体的关注。但顾客们的情形就截然不同了。当他们报名参加霍尔的探险队时,他们无人知晓~名记者将混在他们中间。这名记者为了能与那些潜在的缺乏同情心的公众分享他们的弱点,将不断地、悄悄地记录下他们的言行。


  在攀登活动结束后,韦瑟斯接受了电视节目"转折点"的采访。在未被播出的一段采访中,美国广播公司新闻节目主持人福里斯特·索耶问贝克:"你如何看待与记者同行?"贝克回答说:这增加了很多压力。你知道我对此类做法并不十分关心--某人回来后写一个将被200万人阅读的故事。我的意思是,对于你和登山队来说,在那里自欺欺人是很糟糕的。有人将在杂志上大肆渲染地将你描绘成小丑的想法肯定会在灵魂深处影响你的举止和你前进的尺度。而我担心的是,这将会驱使人们前往他们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对向导们来说也是如此。我的意思是说,他们想让人们到达山顶,因为他们将被描写、将被评判。


想去南极看看企鹅妹妹。。。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6/23 10:46: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整理]走进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 第33楼
快乐北极熊 离线
发帖:857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977
注册:2006/4/13
  不久索耶又问道:"你觉得有记者随行是否给罗布·霍尔增加了额外的压力?"贝克回答:


  我认为是这样。这是(罗布)谋生的手段。对向导来说,任何顾客受伤都是最大的不幸…,在这次攀登前两年的时候,他曾有过将每个人都送至山顶的辉煌成绩,这是非常罕见的。实际上我想,他认为我们的队伍很强壮,我们可以重视那一幕……所以我想有一种压力,那就是希望当他最终再一次出现在新闻和杂志上时,一切报道都是完美的。


  将近中午的时候,我终于跌跌撞撞地进入了3号营地:3间坐落在令人眩晕的霍泽岩面半腰处的黄色小帐篷。3间帐篷并肩挤在由夏尔巴人在冰坡上挖掘出来的平台上。


  当我到达时,吉里还在平台上为第4间帐篷忙碌着。我放下旅行包,帮他们干起来。在海拔24,000英尺处,我在挥动了七八下雪斧后就不得不喘上互分钟的粗气。我的贡献是如此微不足道。我们用了将近1小时才完成了任务。


  我们的小型营地坐落在比别的探险队的帐篷高出100英尺的地方。这里是开阔的栖息地。我们已在峡谷中苦苦跋涉了数周。现在,在整个攀登过程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画面第一次呈现出了大片的天空而木是地面。大片大片的积云在太阳下流动,将风景笼罩在阴影与光明的交替中。在等待其他队员到来之际,我坐着将双脚垂于万丈深渊之上,或仰望浮云,或俯视海拔22,000英尺的山峰的顶部--1个月前它还耸立在我的头顶。看起来,我终于真正接近世界屋脊了。

  然而现在,峰顶还被掩映在回英里之上的层层云雾之中。即使有时速超过100英里的风从山峰的上部掠过,3号营地的空气几乎是纹丝不动的。当下午逼近时,由于强烈的太阳辐射,我渐渐感到头晕目眩起来--我希望是酷热使我变得迟钝,而不是什么大脑出血。


  高山大脑出血(HACE)虽不及高山肺水肿(HAPE)普遍,但却更致命。HACE是一种令人费解的疾病。当液体从缺氧的脑血管渗出时, HACE即可能发生。它引起大脑的严重肿胀,并可能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发作。当颅内压升高时,运动和神经功能都将以惊人的速度在几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衰退,而患者通常没有感到任何变化。接下去就是进入昏迷状态。除非患者被及时送至低海拔处,不然死亡在所难免。


  那天下午我想到HACE是因为就在两天前,费希尔的一位顾客--来自科罗拉多的私岁的牙医戴尔·克鲁泽在3号营地发作了严重的HACE。作为费希尔的老朋友,克鲁泽是一位健壮且经验丰富的攀登者。4月26日,当他从2号营地爬至3号营地后,他为自己和队友沏了茶,就回到他的帐篷里小想。"我马上就睡着了,"克鲁泽回忆道,"我一共睡了24个小时,直到第H天下午2点。当别人最终将我叫醒时,他们立刻明白我的大脑已经不工作了,但我自己却毫无觉察。斯科特告诉我:俄们必须立刻送你下山。"'


  克鲁泽费了很大力气才穿好衣服。但他将攀登带弄反了,并将它和风衣续在了一起。他还没有系紧安全扣。幸亏费希尔和尼尔·贝德曼在克鲁泽准备下山前注意到了这些错误。"如果他像那样沿绳索下滑的话,"贝德曼说,"他立刻就会滑脱攀登带滚到悬崖下去。"


  "我就像喝醉了一样,"克鲁泽回忆说。"我走路跟踉跄跄,完全失去了思考和说话的能力。真是一种奇怪的感觉。我的脑子里有些话要说,但不知如何把它们送到舌头上。所以斯科特和尼尔给我穿好衣服,检查了我的攀登带,然后斯科特将我沿固定绳索送下。"等到克鲁泽返回大本营后,他回忆说:"又过了三四天以后,我才能不跌交地从我的帐篷走到大帐篷。"


  当落日的余晖在帕默里峰后消失殆尽,3号营地的气温降低了50多度。当冷空气袭来时,我的头脑变得清醒起来:我对HACE的焦虑至少现在看起来是没有根据的。在海拔24,000英尺处度过了~个痛苦而难眠的夜晚之后,我们下至2号营地。一天以后,即5月1日,我们将继续下至大本营以便为冲击顶峰养精蓄锐。

  到此,我们适应气候的训练已全部完成--而令我感到惊喜的是霍尔的攀登计划发挥了效应:在山上停留了3个星期以后,我发现与上面极其稀薄的大气层比起来,大本营的空气显得浓厚而富含氧气。


  然而我的身体状况欠佳。我消耗掉了大约20磅的肌肉。它们主要位于肩膀、后背和腿。由于我几乎耗尽了所有储备脂肪,我变得更加畏寒。但我感到最严重的问题是来自胸腔:我几星期前染上的干咳症愈演愈烈,以至于我在3号营地的一次剧烈咳嗽中损伤了胸部软骨。咳嗽持续不退,我觉得每一阵干咳都像有人在敲打我的肋骨。


  大本营上的大多数登山者都处于类似的疲惫状态--这就是珠穆朗玛峰生活的~个
不争的事实。在5天之内,霍尔和费希尔的队员们将离开大本营前往山顶。为了防止体力的继续下降,我决定在这段时间里好好休息,吞服一些布洛芬药片并强行咽下尽可能多的卡路里。


  霍尔一开始就计划在5月10目攀登山顶。"在我4次登上山顶的历史中,"他解释说,"有两次是在5月10日。正像夏尔巴人解释的那样,10对我来说是个'吉利'数字。"但选择这一天还有一个更客观的理由:每年季风到来之前的5月10日左右会出现一年中最理想的天气。


  在整个4月里,气流像消防水龙带一样对准了珠穆朗玛峰,不断地向金字塔形的峰顶吹送强飓风。即使在大本营风平浪静地沐浴在阳光下的日子里,也有大股的雪片从峰顶被风吹落。但我们希望从孟加拉湾吹来的季风在5月初能将气流向北推至西藏。如果今年和往年的气候变化相似,在飓风退去和季风风暴到来之前,我们会赶上一个晴朗而平静的大气窗。在这段时间里,攀登峰顶的可能性比较大。


  不幸的是,每年的天气变化都反复无常,而每支探险队都将目光瞄准了晴朗的5月。为了避免在峰脊上产生拥塞,霍尔在大本营召集全部探险队的领队举行了一次隆重的议事会。最后大家达成协议:骑自行车从斯德哥尔摩到达尼泊尔的年轻瑞典人戈兰·克罗普将只身于5月3日做首次攀登峰顶的尝试;来自黑山地区的探险队紧随其后;5月8日或9日,是IMAX探险队。


  最后的决定是霍尔的队伍将同费希尔的队伍在5月10日这天共同攀登顶峰。独行的挪威登山者皮特·尼比由于险些在西南面上被一块滚落的岩石砸死已经离开:他在某天早晨悄悄地离开了大本营,返回了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由美国人托德·伯利森和皮特个可萨斯领导的探险队、默尔·道夭商业探险队及另一支英国探险队都像台湾人所答应的那样避开5月10日。然而伊恩·伍德尔却宣称:南非人将在他们认为适宜的任何时刻攀登峰顶,大概在5月10日左右;任何对此持异议的人可以滚蛋。


  当通常不温不火的霍尔听说伍德尔拒绝合作时,他勃然大怒起来:"我不想和那群船夫同时出现在山顶,"他吼道。


想去南极看看企鹅妹妹。。。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6/23 10:47: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整理]走进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 第34楼
快乐北极熊 离线
发帖:857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977
注册:2006/4/13
  不久索耶又问道:"你觉得有记者随行是否给罗布·霍尔增加了额外的压力?"贝克回答:


  我认为是这样。这是(罗布)谋生的手段。对向导来说,任何顾客受伤都是最大的不幸…,在这次攀登前两年的时候,他曾有过将每个人都送至山顶的辉煌成绩,这是非常罕见的。实际上我想,他认为我们的队伍很强壮,我们可以重视那一幕……所以我想有一种压力,那就是希望当他最终再一次出现在新闻和杂志上时,一切报道都是完美的。


  将近中午的时候,我终于跌跌撞撞地进入了3号营地:3间坐落在令人眩晕的霍泽岩面半腰处的黄色小帐篷。3间帐篷并肩挤在由夏尔巴人在冰坡上挖掘出来的平台上。


  当我到达时,吉里还在平台上为第4间帐篷忙碌着。我放下旅行包,帮他们干起来。在海拔24,000英尺处,我在挥动了七八下雪斧后就不得不喘上互分钟的粗气。我的贡献是如此微不足道。我们用了将近1小时才完成了任务。


  我们的小型营地坐落在比别的探险队的帐篷高出100英尺的地方。这里是开阔的栖息地。我们已在峡谷中苦苦跋涉了数周。现在,在整个攀登过程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画面第一次呈现出了大片的天空而木是地面。大片大片的积云在太阳下流动,将风景笼罩在阴影与光明的交替中。在等待其他队员到来之际,我坐着将双脚垂于万丈深渊之上,或仰望浮云,或俯视海拔22,000英尺的山峰的顶部--1个月前它还耸立在我的头顶。看起来,我终于真正接近世界屋脊了。

  然而现在,峰顶还被掩映在回英里之上的层层云雾之中。即使有时速超过100英里的风从山峰的上部掠过,3号营地的空气几乎是纹丝不动的。当下午逼近时,由于强烈的太阳辐射,我渐渐感到头晕目眩起来--我希望是酷热使我变得迟钝,而不是什么大脑出血。


  高山大脑出血(HACE)虽不及高山肺水肿(HAPE)普遍,但却更致命。HACE是一种令人费解的疾病。当液体从缺氧的脑血管渗出时, HACE即可能发生。它引起大脑的严重肿胀,并可能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发作。当颅内压升高时,运动和神经功能都将以惊人的速度在几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衰退,而患者通常没有感到任何变化。接下去就是进入昏迷状态。除非患者被及时送至低海拔处,不然死亡在所难免。


  那天下午我想到HACE是因为就在两天前,费希尔的一位顾客--来自科罗拉多的私岁的牙医戴尔·克鲁泽在3号营地发作了严重的HACE。作为费希尔的老朋友,克鲁泽是一位健壮且经验丰富的攀登者。4月26日,当他从2号营地爬至3号营地后,他为自己和队友沏了茶,就回到他的帐篷里小想。"我马上就睡着了,"克鲁泽回忆道,"我一共睡了24个小时,直到第H天下午2点。当别人最终将我叫醒时,他们立刻明白我的大脑已经不工作了,但我自己却毫无觉察。斯科特告诉我:俄们必须立刻送你下山。"'


  克鲁泽费了很大力气才穿好衣服。但他将攀登带弄反了,并将它和风衣续在了一起。他还没有系紧安全扣。幸亏费希尔和尼尔·贝德曼在克鲁泽准备下山前注意到了这些错误。"如果他像那样沿绳索下滑的话,"贝德曼说,"他立刻就会滑脱攀登带滚到悬崖下去。"


  "我就像喝醉了一样,"克鲁泽回忆说。"我走路跟踉跄跄,完全失去了思考和说话的能力。真是一种奇怪的感觉。我的脑子里有些话要说,但不知如何把它们送到舌头上。所以斯科特和尼尔给我穿好衣服,检查了我的攀登带,然后斯科特将我沿固定绳索送下。"等到克鲁泽返回大本营后,他回忆说:"又过了三四天以后,我才能不跌交地从我的帐篷走到大帐篷。"


  当落日的余晖在帕默里峰后消失殆尽,3号营地的气温降低了50多度。当冷空气袭来时,我的头脑变得清醒起来:我对HACE的焦虑至少现在看起来是没有根据的。在海拔24,000英尺处度过了~个痛苦而难眠的夜晚之后,我们下至2号营地。一天以后,即5月1日,我们将继续下至大本营以便为冲击顶峰养精蓄锐。

  到此,我们适应气候的训练已全部完成--而令我感到惊喜的是霍尔的攀登计划发挥了效应:在山上停留了3个星期以后,我发现与上面极其稀薄的大气层比起来,大本营的空气显得浓厚而富含氧气。


  然而我的身体状况欠佳。我消耗掉了大约20磅的肌肉。它们主要位于肩膀、后背和腿。由于我几乎耗尽了所有储备脂肪,我变得更加畏寒。但我感到最严重的问题是来自胸腔:我几星期前染上的干咳症愈演愈烈,以至于我在3号营地的一次剧烈咳嗽中损伤了胸部软骨。咳嗽持续不退,我觉得每一阵干咳都像有人在敲打我的肋骨。


  大本营上的大多数登山者都处于类似的疲惫状态--这就是珠穆朗玛峰生活的~个
不争的事实。在5天之内,霍尔和费希尔的队员们将离开大本营前往山顶。为了防止体力的继续下降,我决定在这段时间里好好休息,吞服一些布洛芬药片并强行咽下尽可能多的卡路里。


  霍尔一开始就计划在5月10目攀登山顶。"在我4次登上山顶的历史中,"他解释说,"有两次是在5月10日。正像夏尔巴人解释的那样,10对我来说是个'吉利'数字。"但选择这一天还有一个更客观的理由:每年季风到来之前的5月10日左右会出现一年中最理想的天气。


  在整个4月里,气流像消防水龙带一样对准了珠穆朗玛峰,不断地向金字塔形的峰顶吹送强飓风。即使在大本营风平浪静地沐浴在阳光下的日子里,也有大股的雪片从峰顶被风吹落。但我们希望从孟加拉湾吹来的季风在5月初能将气流向北推至西藏。如果今年和往年的气候变化相似,在飓风退去和季风风暴到来之前,我们会赶上一个晴朗而平静的大气窗。在这段时间里,攀登峰顶的可能性比较大。


  不幸的是,每年的天气变化都反复无常,而每支探险队都将目光瞄准了晴朗的5月。为了避免在峰脊上产生拥塞,霍尔在大本营召集全部探险队的领队举行了一次隆重的议事会。最后大家达成协议:骑自行车从斯德哥尔摩到达尼泊尔的年轻瑞典人戈兰·克罗普将只身于5月3日做首次攀登峰顶的尝试;来自黑山地区的探险队紧随其后;5月8日或9日,是IMAX探险队。


  最后的决定是霍尔的队伍将同费希尔的队伍在5月10日这天共同攀登顶峰。独行的挪威登山者皮特·尼比由于险些在西南面上被一块滚落的岩石砸死已经离开:他在某天早晨悄悄地离开了大本营,返回了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由美国人托德·伯利森和皮特个可萨斯领导的探险队、默尔·道夭商业探险队及另一支英国探险队都像台湾人所答应的那样避开5月10日。然而伊恩·伍德尔却宣称:南非人将在他们认为适宜的任何时刻攀登峰顶,大概在5月10日左右;任何对此持异议的人可以滚蛋。


  当通常不温不火的霍尔听说伍德尔拒绝合作时,他勃然大怒起来:"我不想和那群船夫同时出现在山顶,"他吼道。


想去南极看看企鹅妹妹。。。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6/23 10:47: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整理]走进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 第35楼
快乐北极熊 离线
发帖:857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977
注册:2006/4/13
第十一章

  攀登的魅力有多大取决于它对人际关系的简化、对友谊的减弱和对合作的增强,以及人与第三者(山脉、挑战)之间的关系对人际关系本身的取代。在具有神秘魅力的探险后面呈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是对我们天生的舒适和安逸的解药。它预示着一种对衰老、他人的虚弱、人际间的责任、各种各样的弱点及缓慢而乏味的生活过程的带有青春年少式的拒绝……


  一流攀登者……会被深深打动,甚至会流泪;但只为那些死得其所的殉难者。一种相似的令人震惊的冷峻也曾出现在布尔、约翰·哈林、伯那地、伯宁顿以及哈斯顿的文章中:驾驭一切的冷峻。也许这正是极限攀登的意义所在:用哈斯顿的
话说,就是当你到达某一高度时,"如果困难出现,就要战斗到底。如果你训练有素,你将生还;若非如此,大自然将把你收为已有"。

  大卫·罗伯特
  --摘自《犹豫的时刻》


  我们在5月6日凌晨4时30分离开大本营开始了对峰顶的冲击。距我们垂直距离达2英里的珠穆朗玛峰的山顶看起来如此遥不可及,所以我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当天的目的地2号营地上。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冰河上时,我已在海拔20,000英尺处的西谷的半山坡上了。庆幸的是冰布已被甩在身下,我只需在下山的路上最后一次通过它。

  我每次通过西谷时都要受到酷热的煎熬,这一次也不例外。我和安迪·哈里斯位于队伍的前列。我不断地往帽子里面塞进积雪,然后在双腿和呼吸允许的情况下,以最快速度向上移动。我希望能在被阳光射线击倒之前赶到营地,但当晨光流逝,阳光火辣辣地照射下来时,我的头开始突突作痛。我的舌头肿起以至于呼吸困难。我感到保持头脑清醒越来越困难了。


  我和安迪在上午10时30分步履艰难地走进2号营地。在狂饮了两升"给他力"饮料后,我的体力恢复了。"我们终于踏上前往山顶的路了,这感觉真不错,是不是?"安迪问道。在大部分的攀登过程中,安迪由于受到肠道疾病的影响而状况欠佳,但他最终还是恢复了体力。当今晨霍尔让安迪在队伍前列自由攀登时,这位有着惊人的耐心并经常被指定在队尾帮助水平欠佳的登山者的天才教练感到有
些吃惊。作为霍尔队伍中的中级向导,也是淮-一名从未登临珠峰的向导,安迪渴望能在资深的同行面前证实自己的能力。"我想我们最终能战胜这个山峰!"他咧着嘴笑着对我说,仰头注视着峰顶。


  在那天较晚的时候,29岁的瑞典独行者戈兰·克罗普经过2号营地赶回大本营。他看上去精疲力竭。在1995年10月16日,他骑着一辆载着 240磅装备的自制自行车离开了斯德哥尔摩。他计划从瑞典的海平面到珠穆朗玛峰峰顶做一次不借助夏尔巴人和氧气瓶而只凭个人力量的往返旅程。虽然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目标,但克罗普有赢取胜利的凭据:他曾进行过6次喜玛拉雅攀登,并独自登上过布罗德峰侨欧亚峰和乔戈里峰。


  在骑车前往加德满都的8,000英里长的行程中,他被罗马尼亚的小学生抢劫过,还在巴基斯坦遭到过一群人的围攻。在伊朗,一名愤怒的摩托车手在克罗普的头盔上将一支棒球棍击断。尽管如此,克罗普还是在4月初安然无恙地到达了珠峰脚下。他的身后跟着一个电影摄制组。他立刻在山的底部开始了适应气候的远足。紧接着在5月1日星期三,他离开大本营前往峰顶。克罗普在星期四下午到达了位于南山口海拔 26,000英尺处的营地,然后在子夜刚过的第二天早晨前往峰顶。大本营的每个人都整日守在无线电旁,焦急地等待着有关他的进程的消息。海伦·威尔顿在我们的主帐篷上悬挂了一条大幅标语,上面写道:"前进,戈兰,前进!"


  数月来,山顶上第一次风平浪静,但山上的积雪仍很厚重。虽然进程十分缓慢,但克罗普仍在雪堆中间一往无前地攀登着。星期四下午2点钟,他已到达南峰顶下面的海拔28,700英尺处。虽然此时他距峰顶只有不到60分钟的路途,但他还是决定返回,因为他认为再继续攀登会使他无法安全下山。


  "在离峰顶这么近的地方打退堂鼓……"5月6日,当克罗普在下山路上拖着沉重的步伐经过2号营地时,霍尔摇着头若有所思。"这表现出戈兰具有非凡的判断力。这真令我难忘,实际上比他继续攀登并最终到达山顶更令人难忘。"在过去的~个月里,罗市曾反复向我们强调在攀登顶峰那天无论如何接近山顶也要在预定时间返回的重要性--就我们而言大概在下午1点,或最晚不超过两点。"如
果有足够的决心,任何傻瓜都能爬上这座山峰,"霍尔说道,"但关键是要活着返回。"


  霍尔随和的脸上浮现着对成功的渴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将尽可能多的顾客送至峰顶。为了确保成功,霍尔对一切细节都做了精心安排:夏尔巴人的健康状况、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运转情况以及顾客们的登山铁钉的锋利程度。霍尔热爱向导事业,但来自以埃德蒙德·希拉里先生为首的~些攀登界权威人士对向导工作的艰辛的不理解和对向导们理应获得的尊重的否定深深地刺痛了霍尔。霍尔将5月7日星期二定为休息日。我们很晚才起床,坐在2号营地的四周窃窃私语着有关冲击山顶的种种紧张预测。我摆弄了~会儿登山铁钉和其它一些装备,然后试着拿起一本平装书《卡尔·汉森》。但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将要到来的攀登上,以至于我的目光机械地在同一行文字上扫来扫去。


  我最终丢下了书。道格正为肯特小学的学生们要求为 他们带一些山顶的旗子的照片而拍照。我向他询问了在山顶附近可能遇到的困难。道格对去年的情景记得一清二 楚。"当我们到达山顶时,"他紧锁着眉头说,"我保证你会精疲力竭的。"虽然道格喉咙上的伤口仍未痊愈而且体力有 些不支,但他仍固执地坚持要参加攀登顶峰。如他自己所说:"我已为这座山峰付出太多,我欲罢不能了,我要为它付 出我的所有。"


  那天下午将近傍晚时分,费希尔反常地紧咬牙关,慢悠 悠地从我们的帐篷前经过,向他的营地走去。他通常总是保持大无畏的乐观情绪;他最喜欢说的话之一是:"如果你 摇尾乞怜,你就登不上山顶。只要我们在这儿,我们就该保持最佳状态。"然而此时此刻,斯科特没有表现出一丝最佳 状态的迹象;相反,他看上去焦虑且非常疲惫。


  因为费希尔鼓励他的顾客在适应气候阶段可以独立地 在山上往来,所以当几名顾客遇到麻烦而不得不被护送下来的时候,费希尔在大本营和大本营以上的营地之间做了 几次计划外的匆忙之旅。他为了救助蒂姆·马德森、皮特· 舍恩宁和戴尔·克鲁泽已进行了几次额外的攀登。现在,就 在这个休息日里,费希尔又不得不在他的好朋友克鲁泽复发HACE时匆忙地在2号营地和大本营之间进行了一次往 返旅程。


  费希尔在前一天中午,也就在安迪和我先手费希尔的 顾客从大本营开始攀登以后,到达了2号营地。他曾指示向导阿那托列·布克瑞夫带上装备紧随队伍并关照好每个 人。但布克瑞夫无视费希尔的指示:他非但没有随队伍一同攀登,而且还睡了一个小时的懒觉,洗了澡,然后在最后 一名顾客离开后5个小时才出发。因此,当克鲁泽在海拔 20,000英尺处头痛欲裂时,布克瑞夫并不在附近。这使得 费希尔和贝德曼在听到经过西谷的攀登者捎来的有关克鲁泽的消息后,就不得不急急忙忙地从2号营地赶下山去。


  就在费希尔见到克鲁泽并开始困难重重地将他向大本 营护送的时候,他们在冰布的顶部遇到了正独自攀登的布 克瑞夫。费希尔对布克瑞夫的失职进行了严厉的斥责。 "是的,"克鲁泽回忆说,"斯科特狠狠地责骂了阿那托列。




想去南极看看企鹅妹妹。。。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6/23 10:51: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整理]走进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 第36楼
快乐北极熊 离线
发帖:857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977
注册:2006/4/13
  他想弄明白为什么他在别人后面这么远--为什么他不和 队伍一起攀登。" 据克鲁泽和费希尔的其他队员介绍,费希尔和布克瑞夫之间的紧张关系贯穿了整个攀登过程中。费希尔付给市 克瑞夫2.5万美元,然而布克瑞夭的表现没能达到费希尔所期望的标准。"阿那托列是个强壮的技巧型攀登者,"克 鲁泽解释说,"但他的社交能力很差。他不关心别人。他不是集体中的一员。我早就对斯科特说过,我不想和阿那托 列一起在高山上攀登,因为我怀疑如果遇到困难,我是否能 指望他。" 矛盾源于布克瑞夫与费希尔对责任感的截然不同的诠 释。俄罗斯人布克瑞夫认同不愿同情弱者而崇尚坚强、自傲和辛苦劳作的攀登文化。在东欧,向导们被训练去拖行 李、固定绳索和探索路线,这其实更像是夏尔巴人所做的事,而不是管理者的责任。身材高大、有着金色头发和斯拉 夫人英俊五官的布克瑞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高山攀登者之一。


  他具有20年攀登喜玛拉雅的经历,并两次在不带氧气 装备的情况下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在辉煌的攀登事业 中,布克瑞夫对攀登形成了一系列强硬的、非正统的观念。

  他曾直言不讳地认为,向导对顾客的放纵是错误的。"如果 没有向导的巨大帮助,顾客就无法攀登珠峰,"布克瑞夫对我说,"那么这位顾客就不该出现在珠峰上,否则将后患无 穷。" 布克瑞夫对西方传统观念所认同的向导角色的拒绝亦或是不胜任激怒了费希尔。这也迫使费希尔和贝德曼不得 不分担更多的照顾队伍的责任。到了5月份的第一个星期,这种做法已给费希尔的身体带来了明显的损伤。5月6 日晚上,费希尔将病中的克鲁泽送至大本营后先后与西雅图的合作伙伴卡伦·迪金森和他的特约记者简怖罗米特通 了卫星电话。他狠狠地谴责了布克瑞夫的玩忽职守。这两位女人都没有料到这竟是她们与费希尔之间的最后一次谈 话。


  5月8日,费希尔和霍尔的队伍都离开了2号营地,在 "霍泽之脸"上开始了漫长的沿绳索攀登。就在距西谷底部 2,000英尺的空中,及3号营地下面不远处,一块电视机大 小的岩石从悬崖上滚落下来,砸到了安迪·哈里斯的胸口。这一击使安迪·哈里斯双脚踩空,在固定绳索上屏住呼吸地 悬挂了足有几分钟。如果不是他用鸠玛尔登山器将身体与绳索固定住了,他早就滚下山崖而一命呜呼了。


  到达营地后,安迪煤唤不休地表示他没有受伤。"我在 早晨可能有些僵硬,"他坚持说,"但我想那该死的东西只是擦破了我的皮。"就在岩石滚落前,安迪正埋头向前移动;而 在石头落下的一刹那,他正好仰头向上望,所以岩石不偏不斜地擦过他的下颌落到了胸口上。这块石头离他的头盖骨已相当近了。"如果那块石头砸到了我的头上……"安迪卸下背包时带着痛苦的表情说道,但他只说了半句话。


  因为3号营地是整个山上惟-~个不与夏尔巴人共享 的营地(狭窄的突出平台无法容下足够的帐篷),这意味着我们在这里必须自己做饭,也就是要融化惊人数量的冰雪 做饮用水。呼吸困难造成的严重脱水使每人每天要消耗1 加仑多的水,因此我们需要搞到12加仑的水以满足8名顾 客和3名向导的饮水。 作为5月8日第~个到达营地的人,我担起了砸冰块的任务。在3个小时内,当我的队友们躺在睡袋里时,我仍 留在户外用雪斧奥砍着冰坡,用冰块填满塑料桶并将冰送到帐篷里融化。在海拔24,OOO英尺的地方,这是个令人精 疲力竭的工作。每次当我的队友喊道:"晦,乔恩!你还在那儿吗?我们需要更多的冰!"我就感到夏尔巴人为我们做 了很多,而我们对此的感激之情太少太少了。


  那天下午晚些时候,当太阳向起伏的地平线慢慢移去 时,气温骤降。除了由于自愿要求"打扫卫生"而最后出发的洛·卡西希克、福兰克·菲施贝克和罗布以外,其他的人都 已进入营地。下午4时30分,向导麦克·格鲁姆的对讲机里传来罗布的呼llq:洛和福兰克还在营地下面100米的地 方缓慢移动;麦克能否下来援助他们?麦克匆忙装上登山铁钉,毫无怨言地消失在了固定绳索的下面。 当麦克再次出现时,一个小时已经过去了。洛是如此 疲劳,以至于让罗布背着他的旅行袋。他摇摇摆摆地走进营地,看起来脸色苍白而心烦意乱。他痛苦地呻吟道:"我 完了。我完了。我快要断气了。"几分钟后,福兰克便疲惫地出现了,虽然他拒绝将背包交给麦克。看到这两位近来 攀登状况相当不错的人变成如此模样实在令人震惊。


  福兰克的衰退状态对我的打击尤大:我一直认为如果我们队伍 中能有任何人爬上峰顶,这当中必有曾3次上到过极高的 山峰而且充满智慧和力量的福兰克。 当黑暗吞噬了营地,向导给每人发了氧气瓶、调节器和 氧气罩:在剩下的攀登过程中,我们将呼吸这种压缩气体。


  自1921年英国人首次带氧气装备前往珠穆朗玛峰起, 依靠氧气瓶攀登的做法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夏尔巴人敏锐地称笨重的氧气瓶为"英国空气"。)最初,对瓶装氧气 最激烈的批评者是乔治·利·马洛里。他认为使用氧气瓶 "违反体育的精神,因此也是违背英国精神的"。但不久,事 实就证明在海拔25,000英尺以上的死亡地带,没有氧气的支持,人体易受HAPE、HACE、体温降低、冻疮和其它一系列 致命危险的袭击。当马洛里在1924年第3次前往珠穆朗玛峰时,他开始坚信没有氧气的支持无法到达山顶。他放 弃了原来的主张,开始使用氧气。


  减压舱里的试验证明,将人体从海平面猛然拉至到氧 气含量只有三分之一的珠穆朗玛峰山顶时,人体会在几分钟内失去知觉并很快死亡。但一些富有理想主义精神的攀 登者坚持认为,具有卓越身体素质的天才运动员在经历了一段较长的适应气候期以后可以在不使用氧气瓶的状态下 登上山顶。纯粹主义者将这一观点上升到逻辑的极限高 度,他们认为使用氧气无异于欺骗。


  早在70年代,登山家莱因霍尔德·梅斯内作为无氧气 攀登的倡导者宣称他将用"公正之手段"攀登珠峰,否则就木进行攀登。在那之后不久,他和他的老搭档澳大利亚人 皮特·哈布勒以对诺言的实现震惊了世界登山界:在1978 年5月8日下午1点,他们经南山口和南山脊,在无氧气支 持状态下登上峰顶。这一事件被一些登山者认为是第一次 真正意义上的征服珠峰。


  然而梅斯内和哈布勒的历史伟绩并没有赢得各界人士 的赞美,特别是夏尔巴人的首肯。大多数夏尔巴人拒绝相信西方人能胜任如此壮举,因为这对最强壮的夏尔巴人来 说也是高不可及的。很多人怀疑梅斯内和哈布勒借助了藏于衣服内的小型氧气罐。丹增和其他一些著名的夏尔巴人 还签署了一份要求尼泊尔政府对这次攀登的真伪进行官方 调查的请愿书。但事实证明无氧攀登是不可反驳的事实。两年以后, 梅斯内堵住了所有怀疑者的嘴。这一次他在无氧状态下从中国西藏一侧登上珠峰,没有借助夏尔巴人或其他任何人 的帮助。当他在浓云和飞雪中于198O年8月20日下午3 点到达山顶的时候,"我处于极大的痛苦中;我在一生当中 从没这样疲惫过。"在他记录这次攀登的随明的地平线卜书里,他描述了在最后几米中挣扎着爬上峰顶的情景: 当我休息时,除呼吸时喉咙发出的声音外,我感到生命已不复存在。没有失望,没有幸福,没有焦虑。我还没有失 去对感情的控制,事实上感情已不复存在了。我只拥有意志。在每挪动几米后,意志便在无止境的疲惫中消逝了。


  然后我的思维一片空白。我让自己倒下,躺在那里。在一 段不确定的时间里,我踌躇不定。然后我再向前挪动几步。 当梅斯内回到文明社会以后,他的登顶被认为是有史 以来最伟大的攀登壮举。




想去南极看看企鹅妹妹。。。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6/23 10:52: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整理]走进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 第37楼
快乐北极熊 离线
发帖:857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977
注册:2006/4/13
  就在梅斯内和哈布勒证明了无氧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可 能性之后,一群雄心勃勃的攀登者也认为应该在无氧状态下攀登珠峰。因此,如果有人要脐身喜玛拉雅精英之列,不 带氧气瓶攀登是必修内容之一。至1996年,已有60名男人在无氧状态下到达过顶峰--其中5人未能生还。


  虽然我们当中有人野心勃勃,但霍尔队伍里无人考虑 不带氧气攀登。即使是3年前曾无氧攀登珠峰的麦克·格鲁姆也向我解释说,这一次他将使用氧气,因为他是向导。 他凭经验知道在不用氧气瓶的状态下,他的身心都将受到极大损害,以至于无法完成向导的使命。像许多熟练的珠 穆朗玛峰向导一样,格鲁姆认为虽然无氧攀登是可行的,而且从美学角度上讲也更令人神往,但作为向导进行无氧攀 登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


  霍尔使用的最新型的氧气装备包括类似战斗机驾驶员 所佩戴的硬塑料氧气罩及通过橡皮软管和调节器与之相连的钢制氧气瓶。(体积和重量都小于水中呼吸罐,每一支氧 气罐在装满氧气时重6.6磅。)我们以前在3号营地从未借助过氧气瓶入睡,而现在,在我们即将开始向顶峰冲刺之 际,罗布劝我们晚上睡觉时通过氧气瓶呼吸。"在你处于这个高度和更高的高度时,"他提醒我们:"你的大脑和身体都 在受到损害。"脑细胞在死亡。我们的血液变得十分危险地稠起来。视网膜中的毛细血管在出血。即使当我们休息 时,心脏也在剧烈地跳动。罗布保证说:"瓶装氧气可以令 衰退缓慢,并有助睡眠。" 我听从罗布的教诲,但我潜在的幽闭恐怖症开始作祟。


  当我在鼻子和嘴上夹紧氧气罩时,我不断地想象这会令我 窒息。所以当我这样度过了恐怖的~个小时之后,我取下 氧气罩,在无氧状态下辗转反侧地度过了剩下的夜晚。我 每隔20分钟就要看一次表,以确定是否到了出发的时间。


  在我们营地下方100英尺的地方是同样在风雪飘摇之 中的其它探险队的帐篷--包括斯科特·费希尔的队伍、南非人的队伍和台湾人的队伍。5月9日星期四凌晨,当我 蹬上靴子准备向4号营地攀登时,来自台北的36岁的炼钢工人陈玉男在他的平底登山靴里排泄起来--这是判断力 严重衰退的表现。 当他蹲在冰面上时,他失去了重心,沿着"霍泽之脸"跌落下去。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滚落了70英尺后,他大头 朝下地栽入了一条裂缝而停止了下坠。目睹了这一过程的夏尔巴人急忙送下一条绳子,很快将他拉出裂缝,并将他护 送回帐篷。虽然只受了点轻伤,但陈玉男却遭到了严重的惊吓。当时,霍尔队伍里的人,包括我在内,都对已经发生 的灾难毫不知晓。


  稍后,"马卡鲁"和其他台湾人仍出发前往南山口,而让 陈玉男独自留在帐篷里恢复体力。虽然"马卡鲁"曾向罗布和斯科特保证他不会在5月10目攀登峰顶,但他现在显然 改变了主意,打算和我们在同一天登上山顶。 那天下午,一名叫作江布的夏尔巴人在将行李送至南山口返回2号营地的途中在3号营地稍作停留以观察陈的 情况。他发现台湾登山者的病情大大加重了:他神志不清且浑身剧痛。江市决定立即将陈送下山去。他召集了另两 名夏尔巴人,然后开始沿"霍泽之脸"送陈下山。在距冰坡底部300英尺的地方,陈突然一翻身失去了知觉。稍后,位 于2号营地的大卫·布里歇尔斯的无线电唁喀作响起来:江市用充满恐慌的声音报告说陈已停止了呼吸。


  布里歇尔斯和他的队友埃德·维斯特斯匆忙向山上赶 去,试图挽救陈的生命。但当他们在础分钟后到达陈的身边时,他们没能发现任何复苏的迹象。当晚,在"马卡鲁"到 达南山口后,布里歇尔斯通过无线电向他呼叫,布里歇尔斯告诉台湾人的领队,"陈已经死了。""好吧,""马卡鲁"回答 说。"谢谢你的消息。"然后他向他的队伍表明陈的死丝毫不会影响他们在子夜前往峰顶的计划。布里歇尔斯哑然失 色了。"我刚刚替他为朋友合上眼睛,"他怒不可遏地说。 "我刚刚把陈的尸体拖下来,而马卡鲁所说的竟只有'好 吧'。我真不明白。我想这可能是文化背景的差异。也许他认为纪念陈的最好方法就是继续向峰顶攀登。" 在过去的6周中,发生了若干起严重事故:丹增在我们尚未到达大本营前坠入裂缝;托切发作IIAfyl;,和随后身体 状况的衰退;默尔·道夫队伍里一名叫作金格·富伦的年轻英国登山者在冰布顶部发作严重的心脏病;道夫队伍里的 丹麦人金·塞吉伯格在冰布上被倒塌的冰塔击碎了几根肋 骨。然而直到那时,还没有任何人死亡。当消息从一间帐篷传到另一间帐篷时,陈的死笼罩在 山峰之上。然而对名登山者将在短短几小时之内奔赴顶峰,忧郁的气氛很快被迫在眉睫的紧张登顶心理所驱散了。 我们大多数人已被对顶峰的狂热包裹得太紧以至于无法对我们当中一员的死亡进行彻底的反思了。以后有充足的时 间进行反思,在我们都登临了峰顶之后返回时,我们这样认为。


想去南极看看企鹅妹妹。。。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6/23 10:52: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整理]走进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 第38楼
快乐北极熊 离线
发帖:857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977
注册:2006/4/13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我向下望去。下山的路令人毫无兴趣…··动了到达这 里,我们已付出太多的劳动、太多的不眠之夜和梦境。我们不 可能在下周末返回做再一次的尝试。如果我们现在下山,我 们的未来将被一个问题困扰着:那上面是怎样的呢?

  托马斯·霍恩宾 --摘自《珠穆朗玛峰:西脊》


  5月9日,星期四早晨,在3号营地经历了不眠之夜 后,我仍处于昏昏沉沉的状态,浑身软弱无力。我慢慢穿上衣服,融化了雪水,然后走出帐篷。等我背上背包、装上 登山铁钉后,队里的大多数队员已攀上绳索向4号营地进发了。令人惊讶的是,洛·卡西希克和福兰克·菲施贝克也 在其中,考虑到他俩头天晚上到达营地时的狼狈相,我原想他们肯定会放弃。"不错,坚持,伙计"我向他们大声喊道。 当我急速赶到队友中时,我低头看见另一支约有50人的探险队已攀着绳索跟上来了。领队的马上就赶上我了。 因为不想陷于交通雍塞中(那将会延长暴露在滚石袭击之下的时间),我于是加快脚步,向队伍的前列攀去。由 于只有一根绳索妮蜒伸展在"霍泽之脸"之上,想超过缓慢 的攀登者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每当我脱离绳索从别人身边移过时,安迪被坠石砸中 的情景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在此处,即使是一小块坠落的物体在我悬于绳索之上时击中我,就足以将我送入谷 底。此外,超越其他登山者不仅使人大伤脑筋,而且令人筋疲力尽。我像一辆极力要超过其它车辆但动力不足的汽 车,在令人难以忍受的长时间内一直将加速器猛踩到最大以便绕过所有的人。我的呼吸变得非常困难。我甚至担心 自己会在氧气罩内呕吐起来。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带着氧气瓶攀登。我用了一段时间 才渐渐习惯。虽然在海拔24,000英尺的高度使用氧气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我还是难于立刻就认识到这一点。 当我在超过了3位登山者后试图喘口气时,氧气罩竟然令我感到窒息。我从脸上扯下它,而实际上,没有了它,呼吸 更困难了。


  当我越过以黄夹石和易碎的褐色石灰石而著称的黄色 地带时,我已经克服了重重困难,行进到了队伍的前面,并且能够以一种更惬意的步速前进了。我缓慢而沉稳地从左 侧穿越了"霍泽之脸"的顶部,然后攀登到被称作日内瓦山嘴的黑色片岩的前端。我终于掌握了使用氧气装置呼吸的 要领,并已经前行了1个多小时,赶到了离我最近的伙伴的前面。在珠穆朗玛峰1人独处是件难得的事,而我则有幸 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得到了这片刻的享受。


  到达海拔25,900英尺处,我在山嘴的顶部停了下来, 喝了些水,然后欣赏起四周的风景:稀薄的空气清晰透明,鲜亮无比,使人觉得遥远的山峰也近得伸手可及。珠穆朗 玛峰的锥形峰顶隐隐呈现在飘浮的云雾中。透过照相机的远焦镜头,我眯缝着眼抬头观看东南山脊。我惊奇地发现 4个蚂蚁般大的人影在悄无声息地向南峰顶移动。我推断他们一定是黑山人的探险队员。如果他们登山成功,他们 将是今年首批到达顶峰的攀登者。这也意味着,我们一直听说的有关难以对付的深雪的传言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如 果他们到达了顶峰,也许我们也有条件到达了。但是现在,从山脊上吹起的鹅毛般的大雪是一种不祥之兆,而黑山人 却正在顶风冒雪地奋勇前进。


  下午1点,我到达了南山口--我们向峰顶进攻的基 地。这里是一块在海拔26,000英尺处伸展开来的坚冰和巨砾的高原。它绵延在此起彼伏的霍泽和珠穆朗玛峰之间 的广阔的凹口地带,略成直角状,大约有4个足球场长、2 个足球场宽。山口的东边向江顺冰面以下下降了7,000英 尺进入了中国西藏,另一边下降4,000英尺进入了西谷。从峡谷边向后,在山口的最西边,4号营地的帐篷蹲踞在由 多个废弃的氧气罐围绕的一小块不毛之地上。如果在这个星球上还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苍凉、更不适合人居住的话, 我真希望永远不要看到它。


  当气流遇到珠穆朗玛峰断层壁而被挤压通过南山口的 V形地带时,风加速到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山口的风实际上比撕扯峰顶的风更猛烈。这并不奇怪。在早春,经久 不息的飓风吹过山口,这正好说明为什么当邻近斜坡被积雪覆盖时,这地方却依然是岩石和冰块裸露的原因。这里 一切没有结冰的东西都被吹落到西藏一侧了。


  当我走进4号营地时,6位夏尔巴人正在时速为50节 的暴风雪中奋力搭起帐篷。为了帮助他们,我把帐篷固定 在一些被丢弃的氧气罐下,而将这些氧气罐楔入我所不能 搬动的岩石下面。后来,我躲进帐篷等待我的队友,并暖和 我那快冻僵的手。


  午后,天气更恶劣了。江布--费希尔的夏尔巴人队 长,表示可承担80磅的重量前进,其中约30磅物件是卫星电话及其配套的计算机部件:桑迪·皮特曼准备从海拔26, 000英尺处向因特网传送跟踪报道。我的最后一名队友在下午4时30分到达,而费希尔队伍的最后到达者则更晚。 这时,猛烈的暴风雪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天黑时,那些黑山人返回山口报告说,顶峰仍然上不去,他们已经返回到 希拉里台阶的下边。


  对于计划在5小时内出发的我们,恶劣的天气和黑山 人的失败没有给我们带来好兆头。大家一到达山口就钻进 自己的尼龙睡袋里休息起来,风拍打帐篷的好似机关枪的 哒哒声和对未来的忧虑使大多数人毫无睡意。


  我和斯徒尔特·哈钦森--年青的加拿大心脏病学家, 被安排在一个帐篷里。罗布、福兰克、麦克·格鲁姆、约翰· 塔斯基和南比在另一个帐篷。洛、贝克·韦瑟斯、安迪·哈里 斯和道格·汉森在第3个帐篷。当洛和他的伙伴们正在掩体内瞌睡时,一个陌生的喊声从大风中传来:"快让他进来, 否则他会死在外面的!"洛拉开帐篷门的拉链,顷刻,一个留着络腮胡子的男人瘫软在地上,他是布鲁斯·赫罗德--37 岁的和蔼可亲的南非队副领队,也是该队中惟一持有登山 运动证书的队员。


  "布鲁斯的情况很糟,"洛回忆道,"他失控地哆嗦着,神 志不清,基本上不能自理。他体温非常低,几乎不能讲话。显然,他的队友们正在山口的什么地方或正在来山口的途 中,但他不知他们在什么地方,也不知怎样能找到他自己的帐篷。我们让他喝了些水,尽量使他暖和起来。" 道格的情况也不好,"道格的气色不好,"贝克回忆说, "他抱怨已经有几天没有睡觉和吃东西了。但他决意到时 用皮带束住装备攀登,这令我担忧,因为我非常了解他,那就是他曾经到达了顶峰下300英尺的高度后又不得不返 回。他为这个问题整整苦恼了一年。我的意思是说,这苦恼每天都在折磨着他。很显然,他不愿又一次被拒绝。他 坚持向顶峰挺进,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 那晚有50多人在山口宿营。在并排搭起的帐篷里,人 们身体靠在一起,然而一种奇特的孤独感像幽灵般盘旋在空中。狂风的轰鸣声使帐篷间的通话成为不可能的事。在 这块被上帝遗弃的地方,我感到在感情上、精神上和物质上都与周围的队友们隔绝开了。这是我以前在任何探险队里 从来没经历过的。我很悲哀地意识到:我们仅仅在名义上是一支队伍。虽然我们几小时后将会作为团体离开营地, 但登山时我们将作为个体去行动。没有绳索把我们连结起来,也没有忠诚感把我们维系在一起。每个人都将为他或 她自己而行事。我也不例外:比如,我真诚地希望道格登上顶峰,但如果他中途返回,我也要尽全力继续前行。


想去南极看看企鹅妹妹。。。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6/23 10:52: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整理]走进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 第39楼
快乐北极熊 离线
发帖:857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977
注册:2006/4/13
  从另一角度讲,这种意识令人沮丧。但由于我对天气 情况的专注,因而没有对此做更近一步的思考。如果风势不减弱,登临顶峰便毫无可能。在上一周,霍尔的夏尔巴人 已经在山口储存起重363磅的55瓶氧气。这虽然听起来不少,但只够满足3个向导、8名队员和4个夏尔巴人使 用。计量器的指针飞快地旋转:甚至我们躺在帐篷里时也在消耗宝贵的氧气。如果必要的话,我们可以摘掉氧气罩, 在这儿呆上24小时:可这样做之后,我们则必须面临要么 上天堂、要么下地狱的选择了。


  说来也怪,下午7时30分,大风突然停止了。赫罗德 爬出了洛的帐篷,踉踉跄跄地去寻找队友们了。当时气温已降到零度以下,但几乎没有风:登临顶峰的绝好条件。霍 尔有着超常的直觉:看来他已经将我们的时间规划好了。 "斯徒尔特,"他在隔壁的帐篷里喊道:"看来我们要继续干 了,小伙子们。准备好,活动活动,11点半出发。"


  我呷了口茶,准备好用具。没有人多说什么。为了这 一刻的到来,我们已经饱受折磨。像道格一样,我自两天前离开2号营地以来,几乎没吃什么,也没有睡觉。每次一咳 嗽,撕裂胸骨的疼痛像有人拿小刀戳我的肋骨,痛得我直流泪。但是要突破顶峰,我知道,除了不顾病痛坚持攀登外, 别无选择。


  午夜前25分钟,我系好氧气罩,打开帽灯,开始在黑暗 中攀登。霍尔的队伍共有15人:3名向导,8位队员,4个 夏尔巴人。其中包括汪多吉和吉里、阿旺诺布和卡米。霍 尔指示另外两个夏尔巴人阿里塔和楚墩留在帐篷里待命, 以备救援之用。


  "疯狂山峰"登山队包括:费希尔、贝德曼和布克瑞夫3 名向导;6名夏尔巴人和6名队员夏洛特·福克斯、蒂姆·马德森、克利夫·舍恩宁、桑迪·皮特曼,莱宁·甘默尔盖德和马 丁·亚当斯。他们在我们出发后半小时也离开了南山口。江布原打算只派5名夏尔巴人随队攀登顶峰,留下两名夏 尔巴人在南山口待命。


  但是,他说:"斯科特心血来潮,告诉我的夏尔巴人说 '你们都可以上顶峰'。"最后,江布背着费希尔命令一位夏尔巴人,即他的表弟"大"潘巴留在了营地。"潘巴对我发怒 了,"江布说,"但我告诉他,'你必须留下,否则我再不会给你安排工作。'这样他就留在了4号营地。"


  在费希尔离开营地之后,"马卡鲁"和两个夏尔巴人也 上路了--这公然违背了他自己的承诺,即台湾人不在我们攀登峰顶的同一天攀登。南非人原打算也向山顶进发, 但从3号营地到南山口的攀登已使他们精疲力尽。他们现' 在甚至钻不出帐篷了。那天夜里,共有33名队员启程向山 顶进发。我们是作为3支独立的探险队离开南山口的,但我们的命运已经开始交错在一起了,而且,随着每一米的推 进,我们的命运将被捆绑得越来越紧。


  夜晚有一种凄凉的、梦幻般的美。密密麻麻的星星被 涂抹在冷酷的夜空里。一轮凸月从海拔27,824英尺高的 马卡卢峰的山肩上升起。月光沐浴着我靴下这块闪着冥光 的斜坡,因而无需帽灯的照亮。在遥远的东南方,巨大的雪 暴云在飘流,橙蓝色的闪电照亮了天空。


  离开山口3个小时后,福兰克就预感到某种不祥之兆。 他离开队伍,转身返回了帐篷。他的第4次攀登珠峰的尝 试就这样结束了。


  这之后不久,道格也走出了队伍。"当时他在我前面一 点。"洛回忆道,"突然他出了列,就站在那儿。当我走到他旁边时,他告诉我他很冷,感觉不舒服。接着便朝下走。"那 时,罗布正在后面扫尾。他追上了道格,和他进行了一会儿简短的对话。没人从旁边听到对话的内容,因此也无人知 晓他们说了些什么。但最后的结果是,道格归队继续前进。离开营地的前一天,罗布集合全队人员坐在进餐的帐 篷里听他讲话。他讲到了在攀登顶峰时听从他的命令的重要性:"在那里我将不会容忍各行其事,"他直截了当地盯着 我,"我的话将是绝对的法律。如果你们对我的某个决定有意见,我乐意以后与你们商量。但在山上时是绝对不行 的。"


  这种潜在冲突的主要根源是罗布有可能在到达顶峰前 让我们返回。但他还有一个特别担心的问题:在适应气候的后期,他给了我们少许自由行事的权力,比如我们可以按 自己的步速前进。霍尔有时允许我在队伍前面二三个小时的地方。然而他现在强调,在登山的上半天内,大家必须保 持较近的距离。"直到我们都到达了东南脊的顶部,"指的是在海拔27,600英尺处的一个被称为"平台"的呷角处, "大家必须保持100英尺的间距,这是十分重要的。天黑也要继续爬。我要求向导们能与你们保持较近的距离。" 在5月10日黎明前几个小时的攀登中,我们这些步速较快的队员被迫数次停下来,在刺骨的严寒中等待最慢的 队员赶上来。有一次,我和麦克·格鲁姆、汪多吉在一块冰雪覆盖的岩石上坐了45分钟,等待其他队员到来。我们冻 得直哆嚷。大家拍手跺足以防冻伤。但是,对时间的浪费 甚至比严寒对我们的打击更令人难以忍受。


  凌晨3时45分,麦克说我们在前面的走得太远,需要 停下来再等一等。我将身体抵在一块页岩上,尽量躲避从西边吹过来的寒风。我向下面的险坡望去,试图识别出那 些在月光下正向我们缓慢移动的登山者们。等他们走近了一段,我已看出费希尔的一些队员已经赶上了我们。霍尔 的队伍、疯狂山峰队及台湾人现已混杂成一支长长的、断断续续的队伍。后来,一件奇怪的事引起了我的注意。


  下面65英尺处,一个身着黄色羽绒服的高个儿被一个 身材小得多的夏尔巴人用一根3英尺长的细绳拉着走。那夏尔巴人没带面罩,正大口喘着气。他正在拖着他的伙伴 上斜坡,就像马在拉犁。当这古怪的一对从别人身边走过时,大家都被逗乐了。这种被称为"短绳"的援助弱者和伤 病者的方法看来对双方都是危险和极不舒适的。一会儿,我认出来了,那夏尔巴人是费希尔队的爱炫耀的夏尔巴领 队洛桑江布,穿黄衣的登山者是桑迪·皮特曼。




想去南极看看企鹅妹妹。。。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7/6/23 10:53: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发表帖子 发表投票 回复帖子
共68个,每页10个,4/7页 [1] [2] [3] [4] [5] [6] [7]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论坛跳转: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 密    码:
  • 主题标题:
  • 图    标:
  • 注意 音乐 强 弱 心 蛋糕
  •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  
  •  
  • 预览帖子 清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