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在远方 |
|
|
|
发帖:430 |
等级:五湖信步 |
积分:464 |
注册:2009/10/27 |
|
-------[104]----蓝色清真寺和圣索菲亚大教堂-------
世界三大宗教中,就信教绝对人数来说,基督教最多,约有二十多亿。佛教最少,约有五六亿。伊斯兰教居中,约有十来亿。世界上凡是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统称为伊斯兰世界,大约有五十来国。伊斯兰原意是“顺从” 和“和平” ,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无二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求得和平与安宁。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 ,意为顺从者。
伊斯兰教最初于公元七世纪兴起在阿拉伯半岛,由麦加穆罕默德创立。后逐渐传播于中东南欧北非中亚东南亚一带。其主要教义是六大信仰,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使者,信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信前定。有五功,即念功,礼功,斋功,课功,朝功。由于发源地在沙特阿拉伯麦加,故虔诚的伊斯兰信徒均以一生至少去麦加朝圣一次为荣。每年麦加朝圣期间,全世界几百万信徒齐集麦加圣寺,围绕克尔白天房,人山人海。有几次还酿成相互践踏,死人百千的惨剧。我国伊斯兰教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以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为主。我们常熟也有伊斯兰教徒,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头上戴着白色的小帽,不吃猪肉。 老梦到过一些伊斯兰国家,以我陋见,似乎伊斯兰世界可分三个部分。即传统的伊斯兰国家,此为大部分。极端的伊斯兰国家,如伊朗,此为极少几个。开放温和的伊斯兰国家,如土耳其,也为少数。极端的伊斯兰国家严格施行伊斯兰法规,比如妇女不能抛头露面,外出要遮得严严实实等。现在时常听到的人体****,大部分来自这些国家或极端的伊斯兰教派。开放温和的伊斯兰国家就大不一样了,街上时尚女郎,露头露臂露腿,婷婷飘过,也无大碍。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这是这样开放温和的地方,走在街头,你感觉不到伊斯兰教规的威严。而你能感触到伊斯兰教真实存在的,是满城据说有数千座的清真寺和寺傍几千支直插蓝天的宣礼塔。
宗教活动场所,基督教叫教堂,佛教叫寺院,伊斯兰教叫清真寺。清真寺的一般构建是这样的,以圆顶屋面拱形门窗为主,高大雄伟的主圆顶笼罩下的就是大殿,即教徒朝拜的地方,类似于佛教寺院里的大雄宝殿。另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清真寺傍边都有宣礼塔。
何谓宣礼塔?宣礼塔又叫传音塔,中国穆斯林叫邦克楼或望月楼。是孤立于主体建筑之外的,或方或圆或多边形或其它形状的高高耸立的塔类建筑。佛教中寺院里的佛塔是安放高僧肉身或骨灰的地方,而宣礼塔则是祷告之时人在其上向四处大声宣告的地方。祷告之时将到,信徒中大嗓门者站在塔上高声问四处呼喊,大家快来吧,祷告要开始了!接着就大声念诵祷词,表达对真主安拉的敬意和祈愿。当然现在也与时俱进,改用大功率高音喇叭了。这里我补充一句的是,真主安拉在中国穆斯林里有时称为胡大,安拉和胡大是一个意思。
常言道,站得高,看得深,传得远。要让更多的人沭浴真主无私的恩惠,接受安拉弘宣的礼数,于是宣礼塔越建越高,越建越多。但是伊斯兰教规是很严格的,宣礼塔不能乱建,一般清真寺有一至数座,最多六座。世界上有六座宣礼塔的清真寺只有二个,一个在麦加,即麦加圣寺,另一个就是伊斯坦布尔的素檀何密清真寺,俗称蓝色清真寺。
为什么叫蓝色清真寺呢?原来该寺墙壁三分之一以上用了一种由土耳其瓷器名镇依兹尼克特别烧制的,以白色为底,蓝色为主调,有丰富花纹图案的依兹尼克蓝彩釉瓷砖贴瓷装饰。人入寺内,感觉满目蓝色,故名。
我来到了蓝色清真寺,这是老城区的中心地区,熙熙攘攘的人流簇拥其间,枝繁叶茂虬劲苍冉的古树散布四周。寺共有八个入口,分布于宽阔院子的不同部位,使人从任何一方都可自由进入。走过门框均有大理石铺成的三道门,便来到内庭。里面是一个用于洗礼的喷水池,四周有许多大理石柱。
怀着对真主安拉的敬仰之情,我悄然随着人流踏进蓝色清真寺主圆顶拱卫下的大殿,大殿就是穆斯林朝拜的地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殿在地上铺满了红蓝为主颜色构成的方框形图案的,来自伊索-匹亚的全羊毛地毯,据说一个方框祷告时就坐一人。漫步其上,软软的声息全无,正应了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这蓝色清真寺大圆顶下的主殿,可容纳六千人同时匍匐于地同时祷告。想想神圣的伊斯兰节日里,六千名虔诚的教徒,六千顶白色的小圆帽,坐在六千个整齐划一的地毯方框内,六千人同时头抵于地顶礼膜拜,该是多么的震撼和荡涤心灵啊!此时,殿外的宣礼塔上,那高亢,深远,浑厚,唱诗般的祈祷声,随着现代扩音器的放大,回荡在城市乡村,田野山谷,真主安拉的抚爱象明媚春风,象涓涓细流,丝丝缕缕流入人们心田。
听人说穆斯林祈祷和举行宗教礼拜活动是有时间规定的,即每日晨晌脯昏宵,就是早晨,午前,午后,黄昏和深夜五时。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到清真寺,当然也可在家中,甚或工作场所乃至路上,向着麦加方向以礼拜之,以示虔诚之情态。三大宗教中,穆斯林的教规是最严的。比如其规定有一个月教徒在日落之前不能进食,这就是有名的斋月。
我默默地在殿内四处转悠,不是礼拜之时,只见前面有几十个穆斯林信徒不声不响坐在那里,有人似在呆呆想着心事,有人似在安逸闭目养神,我不知他们意欲何为,或许他们在等候礼拜之刻到来。
身后稍立片刻,我悄然离开,来到一个人稍稀少的角落,也象他们一样盘腿坐在地毯上,心中默默祈祷,做了一回虔诚的穆斯林信徒。
继续转悠,我看到支撑大圆顶的是几根直径有五六公尺的大厅柱,上面有明显的槽纹。柱头上是蓝底金字的阿拉伯文,柱身上是黑底金字的阿拉伯文。听人说这是阿拉伯书写艺术的极致,好比我国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呢。
还是转悠,屋外明媚的阳光照在无数个小窗上,溶入昏黄呈圆形排列的窗框玻璃中。阳光折射漫散,五彩缤纷,虚光实舞,远看成了一个缥渺的空间。置身如此的环境里,不禁使人沉沦在一种宗教梦幻般的感觉中。
纯真的伊斯兰信徒,在蓝色清真寺内呆一天也不会感到厌烦,可惜老梦不是。在领略了蓝色清真寺伊兹尼克蓝磁砖,伊索-匹亚的地毯,那亦真亦幻的光线,那阿拉伯的书写艺术这四个名扬于世的美的观察感受点以后,我有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蓝色清真寺,走向一街之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世界上有很多座,俄罗斯有,保加利亚有,我国哈尔滨也有。我今天要说的是伊斯坦布尔的,所有圣-索菲亚大教堂中最负盛名的最正宗的一座,和对面相守相望千年的蓝色清真寺一样,是联合国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圣-索菲亚大教堂始建于公元325年,是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女神索菲亚而修造。拜占庭帝国的鼎盛时期,公元532---537年间,查士丁尼大帝下令在原来基础上大规模重新扩建装饰。其投入一万多名工匠,耗三十二万两黄金,历六年光阴而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世事沧桑,实难预料,昔日强悍无比雄视天下的拜占庭帝国也会走向灭亡。一千年后的十四世纪中叶,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并把它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踏进了他朝思暮想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并为它的雄伟壮美精致灵动而震撼,下令将教堂改成伊斯兰清真寺。于是原来的基督教壁画全部用灰浆遮盖住,所有基督雕像也被搬出,清除所有内在的基督痕迹,并在周围修了四座高大的宣礼塔,成了一座名正言顺的清真寺。1932年,现代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将大教堂即后来的清真寺又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改成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有的宗教博物馆。这就是现在正式称呼应为阿亚索菲亚博物馆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随着人流,我步入昔日的大教堂清真寺。它的雄伟和庄严一览无余地展示在我面前,那直径32米,20层楼高的拱顶竟然没有任何支撑。我站在这巨大的穹顶下,耳傍似回响“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苍凉歌谣,不禁刹时感悟到宗教力量的伟大和个体生命的渺小。
阳光透过玻璃窗直射进来,洒在斑驳的墙上,照亮了灰浆剥落后重见天日的基督的脸庞,似在漫射着充满不朽生命活力的红光。这一刻,我仿佛听到天使在歌唱,内心如同经历了洗涤般的纯净平和,灵魂得到了美的升华。
教堂最显眼的墙壁柱子上悬挂着好多十来米直径的大圆盘,上面书有阿拉伯文,意思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 ,据说这是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和他弟子的象征。古老的石柱上还有一些伊斯兰风情的精美雕刻,显现着这里曾经是穆斯林的地盘。
这座最初的教堂,后来的清真寺,现在的博物馆里这些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遗迹,向人们无声地述说着曾经的那一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战争。而今天,两者竟奇迹般地并排屹立,乃至融为一体,向后世的人们昭示着对这一宗教圣地历经磨难饱经风霜过去的反思,和对携手共进,共期美好明天的憧憬。
想想人有时候真有些悲凉,同样是几大宗教圣地的以色列耶路撒冷圣殿山,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对阿克萨清真寺,对哭墙的不同理解,相互占领改建,酿成绵延数千年的宗教冲突,至今不息。每年有几许巴勒斯坦伊斯兰的人体****,几许以色列犹太教的真枪实弹,在相互攻击中夺走了多少无辜平民的生命。真是闲话说以巴,一掬辛酸泪!
倚着马路边青苔滋生而又生机篷勃的古树,回望那集教堂清真寺博物馆于一身的宏大建筑,我在沉思。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基本教义,都是与人为善,与和平为本的。可现在世界某些地区,为什么如此大相径庭呢?!我在心底祈愿,人们啊,抛弃仇恨,和睦相处吧!这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否可成为一个标本呢?!
和风微微吹来,还是阳光灿烂,伊斯坦布尔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 |
|
赏山玩水遨游风花雪月,
闲情逸趣笑谈人生世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