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 |
 |
 |
 |
发帖:3 |
等级:初出茅庐 |
积分:5 |
注册:2006/7/23 |
|
兴 安 之 巅 览 神 奇 ——呼中国家森林公园大白山纪行 郭 均 伦
美丽雄伟的大兴安岭,绵延千里,气势恢宏,连绵起伏的山脉,巍峨深邃的森林,纵横交错的河流和兴罗棋布的湖泊,形成了无限瑰丽、壮观、绮旎、灿烂的美好景象。在这千山竞秀、百谷争幽的地方,有一个独具特色并蕴含着无限神奇的山峰,这就是位于大兴安岭呼中国家级森林公园之内的大白山。 人都说,呼中林业局是自然风光最好最美的地方,什么水帘洞、仙女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兴安之巅、苍山石林、呼玛河观景台等等。到北国旅游不去看看这些地方会后悔一辈子,可是到了这些地方不去登登大白山会遗憾一辈子。为了这两个“一辈子”,我决定抽机会先去登登大白山。这倒不是为了好事儿,而是我觉得这么美好的森林旅游资源,应该好好地宣传宣传,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前不久,恰巧有机会去呼中办事,我便和呼中林业局宣传部打好了招呼,选好了日子,打点好行装,带上一系列摄影物品,便登上了前往大白山的火车。 大白山名曰小波勒山,位于呼中林业局的呼源镇境内,海拔1404米。小波勒山还不属于大兴安岭的最高峰,最高峰是大兴安岭与内蒙交界处的大波勒山,海拔1528.7米。但是,由于它在人烟稀少的自然保护区内,距呼中林业局遥远,人烟罕至,很少有人光顾,而且有一半属于内蒙所辖。小波勒山距离较近,方便攀登,而且是唯一的一座全部在大兴安岭境内的最高山峰,故而人们把它看成是大兴安岭的最高峰,也习惯称之为大白山了。 来到呼源镇,呼中林业局宣传部和呼源林场派来的几位领导已冒雨在这里等候,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商定第二天凌晨出发去大白山,登上兴安之巅去看看日出。林场还专门安排一辆能爬山的“20”车送我,派了两名棒小伙子陪同我一起前往。这两名小伙子一个叫王天龙,一个叫刘玉龙,有这“两条龙”陪我,那是再好不过了。 第二天刚亮,我们准时从呼源镇启程了。开车的是一位老司机,山东人,是林场特意选拔出来的。因为汽车要在简易路上爬到海拔1200百米左右,而且道路极为难走,不但胳膊肘弯多,而且坡陡石头多,没有相当的开车技术是很难爬上去的。4时30分,汽车到了大白山的脚下,此时一轮红日恰巧从山后徐徐升起,万道霞光射了出来,把天空映得通红通亮。我赶紧下了车,细细地欣赏气周围的景色来。远处,大白山巍峨挺拔,依天耸立,从它的雄伟,它的瑰丽,我看出大白山蕴含着无限的诗情画意,变幻着无穷的灵性和灵气。近处,原始森林中,到处弥漫着浓郁的清香,青翠欲滴的樟送、落叶松、偃松在晨光的映射下几乎都变成了金黄色。我急忙取出照相机,噼哩啪啦一顿海拍(图一、二)。眼看着太阳越来越高,我赶紧催促大家上路,向山顶冲去。我们的开车师傅手把真不赖,那么陡的山坡稳稳地就冲了上去,那么急的弯两把舵就拐了过去。我们看着他那潇洒利落的开车技术,都不仅叫起好来。 二十分钟后,我们来到山半腰的拍摄点。这是呼源林场用推土机推出来的一块20多米见方的观景台,汽车只能开到这里。下车后往远处一望,嗬!我激动的一颗心都快要跳出来了,此时,一轮红日已跃上山顶,天空中飘动着簇簇白云,在阳光的照射下,现出片片殷红的彩霞,把群山都映红了(图三)。太阳下面,一眼望不到边的群山峻岭,峰峦叠嶂,犹如大海的波涛在脚下浩浩荡荡,涌动翻滚。看到这里,那心情,那感受,真不亚于当年李白的“一览众山小”来,如果李白在此,说不上还会吟出什么千古佳句来。(图四)。 “郭主任,快看,起雾了!”王天龙高兴地告诉我。我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果然,山沟里泛起了一层层的白雾,他们先是薄雾轻笼,在群山之间漂浮缭绕,缓缓地移动着,慢慢地在半山腰形成一条条银色的带子,就像一条条洁白的“哈达”围在群山之中。随后这些“哈达”便逐渐散开来,慢慢地向上升腾,而且越聚越多,越聚越浓,有的漫过了山岗,只漏出星星点点树的影子;有的遮盖了整个山峰,在群山中翻滚跌宕,(图五、六)。望着眼前这波澜壮阔的场景,我的心陶醉了。我忘记了手中的相机,忘记了去按快门,直到听到有人喊“太漂亮了,快拍呀!”我才醒过腔来,急忙快速地转动着照相机,不断地变换着角度,把这些镜头全部收在了我的“行囊”中。我高兴极了,这是意外的收获,原本是能看到兴安日出就不错了,想不到还能碰到这么壮观的景色。 拍完了雾,王天龙对我说:“咱们接着往上走,到山顶会比这更好看,说不上还有意外收获”,于是,我们继续往上爬。当我们刚走出二三百米远时,走在前面的王天龙突然喊道:“郭主任,你看,迎客松!”我抬头一看,果然见前面路旁立着一棵十几米高的落叶松。我感到很奇怪,海拔高度的分界线早已过去,四周再没有一棵像样的树,这棵树为什么现在还能在这儿昂然屹立?我看了看这棵树的树身和树冠,发现它的树冠是扭曲着向一则生长的,不但树冠稀疏,而且顶部平坦,由于海拔的高度它已无法再向高处攀升。这棵树在这里究竟活了多少年不得而知,但是根据它的生长环境,我猜测它的树龄至少也得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只觉得那生长得很不规则的树干,不知道是在多少年的风风雨雨中磨炼出来的(图七)。果然我发现在乱石堆中,又一颗不知腐烂了多少年的朽木,从他那腐烂的残骸和残存的树枝以及周围的生存环境看,这棵树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图八),这就是说,在很多很多年以前,这儿曾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至于现在为什么没有了,还有待于科学家去研究。 我们继续向上攀行。说来也怪,刚才还是阳光普照,半个小时后,当我们快到山顶时,已是漫天的浓雾,几十米之外不见人影,也辨不清方向,我们只能瞅着眼前的小路走。这时,走在最前面的司机师傅喊了一声:“到了,看见铁塔了!”我抬头一看,果然一座巍然的铁塔耸立在浓雾之中。这是一座防火了望塔,有 30多米高,防火暸望人员日夜守侯在这里,监视着整个呼源地区和部分自然保护区的防火情况,只要在他的视线中一旦发现火情,几秒钟之内就会报告地面指挥部。 为了抢占制高点,我们爬上了铁塔的顶端,支上了三角架,等待着雾散后好好欣赏欣赏大兴安岭的绮旎风光,感受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可是此时站在塔上,四周除了浓雾之外什么也看不着,也辨不清东西南北,只觉得风吹得铁塔呼呼作响。刚上来时我们还没觉的怎么样,不一会儿就冷得不行了,浓雾从身边飘过,风越来越大,连铁塔都被刮得只摇晃。我突然莫名其妙的有些紧张,怀疑从我身边飘过的不是雾,我想起我出差时在飞机上也遇到过这种情景。那时飞机在空中闯进入了云层,也和现在一样,四周全是灰蒙蒙的一片,只是通过舷窗看到飞机的翅膀上结了一层冰,而且飞机在不停地抖动。尽管空中小姐一再安慰大家,可我还是捏了一把汗,胆战心惊地渡过了那一段时光。现在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雾,不会有什么意外吧。。。。。。 一个小时后,终于一缕阳光透了出来,天空撕开了一个口子,随后脚下的雾也开始向上升腾,逐渐露出了山顶上的一堆堆石头和一片片偃松。我赶紧安上照相机,作好了拍摄的准备。这时我发现天气怪得很,浓雾散去不象我们在地面上见到的那样得一两个小时才能烟消雾散,在这里也就是一瞬间的事,就在几分钟之前还是浓雾弥漫,现在竟眼看着浓雾变成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云彩,伴随着呼呼的山风,在你的头顶,在你的脚下,在你的身旁随风飞去。云和雾交合在一起,同织了一层层青黛色的轻纱笼罩着大地,有的甚至冲你扑面而来,然后在远远逃去(图九、十)。这种阵势,这种奇观,虽是一种偶然的巧遇,确实千载难逢。我赶紧按下快门,一连照了十几张。望着眼前一切,我忽然突发奇想,掏出手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喂!你知道吗,我是在大兴安岭的最高峰,在云彩上面给你打的电话!”自然家里羡慕异常:“那好啊!你就乘着云彩到天宫去见见玉皇大帝,拍张照片给我们带回来看看!” 玉皇大帝是无法见到的,可站在这里和天上也没什么区别。也许是高度的关系,不知什么时候,山顶上的雾也消了,云也散了,极目远眺,远处群山当中仍然是烟雾茫茫,白云飘飘,有的薄如青纱,连山尖上的树影都看得清清楚楚,有的却高如山峰,在群山中不断翻腾(图十一)。有人说,在山顶上看山会“这山看着那山高”,在这里却一丝这样的感觉都没有,所有的群山都在你的脚下,一眼望不到头。 看完了云雾,从铁塔上下来,回头看看铁塔,真有些吓人,我真不知道那么高我是怎么上去的,当初要不是漫天大雾看不到它有多高,打死我也不敢上去。看看山顶,望望脚下的群山,我异常的高兴和惬意。现在,我就站在了兴安之巅,我该研究研究这大兴安岭的最高峰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于是,王天龙领着我从南走到北,从东走到西,我看到大白山山顶是个极平坦的地方,方圆不足六七百平方米。上面长满了稠密的偃和裸漏着一片片得碎石。在碎石上我们还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微小植物和生物。据史料记载,大白山山体地貌类型属于冰缘地貌中的山地融冰肃蚀地貌,山顶夷平面多石海。山坡下部多岩屑裙,一些平坦地方形成石堆、石海、石河等。王天龙说,在这山顶上的石缝当中,还生长镇许许多多珍贵的植物和中草药(图十二)。一种长在石头上名叫高山雪茶的植物,是我国极为稀少的珍贵药材,据说现在市场价是8万元钱一公斤。因为大白山这个景点时新开发的,来的人不多,所以还很少有人碰它。 看看天色不早,我也完成了任务,大家也累了,我们决定返程下山,下的山来,回首望去,大白山巍然屹立,那高高的山峰直插云天,它大气磅薄,气势恢宏,展现着千姿百态的人性魅力。我真不敢相信,刚才就是在那上面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早晨,就是在那上面看到了兴安之巅的无限风光,拍到了一张张永久难以忘怀的照片,这一次大白山之行真是让我一辈子不会后悔,一辈子不会遗憾呀!
[本贴被菜刀于2006-8-14 9:31:25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