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b1982 |
|
|
|
发帖:346 |
等级:独钓寒江 |
积分:424 |
注册:2006/4/18 |
|
青 岩 古 镇
看过姜文主演的《寻枪》的人,对青岩古镇应该不会陌生。
青岩,贵州有名的文化古镇。古城楼巍峨,石板街悠长,古寺庙恢宏,石碑坊精美,古民房错落,古油杉参天……无不散发出悠远古朴的神韵。
青岩有一怪名:四只把。老人们传说,四只把,是人们用四肢从大山里扒出来的地方。是否如此,史无记载。明王朝统一中国后,为控制西南局势,于洪武四年(1371年),设贵州卫于贵州宣慰司城西隅(今贵阳次南门卫坡),洪武十五年(1382年)又设贵州都指挥使司于城西南(今贵阳都司路)。为保卫贵阳城,又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置贵州前卫于城南,所辖屯堡分布于城东、南、西郊。
青岩堡属贵州前卫管,是第九个百户(百户为屯军军事单位)。青岩堡不是青岩城,它在狮子山西南。青岩堡背靠狮子山,面环青岩河,居高又守险,控制住当时贵阳通往惠水、长顺、罗甸、都匀的驿道,一兵屯此,万军难过。不仅如此,青岩堡垒还是贵阳城粮米输入之咽喉,此处堵,贵阳粮米缺。明朝在此设堡屯兵后,修建一座山城的必要性,就与日同增地显露出来。
青岩周围皆少数民族村寨,而且主要是今天布依族的先民。汉族主要是远来屯军大兵和家属,以及部分渐被“夷”化的早来汉族手工业者。
明隆庆六年(1572年),青岩设置土司官。土司官班麟贵,是布依族,家就住在青岩,先辈为此族人首领。天启后期(1624--1627年),班麟贵率领管辖各土司土目及各族人民,伐树烧荒,炸石平地,自筑城垣。城竣,命名青崖(岩),既遵朝廷之训,延续青岩堡之名,又以城东北巍峨青岩之石类一雄狮伏地,可镇压八方之意。当地少数民族又叫它“王荣”城。按布依族当地语译成汉语意思是“兵城”、“营盘”城之意。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大旅行家徐霞客经过青岩,他在《徐霞客游记》中称:“青岩其城新建,城中颇有瓦楼街市,是贵省南部要害”。 青岩古镇旧城四周有城墙,皆用巨石构筑于悬崖之上,依山就势,巍峨险要,颇富山寨城堡特色。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现存有建于清代的城南定广门。四门内外原有8座石牌坊,现存3座,即“赵彩章百岁坊”、“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赵理伦百岁坊”。皆为白棉石建造四柱三开间牌楼,上有楹联、浮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其中赵理伦百岁坊一反常规的石狮雕塑,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备至,认为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青岩古镇方圆3平方公里范围内,祠宇林立,规模宏伟,建有9寺、8庙、5阁、2祠、1院、1宫,近30座庙宇祠堂。保存较完整的有迎祥寺、慈云寺、川祖庙、万寿宫、云龙阁、青岩书院等。这批古建筑布局合理,气势雄伟,雕梁画栋,重檐飞角,建筑工艺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青岩还是个四教同存之地。1573年到1946年,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相继传入青岩,相安无事,形成独特的风情。 青岩古镇的民居特色十分引人注目,古色古香的商业街及大街小巷的青瓦木屋,保留了浓郁的南方古民居风韵。镇内石砌的围墙、路面、柜台、庭院及石碓、石磨、石碾、石缸随处可见,极富地方风貌,因此,青岩古镇又誉为青岩石头城。
明清以来,青岩历史上出了几个著名人物。周渔璜是贵州清代康熙年间著名诗人,官至翰林院学士,曾参与撰修《康熙字典》和《贵州通志》,并著有《桐野诗集》,对拓展中国文化作出过杰出贡献。现建有桐野书屋供人缅怀。清康熙年间举人周钟宣曾任台湾诸罗知县,著有《诸罗县志》。清末(1857年——1907年)状元赵以炯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第一人轰动华夏。现已恢复“赵以炯状元府第”供人游览。平刚先生是贵州辛亥革命的先驱,曾东渡日本留学,任孙中山先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秘书长。现存平刚先生故居。
镇内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现存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战指挥所,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父母曾居地,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震惊全国的青岩教案遗址。有占地200余亩,相传为云龙阁和尚所植的国内珍稀保护植物青岩油杉林以及全国著名古生物化石——云上坡。
青岩古镇沿袭了江南镇子精致蜿蜒的做派,但是因为依山势而建,所以又顺从了许多山的形状。贵州多岩层,小巷人家的外墙很多用层岩做成,很有质感。泛着岩石星点白光的一溜院墙,在青石板的承托下,弯弯地延伸,惹人不禁想去触摸。 青岩的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正月间的舞龙、跳花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幼前来观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