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色玻璃 |
 |
 |
 |
发帖:9 |
等级:初出茅庐 |
积分:17 |
注册:2006/11/17 |
|
 |
|
把味蕾留给成都
几乎每一个梦想川西高原的人,一定多多少少对成都留有一点好感,和一点遗憾。因为每一次,都总是匆匆路过,没有对这个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好好看上一眼。
one night in chengdu。把成都作为行程最后的记号,可以更让人回味——这里荡漾着让人遐想的暧昧和腐败享乐气息。尤其在疲惫的旅途最后,在返回各自的现实生活之前,成都成了快乐的大尾巴,调皮地晃动眼前,令你无端就激动。
是一个很小资也很悠闲的地方,果然很适合腐败分子。光是吃,就能让味蕾完全解放。风味是一定的,名气也是早有所闻的。就听这些名字——“龙抄手”、“濑汤圆”、“钟水饺”、“陈麻婆豆腐”,每一样食物前面加上一个姓,个个如雷贯耳。尤其是价钱,小碗也就5块钱,豆腐一碟不出10块,便宜得你眉开眼笑,迫不及待放开肚皮。“串串香”则是最便宜的。竟然只要1毛钱一串,有莲藕、腐竹、瓜菜、木耳、蘑菇甚至羊肉,简直物超所值。想起在广州基本不知道1毛钱还有什么用途,而在这里,两个人吃了一桌子串香棍,结帐才20来块钱,真是感动死了。
住的旅馆下面,就有好吃的鸡汤抄手。什么叫饮食天堂?这才是。丰俭由人,能够以最少的花费吃到最多的美味,无论做得精的还是做得粗的,各有千秋,随时随地奉陪,让人毫无负担地满足味蕾。而且老字号之多,品种之繁杂,手艺之多样,文化之传奇,每一样都是惊喜。
著名的小吃太多了,于是生出很多大杂烩的小吃店,让客人一次过可以吃到各种类型。但觉得这一类手艺太粗,有种翻版的味道,基本上就是欺骗自己。如果要对得起自己的舌头和胃,最好还是到真正的老店里去。可是老店里现在也推出大杂烩服务了,各种著名小吃一锅端,每份几款加起来也就15元。看来是慕名来吃的人太多,贪方便的人也太多,这样下去都不知道谁是正版了。有点哭笑不得。
一个连小吃也具有那么浓烈文化的城市,从头到脚丰盛到底。成都到处遗留着古代文化的影子,底蕴充足,而且保存得很好,配绝了它本身悠然自得的城市气氛。难怪这里被说成是另类艺术、地下音乐和美女作家的温床。自然,有这样好的文化背景和散淡温和的空气。
十月初夜晚的成都,风很清凉。三轮车叮当响着,清脆的声音轻盈地穿过人民广场前面的小街,一路弥漫串串香和红油的气味。十字路口有很多指示牌让你无所适从,看看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文殊院,武侯祠,杜甫草堂,各自占据一个方向,感觉就在不远处。但即使不去,也已经感受到清雅的古文味道。想来在这个城市做一个自由撰稿人,假装自己是个文人,大概会是很适合的职业?有这样的背景和那么多历史人物、文化的陪伴,起码不会文思枯竭,为喧嚣的金钱欲所浸淫和抓狂。
走之前的黄昏,无所事事地在一座商厦的二楼喝可乐。很多同样无所事事的人坐在周围,慢悠悠地嘬着嘴里的吸管,有的在看书,有的在闲聊,有的在发呆。女孩很多都很精致,她们身材都娇小匀称,单眼皮美女个个显得标致又乖巧。街上的车不多,一些抽烟的人坐在马路边说笑,还有穿着奇怪马甲的三轮车夫,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可惜没有找到一家地道的茶馆,看见的大多是挂茶馆名义打麻将的地方,无论大小。成都人似乎很热衷这种消磨时间的娱乐。
有点喜欢成都了。很干净也很亲切的柏林星社,春熙路的熙熙攘攘的人流,遍地好吃又便宜的美食,你想要什么看什么都一应俱全的那条锦里老街,还有扬手即停人味十足又不贵的三轮车,以及大街上闲散地漫步的行人。总之,如果可以在成都生活一段时间,一定会适合我这样懒散的人,也应该是一件很舒服的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