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闻|有问必答|票!票!全!|旅游曝黑台|旅行社交流|导游天地|说吧聊吧|时尚生活|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 [投稿]眷念西湖之二 绿杨荫里白沙堤(上)

[1]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发表帖子 发表投票 回复帖子
本帖属于:浙江、杭州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主题:[投稿]眷念西湖之二 绿杨荫里白沙堤(上) 楼主
在山泉 离线
发帖:43
等级:青山茗客
积分:129
注册:2006/7/7
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初到西湖的人无不为白堤的自然伸展而怦然心动,经常到杭州的人也断然难忘那绿荫中蕴藏的动人风韵。
白堤位于当年的钱塘门外,东起“断桥残雪”,西止“平湖秋月”,长可2里,是杭城与西湖风景区连接的纽带。旧时堤面以白沙铺路,因此在唐代就称为白沙堤。至宋时,白堤成为通向皇家的御花园孤山的必经之路,更名孤山路。明万历十七年,司礼太监孙隆对白堤进行整修,堤阔二丈,遍植桃柳,人称孙堤。因为堤上春色绚烂,人们习称其十锦塘,反把孙太监撇之脑后。后代的杭州人往往忽略了白堤的这一段历史,将错就错地把白堤称作白居易修筑的大堤,因为他们对这位为杭州人做了太多好事的唐代诗人充满了拥戴和感激。历史上白居易确也曾在杭州修过堤,时人称之白公堤,但那地方却在今天白沙路一带,岁月沧桑,如今已漫漶无存。
景色秀美的白堤如一把锋快凌厉的快刀,把西湖切割成外湖和里湖,又似一条绿色的锦带,绾连起孤山和北山。山和水的巧妙剪裁,为西湖添上了合身的靓装。错落有致的拱桥、长亭递接着西子湖畔的桃源路。白堤逶迤,二旁临水,清波涟漪,指动着倒映在镜中的婀娜垂柳,妖艳碧桃。每逢春日,暖风熏面,柳舞桃艳,杭州人自诩的“西湖景致六吊桥,间株杨柳间株桃”实在让人眼花缭乱。缓步迤行,“西湖光艳,十里荷香,如入山阴道上,使人应接不暇。”所谓步移景换的兴味,在白堤上最能够任人体会。袁宏道惊叹“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享眼福”四个字或许用在这里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白堤横贯湖面,因其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东至湖滨,西迄苏堤,南到南屏,一湖秀色尽收眼底,“三面青山一面城”的形势,满湖诗话满湖情的心境,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南向的湖面恬静幽雅,湖中三岛如仙山琼阁,“波心明玉镜,塔影浸水壸”。水鸟搏击长空,画舫划破清波,粼粼波光中,“夕阳满载笙歌归”。而远处则见苍山如洗,青翠欲滴,闲云不成雨,也傍碧山飞。而若站在白堤向北望,更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抒情画卷。新荷出水,娇嫩欲折,轻风过处,荷花婀娜起舞,那高擎的荷叶似美女的绿裙因风摇摆。叶面翻滚着颗颗晶莹的水珠,冰清玉洁,而又玲珑剔透,摆着,摇着,等荷叶终于支撑不住了,一下子淌入湖中,溶入了,隐没了,却留下了隐隐的琴瑟之声。江南的《采莲曲》或许写的就是这样的意境:“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读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总觉得有一种清幽中的朦胧,而徜徉在白堤上,那份娇娜和妩媚更显得真真切切,“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让人难以割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称羡白堤,相袭今古。清代的王叔杲在《十锦塘》一诗中也极力赞美白堤:“横截平湖十里天,锦桥春接六桥烟。芳林花发霞千树,断岸光分月两川。几度觞飞堤外景,一清棹发镜中船。奇观妆点知谁力,应有歌声被管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常到白堤吟诗会友。《望湖楼》诗写出了他的寻常行迹:“尽日湖亭卧,心闲事亦稀。起因残醉醒,坐待晚凉归。松雨飘苏帽,江风透葛衣。柳堤行不厌,沙软絮霏霏。” 后来的苏东坡亦复如是,秦少游打趣他“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身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

断桥残雪

白堤上有三座桥,东面一座是断桥,中间一座是锦带桥,位于孤山西麓的则是西泠桥。“孤山不孤,断桥不断,白沙堤上柳如烟,锦带桥边系画船”,流传在杭州的这段民谚勾划出白堤的大概。作为白堤的开始,望湖楼位于昭庆寺广场之西的里西湖边。望湖楼又名看经楼、先得楼,顾名思义是眺望西湖美景佳趣先得之处。青瓦屋面,朱色单檐双层歇山顶,初建于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苏东坡任杭州太守时时常留连忘返,至今传诵不已的《望湖楼醉书》便是他的清兴雅致:“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望湖楼南,断桥便绵亘在里、外西湖相通的水流上。断桥是是白堤的第一道门户,更是跨接城区和孤山的必经之路。断桥之名始于唐朝,当时是一座石桥,至宋代称保佑桥,元时称段家桥,但人们最为熟知的名称仍然是断桥。江南的杭州,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就成了古而有之的感慨。每当雪后初晴,赏雪的人们便熙熙纷纷,断桥上游人如织。孤山与里西湖银装素裹,别有一种神韵,但雪景的著称却着落在断桥上,个中原因实在费人思忖。有说是古时桥上有门,门上有檐,下雪时中间一段的雪都在门檐上,桥上只有两头有雪,远远望去桥像断了一样。也有人说,断桥所处的位置背城面山,视野开阔,是观赏西湖雪景最好的地方。从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链。断桥向阳的一面已经冰消雪化,而背阴的一面却仍有残雪似银,远远望去,桥身似断非断。不管怎么说似断非断便是断桥名称的来历,而断桥残雪则是西湖难得的景观,“雪残春水生”,更让人感受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明末名士张岱对“断桥残雪”却另有独特的见解,他在《西湖梦寻》中写道:白堤上沿堤植桃柳,“树皆合抱,行其下者,枝叶扶苏,漏下月光,碎如残雪。意向言《断桥残雪》,或言月影也“,“月影胜雪”,即使在浪漫和夸张泛滥成灾的今天,听起来也仍然匪夷所思,浪漫得别出心裁。
今日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虽经多次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题额“云水光中”,正写出桥、亭与四周的湖光山色融会和谐,横陈在眼前的便是一幅古典幽雅的画图:外西湖湖域宽广,波光跃动;里西湖小巧玲珑,一平如镜。纵目四望,三面青山如黛,四周绿树溶溶。南有淡荡的烟霞,北峙参差的楼宇。而作为断桥本身,倚着水波不兴的湖面,一抹如带的白堤,如一道弧线,既不单调,又不冗长,使白提显露出流畅的曲线美,令人赏心悦目。明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 ——断桥春望》称:“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
断桥的享誉天下,更大程度上得益于《白蛇传》的民间传说。杭州是《白蛇传》的“主剧场”,至今尚有雷峰塔、清河坊、众安桥、清波门等足迹可供凭吊。杭州的里巷版《白蛇传》自有与众不同之处:传说“八仙”之一的李纯阳在洛阳桥上卖汤元,大汤元五个钱,小汤元三个钱,意在寻找传道有缘人。孩提时代的许仙嘴馋却量小,吃了小汤元后茶饭不思,吓坏了的家中人找到李纯阳兴师问罪。李纯阳淡然一笑,一声叹惜,便在许仙背上击了一掌。汤元从许仙口中跳出,滴溜溜地滚进了洛水河中,先机独识的白蛇抢上前来一口吞下,陡然增加了五百年的道行。白蛇不忘所自,化身白娘子到杭州报恩。于是就有了白娘子与许仙在断桥邂逅相逢,同舟归城,借伞定情,上演了《白蛇传》的精彩情节。因为法海的从中作梗,白蛇几度现形,吓得许仙几度昏厥,几度动摇,虽有白娘子舍命盗仙草,许仙终还是惶惶然,试图逃离远避。直到水漫金山后,许仙才真正被白娘子的一片真诚所感动,逃出金山寺后就急匆匆赶回杭州,踯躅断桥,旧梦重温,终于与白娘子劫后重逢。怒气冲冲的小青容不下许仙的忘恩负义,但出自良知的真诚还是感动了历尽艰难的白娘子,那份邂逅相遇的一见钟情终于升华到生死相许的永结同心。尽管后来法海施展魔法,把白娘子囚禁在雷峰塔下,活生生拆散了恩爱夫妻,但“千年等一回”的期盼终究在西湖水干,雷峰塔倒中园满。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神曲,千百年来让善良的人们牵肠挂肚,引无数痴男怨女到此凭吊,断桥因此而成为西湖三大情桥——断桥、长桥、西泠桥——之首。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6/7/9 15:14: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 沙发
包子 离线
发帖:1493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1635
注册:2006/5/29
白堤的故事,与白居易和白娘子相关,历史和传说同样美丽


胃口的好坏代表你对生活的热爱程度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6/7/11 16:55: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发表帖子 发表投票 回复帖子
共2个,每页10个,1/1页 [1]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论坛跳转: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 密    码:
  • 主题标题:
  • 图    标:
  • 注意 音乐 强 弱 心 蛋糕
  •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  
  •  
  • 预览帖子 清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