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
 |
 |
 |
发帖:12 |
等级:浪迹天涯 |
积分:36 |
注册:2006/7/28 |
|
美丽的崂山 对崂山的印象,缘于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崂山道士》,从此,崂山成了一个非常神秘、又令我神往的地方。今年夏天去青岛出差,终于有机会探访了这座久负盛名、且有着许多神秘色彩的“海上第一名山”。 那日清早,旭日东升,朝霞映天,清风徐来,令人神骨皆清,我们的车行驶在崂山的盘山公路上,山脚下海浪阵阵,波涛滚滚。山上云雾飘渺,若隐若现。虽然是夏天,但清爽的凉风扑面而来,感觉到了无比的惬意。一路上只顾欣赏沿途美丽的风光,不觉行程之遥,悠然而至。 一走下汽车,我不禁就被一种神奇雄浑的气象震慑了,浩瀚无垠波涛汹涌的碧海护城河般拱卫着崂山这座巨大的城堡。仰头看山势,怪石横卧,树林丛生,一条“天梯”九曲十折,蜿蜒在丛林中,山尖隐在弥漫的云雾之中,游人忽隐忽显的在云中飘行,好一个道家仙山。真是“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山路两旁,青松翠柏,枝繁叶茂。中间夹杂着几丛绿竹,竹叶上一颗颗晶莹的露珠,转动欲滴。石径一转,一道飞瀑挂在山间,下面有个小潭,水不深,却也清澈见底,照出人影;细沙铺底,给人软绵绵的感觉。四周有一圈岩石,我们站在岩石上看那瀑布,像巨龙飞腾,气势磅礴,飞泻的水花,溅到小潭里,激起层层涟漪。瀑布旁的岩石上镌有“龙潭瀑”三个红色大字。 在浓荫匝地的夹道绿树间沿青石板小路到了一地势平坦的幽谷,上清宫坐落其中,也称上宫。上清宫建筑规模不大,宫前东侧有一古银杏树,苍劲古朴,胸径3.55米,横出的粗枝上,有三个乳状树瘤,极为罕见,树龄达千年之久。正殿西窗下,有白牡丹一株,枝繁叶茂,高约八尺。每年开花季节,牡丹花如雪似银,花色艳丽,芳香袭人,相传她就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花仙香玉。上清宫内古树参天,其中一棵银杏胸径2.53米,横出粗枝上有三个乳状树瘤,极为罕见,据说一千年方能长出一个。上宫的古迹颇多。宫东院石下,有一小洞,名道山。山东北角的石墙上,刻有邱处机的《青玉案》词一首,并有序言,记载他应邀游鳌山的经过。与此石相对的西北角,有一块大石,名鳌山石,石侧横镌“鳌山上清宫”,下刻邱处机此次游崂山时的题诗十首。鳌山石下是圣水泉,该泉是崂山的又一名泉。宫西与宫前,有两座小石桥,一名朝真,一名迎仙。 向崂山上清宫去的时候,导游叫我们把石板路中刻的莲花都踏一下,说是可以图个吉利,我们一边照导游的意思做着,一边兴致勃勃地议论着,导游骄傲的告诉说,只有崂山才有“天然雕塑公园”之称。确实,崂山的石头千姿百态,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也有的像大千世界中的某一物品。聪明的崂山人把这些石头编纂出无数美丽动人的故事,来吸引和感染游人。 出了上清宫,过了王母池,便见下山的路,一条清亮的小溪伴流在山路旁,叮咚叮咚向前流去,斗折蛇行,明晰可见。翠蓝的沧海,远远地和天空连在一起,平静得如同一面镜子。 从山腰继续往下走,我们来到了山脚下莽莽丛林环抱的道观太清宫。这里空气温润宜人,随处可见古老的银杏和古松。太清宫是崂山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一处道观。观内榆柏苍翠,殿宇肃清,景致优雅别致。这里面临浩瀚东海,背依巍巍崂山,风景秀丽,古迹繁多,因而也有过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聊斋志异》中的一些故事就取材于此。特别是太清水月的神水泉。泉水从一小洞冒出,接连不断。放一银币在水面,却不下沉。这真是一大奇观,游人大都惊叹不已。 离开崂山,离暮临已不远了,与崂山依依惜别。挥手之间,更赞这是一处天下绝色的风景,人间至美的图画,每一处风景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明珠,只要一连缀,不用再妆扮,一位风华绝代的佳人便站在你面前,活在你心间,让你不肯错过,再也无法忘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