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
 |
 |
 |
发帖:12 |
等级:浪迹天涯 |
积分:36 |
注册:2006/7/28 |
|
岳阳天下楼 从上学读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开始,就想象着有一天能够领略那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湖面和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湖美景。今年去湖南途中,正路过古城岳阳,偷闲一览岳阳楼,果然名不虚传。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古城西城门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是洞庭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以它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格、壮美的景观,更以它千百年来风雨沧桑铸就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凝聚的伟大民族精神闻名于世间。 岳阳楼,相传三国时吴将鲁肃操练水军的阅兵台,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唐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阳,遂扩阅军楼,称南楼,后又改名为岳阳楼。随后,岳阳的山青水秀和岳阳楼的雄伟引来了才华横溢的文人骚客,登天下楼、赏天下水,并写出上千篇脍炙人口的诗文,其中杜甫的《登岳阳楼》、李白的《与夏十二登陆岳阳楼》、李商隐的《岳阳楼》等均是语工意深的佳篇,遂使岳阳楼渐渐扩大了知名度。但真正名声大振,还是宋代以后,尤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问世之后,“文因景成,景借文传”,使岳阳楼名扬遐迩。在这一千七百多年里,虽屡经兵燹水患,雷击雨蚀,天风地火,屡毁屡建仍巍然而立。这座历尽沧桑,曾修三十余次的名楼,可谓阅尽了人间春色!但没有圮毁过。 步入岳阳楼公园门口,首先看到的是一幅黑底蓝字的对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它高度涵括了洞庭水的秀丽风光和千古名楼的不朽景观。穿过古老高大的城门,左边是假山和著名的诗书碑廊,该碑廊全长百米,式样为仿古回廊,古朴、庄重、典雅。碑廊内陈列着历代吟咏岳阳楼的诗文碑刻共158方,无论从历史价值、文学价值还是书法价值,都称得上是民族文化的珍品。从石碑折回、来到城门洞口,过城门,下石梯,便到了水边的一个平台,这就是当时三国大将鲁肃点兵发令的“点将台”。点将台的南侧不远有一系铁链的大铁枷和有朱德同志题词的“怀甫亭”。据说大铁枷是用来拦江卸敌;“怀甫亭”则是当年杜甫流落巴陵 ,虽贫穷潦倒,仍为岳阳后人留下了《登岳阳楼》等不朽诗篇,后卒于岳阳。岳阳人民为纪念杜甫,故修此亭。离开怀甫亭拾级而上,至南极潇湘门便来到了岳阳楼公园的主要景点--岳阳楼和两侧的三醉亭、仙梅亭。三醉亭位于岳阳楼北侧,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三次到岳阳神游,为这里秀美的山水所迷,每次喝得酩酊大醉。来到蜡像馆内,一尊尊与岳阳楼有关的历史人物造像栩栩如生,漫步其间,便如同从历史的时空隧道中通过,漫长的历史在同一时空下扑面而来。我想,这些跨越了多少世纪的历史人物,如今能仍然如此自信地站在我们面前,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愧对列祖列宗,也无愧于后代子孙,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信念和不朽的精神。 岳阳楼威武雄壮,金碧辉煌,构造古朴独特,气势恢宏凝重。整座建筑是纯木结构,没用一钉一铆,如此雄伟的楼阁,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既要承接无数游人的重量,又要经受岁月的剥蚀而昂然耸立了上百年,如此精湛的建筑工艺,实在让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岳阳楼的斗拱制作,结构复杂,工艺精美,几非人力所能为,当地人传说是鲁班亲手制造的。整个楼体结构工艺精巧,造型端庄,楼顶外形似古代将军头盔,俗称盔顶,在历代建筑中实属罕见。据考证,岳阳楼是我国目前仅存的盔顶结构的古建筑,不愧是古人留下的艺术瑰宝。步入楼堂,那满目琳琅的词文匾对,顿时使你心旷神怡。但最为醒目的还是一幅《岳阳楼记》的黑色雕屏,听说这是清后期的仿制品,原刻在二楼,比一楼的略小,是清代大书法家张照的手笔,字形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与文章内容的博大精深,气势磅礴融为了一体,堪称岳阳楼上的一朵奇葩。两幅作品,真假难辩。不过,人们依稀可见真品中的“歌”、“互”二字有镶补之痕。岳阳楼的三楼,正中悬挂着毛泽东主席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的木刻雕屏:“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其书法笔意奔放,布局严谨,雄健挺拔,形神兼备,这位当代伟人的书法风格不得不令人佩服。 站在岳阳楼的三楼, 极目四望,八百里洞庭湖浩淼烟波,水天相接,孤帆点点,群山隐隐,波光云影,气象万千,山、水、楼相互点缀,如置身画中。此时再细细回味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禁思绪翩翩,心中感慨万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数百年前古人忧乐于民的伟大胸怀和崇高的境界,令人折服。这句响彻古今的铿锵名句,将永远激励着人们自强不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