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灌水]
[分享]
[贴图]
[视频]
[讨论]
[搞笑]
[小说连载]
图 标:
[CODE]引用忍者无敌于2009/12/29 17:34:00说道: 这名喜欢《诗经》的语文老师迟刀离开了那座北方的小城后,现在在这座南方大城市的私立学校里做老师。他的嘴巴里不再对《硕鼠》和《伐檀》念念有词,换成了《蒹葭》和《关雎》,他说,《诗经》里最好的诗歌是这么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充满了人生的苍凉和无奈。 南方的大城市大量需要私立老师。无数的打工者没有这座城市的户口,他们的后代要在这座城市的公立学校读书,就要多掏上万元甚至几万元的赞助费。打工者都很贫穷,他们的生活仅仅维持温饱,哪里有钱缴纳赞助费,但是,学生又要读书,于是,大量的私立学校应运而生。 迟刀和我的年龄相仿佛,他热爱生活,心地善良,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眷恋和憧憬。现在,他已经来流浪到了南方另一座城市里。迟刀在那里娶妻生子,买房定居,每月的余钱都还了房贷。 那时候,我经常和迟刀聊天到半夜,抽着性质恶劣的廉价香烟,偶尔还会买上一瓶几元钱的老白干和二锅头。多年后回想起来,感觉那段时光非常美好。回忆美好的事物,总让人感到很温暖。 我们的少年时代都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那是一个纯情的年代,那是一个物质相对丰足而精神绝对丰富的年代,那是一个白衣飘飘充满了无限浪漫情愫的年代,那是一个爱情掺杂了物质就会被认为低俗的年代。那个年代,以后再也难以复制。 迟刀会说起那时候的雪花膏,几毛钱一盒,他说那时候他的初恋女友总在偷偷地涂抹她妈妈的雪花膏,然后偷偷溜出家门,坐在他的飞鸽牌自行车后面,他一路摁响铃声,穿过阳光照耀的寂静小巷。空中,有鸽哨的声音缭绕不觉。很多年过去了,迟刀说他还能问道那种雪花膏淡淡的午后阳光一样的芳香。现在,几毛钱的雪花膏早就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各种各种非常名贵的价格高昂的化妆品,却常常将那些女孩子的脸损伤得惨不忍睹。 迟刀还会说起更早以前的小人书,那些被无数双孩子的小手翻得破破烂烂的小人书,有的卷起角边,有的残缺不全,却都视为至宝。一本小人书的后面,总会排列着很多人的名字,前一个人还没有看完,后一个人已经在旁边等候,催促说“快点快点”。那些带给了孩子们无限想象的小人书,最后总不知道去了哪里,不知道在谁的手中丢失了。后来,小城市的街边有了小人书的摊点,这些摊点的老板都是一些老人,他们把上百本小人书摆放在木架上,让路过的每一个孩子都驻足围观,垂涎欲滴。那时候,他们每天下午一放下书包,就直奔这些树荫下的小人书摊点。 还有那时候的喇叭裤和牛仔裤,一个极宽一个极窄。喇叭裤比牛仔裤更早。那时候穿着喇叭裤总会引来异样的目光,牛仔裤更会让人指指点点,因为那时候的人们对这种从港台流行过来的奇异裤子视为洪水猛兽,人们认为只有流氓阿飞才会穿这样的裤子。没有想到的是,喇叭裤现在早就没有人穿了,而牛仔裤居然有着伏地魔一样的强大生命力,流行了这么多年,而且还会继续流行下去。 我来自农村,我关于少年的记忆除了部分与出生在小城市的迟刀重合外,我还有更多的他所没有感受到的记忆。那种红色的东方红拖拉机,雷霆万钧地碾过冰封的荒原,拖拉机后面的犁铧深深地刺进大地的胸膛,将沉睡一冬的土地像波浪一样翻卷出来,掩埋已久的地气带着温暖嘶嘶地冒出来,还带着泥土的芳香。我们一群小孩子,跟在拖拉机的后面,盼望着会有意外收获。被犁铧翻起的,还有一些动物的巢穴,那些在冬眠中快要苏醒过来的动物,突然暴露在初春的阳光下,睁开沉睡了一冬的眼睛,慌慌张张地向四面逃窜,有些甚至于跑到了我们的脚边,我们欢天喜地地追上去。这些动物,以田鼠居多,有时候还有兔子和獾。 还有黑白电视机。整个村庄里只有一台那样的14寸黑白电视机,是城里的亲戚买了彩电后就把黑白电视送给这位农村亲戚的。我在《暗访传销窝点》中写到了福海妈,福海妈是每天晚上全村第一个坐在电视机前面的人,风雨无阻,雷打不动。那时候的电视机前总要围满全村的人,前面的坐在地上,后面的站在地上,更后面的站在凳子上,来得最晚的人,就只能从人群的缝隙中看了,总是看不到整个画面。那时候的农村一年才能看到一部电影,还是《渡江侦察记》、《苦菜花》、《闪闪的红星》这类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的说教意味极为浓烈的电影,而电视机里面的画面天天不同,情节紧张激烈,就连广告都显得精彩纷呈。“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一缕浓香,一片真情,南方黑芝麻糊……”“活力28,沙市日化……” 有时候,我们还会说起一些上学时候的趣事,那时候我们上初中,经常有一些小地痞来学校里骚扰学生,也有一些不好好学习的学生和街上的地痞混在一起。初中的学生分为住校生和走读生。住校生都是偏远地区的学生,而走读生都是乡镇上的学生。走读生感觉自己比住校生高人一等,他们的穿衣也比我们这些住校生要好,他们穿着的确良和的卡、凡立丁,这是那时候的料子衣服,只有有钱人家才穿的起,凡立丁的裤子很软和,走起路来,呼啦啦地,像刮过一阵风,感觉很有面子;而我们住校生都是一身粗布衣服,个别家境条件好的,会穿上洋布衣服。住校生都只有一身衣服,这一身衣服就要穿一周,周末回家“背镆”的时候才能洗,所以,我们这些住校生身上总发着一种酸菜的味道,那些走读生坐在我们身边,总要故意掩着鼻子,以表示他们是乡镇上的人,他们家庭条件好,他们有钱。 住校生一周回家一次,每次来学校的时候,背上都背着一个布袋,布袋里装着馍,那是一周的干粮,我们那里的人把这叫“背馍”。馍布袋里并不全是馍,还有红薯,还有一点辣子,和装在罐头瓶子里的野菜。 那时候全班只有我和红旗家最穷,红旗和我整天吃红薯,难得吃一次馍。红薯产量极高,一亩可以产一万斤,而那时候的小麦一亩只有二三百斤,所以,上面就鼓励农民大量栽种红薯。红薯刚吃的时候好吃,而吃多了后就胃里发酸,还大量放屁,很快就感到肚子空空如也。那时候,我和红旗的同桌都是女生,我们上课的时候,一直想放屁,又不好意思,就竭力忍受着,摇晃着身子,等到下课铃声一响,我们就争先恐后地跑到厕所里……有一天春节,我和红旗都从工作的城市回到了家乡,回忆起艰苦求学的故事,心酸得掉下眼泪来。红旗后来考上名牌大学,又考上了博士,后来还参加了神五神六的设计,属于国家尖端人才。 我想起来有一天晚上,我和红旗去街道上逛。那个乡镇的街道只有一条街,几十米长,几间卖杂货的店铺,再就是医院、邮电所、信用社、乡政府,可是,在我们的眼中,这就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这也是当时的我和红旗到过的最远的地方,我们都是一直到考上高中后,才第一次来到县城。我们为县城的高楼大厦而深深震惊,更惊叹于在县城白天还能看电影。 那天晚上,我们在街道上转悠的时候,突然就被几个小地痞拦住了,他们向我们要钱,我说:“没有钱。”红旗也说:“没有钱。”小地痞就开始搜身,结果,在红旗身上搜到了一毛钱,一个小地痞踢了红旗一脚,说:“没有钱?这是什么?一点都不诚实,你老师怎么教育你的?”[/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