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投稿]
[转贴]
图 标:
[CODE]引用梦在远方于2010/8/2 11:27:00说道: ]------[85]---- 曼谷闲话------ 晚饭后,时间尚早,天还大亮,我没事就一个人在宾馆四周大街小巷转悠开了。到异国他乡白相,在大城市,一般是很安全的,别害怕。教你一个小诀窍,宾馆前台一般都有一只名片盒,里面放有该宾馆的地址电话等各种信息的宾馆名片,揣一片在手,就无后顾之忧了。你转昏了头,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只须扬手招一出租车,哈罗一声上车,递上名片,司机就会平安送你回到宾馆,只要照计价器上显示的数字付款就可以了。只是车至宾馆大门,门童上来为你打开车门,恭敬引你入内,别忘了付小费就是了。一般也就一个美金,象老梦类即非款爷,偶尔为之,也是付得起的。另请注意,准备另钱,小费是没有找零的,你若给他一百美金,他也照单全收,也就一句谢谢而已。你收获十秒钟快意,换来一整天懊恼。这事老梦做过,有一次在伊斯坦布尔打的,车费才合二美金,小费倒甩了一张十美金的,谁叫我看花了眼,我肉痛了好久呢。 宾馆在城郊接合部,走不多远,就是低矮零乱的贫民居住的房屋了。这里的环境就差远了,路边水沟里流淌着微黄的污水,纸屑落叶破塑料袋在乱飞,空中有一股淡淡的酸味。许多人在外乘凉,人或坐或躺,眼或开或闭,一付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神态,幸福着呢。一个老头子朝我友好地笑着,我饶有兴趣走近他家,他还是面慈目善满脸友好。我知道天底下小百姓的心是相通的,你走进去看看也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于是我走到他门口,探头向里张望。嗬,就两间破板房,前面一间是起居室兼厨房,有一只象我们这里的行灶一样的烧杂柴的灶具立在墙角。里面一间就一张床,铺着凉席,未见蚊帐。我不知这里有无蚊子否?估计很少。床的一角堆着几件衣服,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了。曼谷终年炎热,人有几件替换的衣裤就够了,故未见衣柜等家具。不象我们这里,春夏秋冬四季服装俱要,霜雪雨风各类装备齐全。老梦算是十年一贯制的了,衣服以穿破为淘汰标准,也不讲究,老婆给我归归类,在衣柜也有一大隔呢。家当颇少,但屋傍却停着一辆我们谓之皮卡的汽车,不知是否他家的。 远远看到两个小和尚在跚跚走来,手里拿着钵,就是类似大碗的器物,在化斋呢。泰国是佛国,前面我讲过是全民皆佛,男人都要当一个阶段和尚。和尚是人生必修的一个功课,化斋是一门必学的技能。只有当过或长几年,或短几月的和尚,吃过百家斋饭的人,才能称为真正的男子汉。远看一个人拿勺子倒什么东西在他们钵里,小和尚在诺诺恭谢。 和尚出外要饭,即化斋是天经地义的。即便是普通百姓,要饭其实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大事情,实际上是古往今来民间百姓相携相济共度难关的一种方式罢了。解放前或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困难时期,出外要饭度难关的真不少呢。那时是真要饭,叫化子上门倚在门口,嘴里叫舍舍,就是要人施舍一口饭吃。现在则不同了,叫要钱了。这样就叫人真假难分了,听说有人以此为职业了,还能发发小财呢。 老梦乃心慈情善之人,无力达济天下,总也想尽力周济几人。比如也曾涉足希望工程,陕西江西等地稍稍扶持过几个学生。但经常出门在外,遇见要钱之人颇多,若见之即施,也感有点力不从心。况若给他钱供他回去造楼房,也有点不甘心。故我逐摸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好手好脚,一脸苦相,地状写得阅之泪落襟前的,一毛不拔。怯怯地叫一声,大哥大叔,能否给一碗饭吃的,即刻领其到饭店小吃摊什么的,任其饱餐一顿,全部买单。不愿去,只说给几块钱吧,我自己去买的,回一句,我也饿着呢,咱们各便吧。当然若是真有残疾之人,老梦一般是会破费一点的。 想想这个社会不同的人啊,有时真一言难尽。一次在南京,晚饭后一个人在街头游逛,远处传来凄凉的胡琴声和一个小女孩纯真的童声。走近一看,一个腿有残疾的小女孩在其父亲的胡琴伴奏下,在寒风中颤颤巍巍地唱着民间歌谣。缩着脖子,打着寒颤的我,不由心生怜悯,掏口袋要摸个五块十块聊助有无。掏口袋欲助之的动作己做出,孰料袋中无零钱,于是抽出一张五十元的,放在小女孩面前罐中。小女孩父亲见之,连忙停拉,扯过小女孩叫道,这是你未见过的大钱,快向大伯跪下嗑头!小女孩真颤颤跪下,我大惊,连忙掉转屁股,落荒而逃!这人啊,这钱啊,现在想想心里还有一种说不清的滋味! 化斋的和尚渐渐远去,我继续在游荡。 一家小杂货店挂着隆鑫的中文招牌,我走过去,用普通话和店主,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攀谈起来。老头是广东人,勉强能用普通话交谈,从其结结巴巴的语言和手势中得知,他父亲从广东来此谋生,他从小在泰国长大,承继父业以这个小杂货店为生。 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行动。一是闯关东,七八百万山东人闯过山海关或穿过渤海,来到东北,开启东三省一片新天地。二是走西口,几十万山西人或孤身或拖儿带女走过西口,西去北上内蒙古河套平原漠北草地等,谋安身立命之所在。三是下南洋,粤闽等省南方沿海居民远涉重洋,来到东南亚诸国,异国他乡,艰难度日。这三次移民大潮的背景都是本土无法生存,才冒死外出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恋乡情结最重的民族,以前有一说法叫家有一口饭,打死不外出。北上南下西去东走的人们,在外稍有成就,就讲究衣锦还乡,叶落归根。你看如广东开平一带的华侨,在外辛辛苦苦挣了钱,即刻汇回国内,造高高大大坚坚固固的雕楼,傲视乡野,荣耀故里,渐成风尚。不意间雕楼越造越多,越造越高,越造越大,越造越精致,越造越漂亮,造成了现今的候选世界文化遗产。不过现在的年轻人不同了,现在是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闯荡天下。 当年下南洋的先人们,颠沛流离到达异国他乡后,凭着自己的勤劳勇敢,从做苦力,做小生意开始,渐渐在异国立住脚头,渐至均有所业绩,成了所在国的中坚力量。现在东南亚各国,据说华人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华人经济要占百分之八十左右,成了当地举足轻重的法码。渐渐渗入上层建筑,掌握国家大权。你看菲律宾总统,新加坡总理,泰国总理等都有华人血统,咱中国人,并不窝囊啊!异国他乡的华人,生根开花繁衍生息,形成了今天三四千万人的规模。 和隆鑫小老板瞎聊着,知道他十年前曾回过一次广东故里,他从未见过面的亲戚乡邻都以为他是大老板呢。他也死撑面子,半个月花掉了五年的积蓄。谁知道他曼谷的百货公司就是二个门面的小店,象老梦在中国一样,他在泰国也是底层平民百姓啊。由此可知真发达的华侨毕竟是少数,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国内是艰难度日,在国外是度日艰难,真可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啊! 告别隆鑫,还是瞎逛。透露一个小秘密,在泰国街头白相,扩展至东南亚诸国,凡见中文招牌的商店,必为中国人所开。凡大型百货商店,十之八九为中国人所开。进去必能找到汉语沟通之人,有事可求得帮助。切记切记。 [/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