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投稿]
[转贴]
图 标:
[CODE]引用yesnono于2010/10/21 10:50:00说道: 接下来出场的是郑和! [IMG]http://tupian.youabc.com/photo/yesnono/cqwm/6yvq.jpg[/IMG] [IMG]http://tupian.youabc.com/photo/yesnono/cqwm/bldj.jpg[/IMG] 这姓郑的有两大牛人,一个是郑和,一个是郑成功。很多人还将这两个人混为一谈,疑惑这两个名字背后的人是不是一个人。可见,我们的历史老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我们的学生上了10来年的历史可竟然还将郑和和郑成功搅和到一起,真的是可悲啊!所以说,中国的历史教育是很失败的。 这两个人都是明朝人,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这名字乡土气息相当浓郁)。后来做了太监,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这郑成功就不一样了,郑成功(1624年-1662年),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请大家注意这二位的生卒年月,错了200多年,能是一个人吗?连兄弟都不可能。最重要的是,郑和这个名字是改过的,人家本姓马,不姓郑。 不过问题又来了,这回族博物馆里,为什么摆放着郑和的雕像呢? 原因有二。一,郑和是回族人。第二,郑和对伊斯兰文化的传播是有贡献的。伊斯兰教自唐宋传入中国后便迅速发展形成中国伊斯兰文化。郑和下西洋的年代,儒家文化在中国占统治地位。云南民族学院教授王子华认为,郑和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既“才负经纬,文通孔孟”,又坚守着伊斯兰文化阵地。他在奉使西洋30年间,将儒家和伊斯兰两种文化集于一身,并在实践中进行有机的调和。他每次出使西洋都有伊斯兰活动,均得到朝廷的认可,这大大提高了伊斯兰文化的知名度,促进国人对伊斯兰文化的了解和汉文化对于伊斯兰文化的认同。 在王子华看来,郑和下西洋将伊斯兰教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礼仪、山川地理、物产气候、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介绍到国内,开阔了中国穆斯林的眼界。比如,随行者马欢著的《灜涯胜览》、费信著的《星槎胜览》、巩珍著的《西洋番国志》为国人正确认识伊斯兰世界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马欢等7人受郑和派遣到麦加朝觐,在完成朝觐功课的同时摹绘了《克尔白图》,带回国上奏朝廷,对中国伊斯兰文化影响重大而深远。 另一方面,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肖宪博士认为,郑和下西洋极大地推动了伊斯兰教在东南亚海岛地区的发展和传播。 所以,郑和的雕塑出现在回族博物馆里时合情合理的。不可否认,虽然郑和是太监,但郑和绝对是中国最牛最伟大的太监,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论出身不论官职,只要是对民族发展做了贡献的,都会成为民族英雄,都会得到后人景仰。而同样,不论出身不论官职,只要是做了不利于民族发展的人,都会遭世人唾骂,遗臭万年。目前的中国,具有遗臭万年能力的人那可是相当多的。 [/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