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投稿]
[转贴]
图 标:
[CODE]引用yesnono于2010/10/21 11:11:00说道: 博物馆中还有一个人的雕塑,那就是马本斋! [IMG]http://tupian.youabc.com/photo/yesnono/cqwm/4ul4.jpg[/IMG] 马本斋这个人的名气还是有的,因为他也是英雄,我们的历史老师讲授历史之后,我记住了他的名字,记住了他是回族抗日英雄,就完了。我估计还有不少人已经将这个历史知识又原封不动地还给了历史老师。这正是中国历史教育的可悲之处,学到最后,学生们都不愿要,都还给老师。 这就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的几位历史老师。印象最深的历史老师是高中的,初中的历史老师已经印象模糊到不知是几位或是长什么样了,只能依稀记得好像是个女的。可悲啊!我们记住的都是班主任、语文、数学、英语这样主课的老师,而复课老师都是过眼云烟,都忘记了。这算不算是另一种偏科呢? 高中历史老师的印象之所以深是因为她是我们班主任,至于历史课,照本宣科,没什么其他的了,上课就是记笔记,有的甚至都不用记,在课本上画一画就OK了。最后因为分班,我们班被拆了,她也就不当班主任了。这个我是在一入校就看出来的,一共6个班,别的班的班主任要么是主课老师,要么就是牛老师,唯独她是个复课而且实力还不怎么强的,到时候高三分班,不拆我们班拆哪个班啊?而且这个老师最大的悲哀之处在于,班被拆之后,所有被分到其他班的同学竟然都和后来这个班的班主任关系超好,她早已经被我们遗忘了,尽管她是我们两年的班主任。现在,我回学校看望的老师就是后来的班主任,至于这个历史老师,不知和她有什么话题可聊的,而且她和学生的关系也有很大距离。我觉得,老师最大的悲哀就是被学生遗忘。显然,她做到了。 说了很多和马本斋无关的。现在说说马本斋,算是补补历史课。 马本斋(1901~1944),原名马守清,回族,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 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并在各大清真寺帮助“回民抗战建国会”组织伊斯兰小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日寇对冀中根据地的扫荡中,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消灭土匪武装第六路。回民支队威震冀中平原,有“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 1940年,马本斋指挥部队使用围点打援战法取得衡水康庄战争的胜利,又组织精干的小分队巧取深县榆科伪军据点,巩固了队伍。1941年,为了招降马本斋,消灭回民支队,日军血洗东辛庄后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日军对马母威逼利诱,让她写劝降信说服儿子“归顺皇军”,享受“荣华富贵”,但马母坚贞不屈,为了不让敌人利用自己牵制儿子,马母痛骂汉奸,并以绝食的方式进行抗争,最后光荣牺牲。得知母亲牺牲的消息,马本斋强忍悲痛写下“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宁为玉碎洁无瑕,烽火辉映丹心花。贤母魂归浩气在,岂容日寇践中华!”的壮语。 1942年6月,马本斋率回民支队转移到冀鲁豫边区。后任八路军冀鲁豫第三军分区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采用游击战术,率部在冀鲁豫平原上进行了大小数百次的战斗,取得了“反扫荡”战斗的多次胜利。他勇谋兼备,注意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民族平等政策,在冀鲁豫地区为粉碎日军扫荡、建立巩固的抗日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马本斋营养不良,积劳成疾,突发急性肺炎,1944年2月7日在山东省莘县不幸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今河南濮阳县小屯村),终年43 岁。 [/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