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灌水]
[分享]
[贴图]
[视频]
[讨论]
[搞笑]
[小说连载]
图 标:
[CODE]引用馒头于2010/12/15 20:15:00说道: 曾在卫立煌长官部工作过的远征军老兵张子文说,即使到了1943年,日军的作战能力仍然很强,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下,即使像200师这样的精锐部队,也才能与日军打一个平手。而普通的部队,六七个师也不一定能够对付日军的一个师团。200师,是中国当时机械化最高的部队,它的师长是抗日英雄戴安澜。 在缅甸战场上,日军一个师团大约15000-20000人,三个师团就是5万人左右。国军是10万人。10万人正面抗击5万人,连战连胜,战绩相当不错。 可是,形同鬼魅的56师团在远征军的背后猛插一刀,国军惨败。56师团来自于北九州,那里民风剽悍,好勇斗狠。 那时候,缅甸战场上还遍布缅奸。 狡猾的日本人一向重视宣传,他们在缅甸宣传说“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不是欧洲人的亚洲,要把欧洲人赶出去。”于是,缅奸们给日本人带路,为日本人送信。当远征军来到缅甸的时候,他们又说“中国人是想把英国人迎进来,把中国人赶出去。”于是缅奸们更为踊跃,他们向日本报告远征军的每一步动向,而对日军的动向却守口如瓶。 所以,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与其说是败在战术上,不如说是败在情报上,败在群众工作上。 远征军惨败,日军随后掩杀。远征军分成了两支,在美国受过西方教育的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带着自己的部队进入印度,几乎没有遭受什么损失。而更多的部队跟随受过中国“忠君爱国”传统教育的杜聿明穿越亘古无人的缅北野人山,一定要回到祖国。蚂蝗、饥饿、疾病、瘴气、野人……吞噬者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结果,五万将士被茫茫的丛林淹没,包括抗日时期最著名的战将戴安澜。 几十年后,云南省腾冲县有一些人,自费来到野人山收集远征军的的遗物,在一个原始部落里,他们还看到了当地土人用远征军头盖骨做成的饮水器具,和用远征军肋骨雕刻的饰物。 日军一路追杀远征军,进入了云南,来到了惠通桥边。惠通桥,是架在怒江上的一座吊桥。 败兵和百姓乱纷纷地挤上了惠通桥,日军的先遣部队穿着便衣也混在百姓队伍中挤上了惠通桥。 惠通桥一失,日军就会从云南进入四川,进而攻占重庆,这是当时进入重庆的最简捷的一条路。 中华民族的命运,就维系在一座摇摇晃晃的桥上。 就在这时候,极富戏剧的一幕出现了。 一辆大卡车驶上惠通桥,要逆行过桥,守桥的宪兵不答应,车主不听指挥,宪兵抽打了车主两耳光,让他将车辆倒回去。车主在倒车时,与后面车辆发生碰撞,致使桥面堵塞。宪兵要求将卡车推到怒江里,车主又哭又闹。宪兵气愤不过,将车主拉到岸边,一通枪响,车主死了。 就是这一通乱枪改写了历史。身着便衣来到桥头的日军以为自己的行踪被发现了,从衣服里抽出枪支就打,宪兵们这才发现日军已经冲到了桥头,便点燃了导火索,引燃了预先埋好的炸药,一声巨响,惠通桥飞上天。 桥那边的日军看到惠通桥被炸,就划着皮筏子,或者跳进水中拼命凫水过来。刚好此时36师从后方赶过来,将渡过河岸的日军又赶进了怒江里,稳住了阵脚。此后,中日双方隔江而望,直到两年后远征军大反攻。 怒江,愤怒之河,成为阻挡日军北进的唯一天堑。 北进不成,日军只能西征。 西征两条路,一条是长江水道,一条是川盐小道。 川盐小道其实就不是道路,它是几百年来盐夫们踩在丛山峻岭中留下的印痕。清代民国时期,重庆云阳县出产井盐,而鄂西没有食盐,要吃盐只能依赖川盐。沿着长江顺流而下,井盐就可以顺利地来到鄂西,然而,运盐的船只要课以极高的赋税。在过去,盐业是政府主要的财政收税项目,古代的盐运使都是油水丰厚的官职。百姓吃不起政府提供的食盐,怎么办?就吃私盐,没有上税的食盐,就叫私盐。专门从事私盐运输的人,就叫贩私盐。从古代到民国,贩私盐的人层出不穷,瓦岗寨的程咬金是贩私盐的,共和国元帅贺老总也是贩私盐的,两把菜刀闹革命,贺老总带着子侄们砍杀的,就是盐税官。 想想看,这样一条穿行在丛山峻岭的,只供盐夫们行走的羊肠小道,又如何能够供千军万马和重炮坦克通行。 所以,走长江水道,是当时日军唯一的选择。 全面抗战直到现在,已经过了6个年头,日军仍然无法攻下重庆。 日本侵略中国,处心积虑,蓄谋已久,用40年的时间准备,虎视眈眈,磨刀霍霍。强邻在侧,而我们那时候内战不休,内耗不断。 日本看到这种情形,叫嚣只用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占领中国。可是,日本千算万算,算经济实力,算军事实力,算国内形势,唯独没有算中华民族的性格,中华民族的性格是韧性十足,愈搓愈强,愈到民族危难时,愈能迸发出极大的能量,所以,当世界上所有古老民族都灭亡后,唯独中华民族还屹立不倒。 日本只看到了当时内战不断,军阀割据,没有看到当外辱强加于身时,中华民族便会空前团结。 日本失算了。 芦沟桥事变后的第二天,与蒋介石纷争多年,势同水火的刘湘即电呈蒋介石,吁请全国总动员,一致对外。一月后,刘湘飞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会上各方主战主和,莫衷一是,刘湘慷慨陈词2小时誓词道:“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 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带病亲征,幕僚劝他留在四川,刘湘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后,川军40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再以后,四川每年向前方输送青壮军人,人数居全国之冠。而抗战8年中,四川共提供了300万人的兵源充实前线部队。 1938年1月,刘湘在抗日前线病发身亡。死前他激勉川军将士:“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在鄂西会战,日军同样没有想到,这些饥寒交迫、连饭都吃不饱的士兵,为什么会有这样高昂的斗志。 关于鄂西会战,能够找到的资料很少,如果不是2010年鄂西的一场大雨,人们永远也无法想象当时的将士是在一种怎样严酷的环境中作战。 也许是冥冥之中有一种天意,一场大雨解开了鄂西会战的谜底,让人们认识了这些英烈们。 [/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