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灌水]
[分享]
[贴图]
[视频]
[讨论]
[搞笑]
[小说连载]
图 标:
[CODE]引用馒头于2010/12/29 22:20:00说道: 【2-9】 八年抗战中,日本人根本就没有完全占领中国,包括占领时间最早最长的东北。日本兵力有限,从弹丸岛屿来到泱泱大国,就像蛤蟆掉进池塘里,再扑腾也到不了岸边。日军前方后方捉襟见肘,顾头不顾腚。在日军占领区,国军、八路军、新四军的游击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袭扰,日军也付出过惨重的代价。比如,日军11军司令官冢田攻的座机,就是被国军游击队打下来的。 那时候,东北的很多敌后武装一直在抗争,抗联只是其中的一支武装,但是我们知道的好像只有抗联,根本就不知道还有更多的抗日武装。东北的敌后抗战一直是最艰苦卓绝的,因为那里驻扎的是日军最强悍的关东军,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关东军那时候有两个任务,一个是防范苏联和中国,一个是肃清境内抗日武装。 抗战老兵韩声涛说,应该让人们知道,东北坚持敌后抗战的,不仅仅只有抗联,还有很多敌后武装,他们的事迹同样悲壮。东北抗日武装里除了我们熟悉的杨靖宇等,还有我们不熟悉的赵洪文国等。 在东北,赵洪文国就是双枪老太婆的代名词。历史上的双枪老太婆一共有三个:一个是小说《红岩》中的双枪老太婆,一个是赵洪文国,还有一个是辛亥革命中的双枪老太婆杨紫霞。杨紫霞是安徽人,女扮男装,双手打枪,沿着张勋的辫子军逃跑路线一路追杀,解放后就泯然众人矣。三个双枪老太婆中,最为壮烈的,应该是赵洪文国。 赵洪文国就是“少年铁血军”首领赵侗的母亲,赵侗现在也被人们忘记了。 “少年铁血军”刚开始的时候,几乎全是辽宁的中小学生,后来发展到了11000人,有力地打击了日军。这支队伍的口号是:“用黑铁赤血之精神,采全民革命之手段,收复东北,振兴中国。”而赵洪文国更是一位奇人,她倾尽家产,招募勇士,购买枪支,刺杀日军。她被当时的国民政府称为“游击队之母”,冯玉祥称她为“女中豪杰”。解放后,她被逮捕,周恩来曾为她说清,但是当时的地方政府还是枪毙了她。 敌后抗战异常艰苦。 很多八路军老兵说,日军在扫荡的时候,都采用“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制造无人区,以有利于管理。因为战线拉得很长,日军病源严重不足,所以日军就大量使用伪军。伪军,一部分是汪精卫投降的皇协军,一部分是从朝鲜等占领区招募来的二鬼子。因为伪军战斗力不强,而武器装备却好于八路军,这些武器放在他们手中都糟蹋了,所以,八路每逢打仗,先打伪军。既打了胜仗,又补充了武器弹药。 很多人疑问,国军在正面战场苦苦抵挡日军,为什么八路军不参加正面抗战? 这是由八路军的武器决定的。八路军的破枪鸟铳是无法进行正面抵抗的,听抗战老八路说,那时候三个人才有一杆枪。八路军的武器决定了八路军只能在敌后打游击。 谈到敌后抗战,不能不提到冈村宁次这个老鬼子,这是一个老奸巨猾的鬼子,让我们的敌后抗战付出了惨重代价。 “三光政策”就是冈村宁次的发明,除此而外,这个老鬼子还发明了“特别挺进杀人队”和“囚笼战术”。 不能不说,这个老鬼子是一名反游击战专家。 “特别挺进杀人队”,就是由十几名或者几十名日军,化装成八路、农民,或者乞丐,操一口汉语,进行侦察和突然袭击,目标是八路军总部和各师师部。抗战时期,八路军牺牲烈士中,级别最高的是左权将军,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这就是拜“特别挺近杀人队”所赐。《亮剑》中有一支特别的鬼子小分队,身挂手雷,手握卡宾枪,打死了李云龙的妻子。一名老八路看了后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日军要是这样装扮,早就被识破了,那还不是送死。 那时候的老百姓觉悟很高,他们和八路真正是打成一片,水乳交融,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 我在《暗访十年》中,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抗战时候,晋西北的老百姓发现一队八路,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拿着汉阳造和马刀,对每个人都很客气,给房东老大娘担水劈柴打扫庭院,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 然而,这伙日军骑兵在细节上露出了马脚。 有一天,村庄一个拾粪老汉,看到那些高头大马的马粪摊在路上,就捡回家。那时候老百姓很穷,能够捡一坨粪回家就像捡到一块金元宝一样,粪是庄稼宝,这一坨粪可以多打半斤庄稼。拾粪老汉把马粪丢在粪堆上时发现,马粪里居然有苞米粒。那时候的老百姓都吃不饱肚子,谁舍得用苞米粒喂养牲口?那么这坨马粪肯定是军队的马拉的。可是也不对,八路军是穷人的军队,也舍不得用苞米粒喂养马匹。这个细心的拾粪老汉越想越不对劲,就把这种情况告诉了区小队,区小队又报告了县大队,县大队报告了正规军,一查,那一带没有作战任务,也不可能派出一队骑兵。这样,日军的便衣骑兵就露馅了。日军的马匹都是从日本本土用军舰运来的,日军都当成了宝贝,吃得好,顿顿是苞米粒,而我们的马吃的都是稻草,所以,日军的马匹都是高头大马,那时候的人叫大洋马。我们最好的蒙古马和河套马因为吃不好,也跑不过东洋马。 后来,这伙日军骑兵在根据地腹地被围歼。 一个馒头引发了一桩血案,一坨马粪葬送了一队骑兵。 这个故事是外公讲给我听的。 那么,“特别挺进杀人队”的马粪应该怎么处理?装起来带走。日本的马都宝贝得不得了,每匹马配有马粪兜。不相信?我说一件事情。东北被日军占领后,有一个日军中将,骑着高头大马来到树林里,他的马夫是一个中国人。马夫趁中将没有留意,从马粪兜里抽出手枪,三枪结果了中将的性命。他偷了一把手枪,就埋在马粪里。马夫打死中将后,涉水逃脱。可惜,三天后他被抓住了,折磨而死。 这名倒霉的日军中将叫楠木实隆。 [/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