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灌水]
[分享]
[贴图]
[视频]
[讨论]
[搞笑]
[小说连载]
图 标:
[CODE]引用馒头于2011/1/5 13:38:00说道: 【2-21】 印象中,日本鬼子一直很害怕中国军人的大刀,《大刀进行曲》中的第一句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29军的大刀队让鬼子闻风丧胆,57师的大刀也让鬼子惊慌不安,为什么会这样?日本鬼子不是不怕死吗?不是有武士道吗? 有一年,我在江苏见到了一名抗战老兵,他的话终于让我多年的困惑得到了解答。这名抗战老兵说,日本鬼子害怕大刀,不仅仅是怕死,而是害怕大刀砍下了他们的头颅。如果头颅被砍下,他们的灵魂就进不了靖国神社,而鬼子最看重的,就是死后能够进神社。 常德保卫战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日军在当时的电文中,以“凄绝”来形容这场战役。凄绝,可能是指日军成批成批地死亡,而又无法施救。日军有一封电文是这样写的:“此次攻防战激烈的程度,不禁让人想起南京攻防时,重庆军的战意,诚不可辱。” 在我们的印象中,南京保卫战是以惨败而告终,国军好像没有做出过什么抵抗。几乎所有的历史书籍都是这样说。然而,在这份电文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南京保卫战原来同常德保卫战一样惨烈。仔细想来,当时的政府怎么能轻易放弃首都南京?后来,我在一份资料中看到了当时国军仅有的战斗力最强的三个德械师:教导总队、87师、88师,在南京保卫战中都伤亡殆尽。我再次相信了南京保卫战不是像那么不负责任的无聊文人们写的那样。我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说假话呢?说句真话难道就那么难吗? 当三个德械师伤亡殆尽的时候,国军五大主力还没有登台亮相。 英国的《伦敦新闻纪事报》评论常德保卫战说:“在这城墙的战斗,日渐惨烈,甚至好像在欧洲中世纪时代那样,以手格手,以颊撞颊作殊死的血战。” 美国的《纽约时报》则报道说:“坟地掘得太浅了。过道行人都得要把桔皮捂在鼻尖上以避死尸的腐臭……” 英国报纸的“以手格手,以颊撞颊”非常形象地写出了肉搏战的惨烈。枪弹用完了,刺刀也折断了,双方只能用身体接触,那种“凄绝”的情景是几十年后的我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而美国报纸则形象地描述了战场的紧迫。死人都来不及掩埋,只能匆匆挖一个浅坑,死尸腐烂,中人欲呕。 当时,留在常德城里的,有两个外国人,一个是天主教神父王德纯,一个是美国记者爱泼斯坦。常德保卫战结束后,两个老外都写回忆录描述这场战争,爱泼斯坦写道:“唯一的援军是利用阵亡将士的军服,穿在稻草人身上,夜晚树在堡垒上,使日军望之犹如活人。” 常德早就成为一座死城,孤立无援,但是,57是仍旧在坚守。 后来,余程万在为《常德守城战纪实》所写的序言中写道,“冬11月初,倭寇集5个师团约10万余众之兵力,发动滨湖攻势。程万提师8千,奉命固守共16个昼夜,其间与敌作街巷争夺战者9昼夜。敌挟其优势武器,空炸、炮轰、毒攻,无所不用其极。我以有限人数、血肉之躯,与敌做殊死战……有一人使一人,有一枪使一枪,无枪则使刀矛或砖石木棒,与敌人死拼。直至弹尽粮绝,援救无望……” 这段文字读来让人潸然泪下,57师真的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力气,至死不降,然而,还是等不来救兵。 救兵在哪里? 救兵被日军三个整编师团拼命阻击,他们能够望见常德,但是走不近一步。 弹尽粮绝,援救无望,57师从战争开始的8000人,现在只剩下了500人,但还在坚守。 日军伤亡惨重,激战十日,仍然攻不进常德。 日本天皇闻听日军数万优势兵力,竟然无法攻占常德,极为恼怒,下令限日军第三师团两天内攻占常德,否则全体枪杀。 第三师团是日军最早的17个师团之一,天皇拿第三师团开刀,其意在于杀鸡骇猴,让第11军的其他师团惊恐。第三师团师团长山本三男向官兵训话时,涕泗交流,泣不成声,如丧考妣。攻不进常德,第三师团所有人就要玉碎了。 山本三男一想到第三师团全部被自杀,就惶惶然,戚戚然,当然比他妈死了还难受。[/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