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灌水]
[分享]
[贴图]
[视频]
[讨论]
[搞笑]
[小说连载]
图 标:
[CODE]引用庄子于2006/12/26 19:23:00说道: 作者:wangaqw [我们是害虫] 引自大洋网 三 网上关于对广东文化弱点的意见 但是在网上,同样找不到正儿八经的有深度的从反面角度看待广东文化的贴子,点击搜索“广东文化”或“广东没文化”关键词,头几贴一定是钟健夫先生和叶曙明先生的文章,在往下几页,说广东没文化的多是一些网友的片言只语,没有什么建设性。这也说明,在网上对广东文化的批评还多是一些主观的感受,包括一部份学者的体验与表述都比较独到,但还很少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和做精确的分析。目前我所找到的比较好的反思文章是丘树宏先生的《广东,离文化大省有多远》中关于广东人文弱势的见解: “开放兼容、勤勉尚义、务实开拓、敢为人先,这些都是突出、强大而特殊的广东人文优势,也是广东得以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广东的人文在它自身强大的优势照耀下,弱势也显得非常明显。广东的人文弱势集中体现在“小康自满”四个字上。其一,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如广东的“食文化”令人叹为观止,但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力,却明显的相形见绌;其二,急功近利,缺少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如经济发展不注重环境保护,城市建设不注重长远规划;其三,诸侯观念深厚,宁做鸡头,不为牛后。如产业整合力度小,资本运作阻力重重,地区割据严重;其四,重感性认知,轻理性提升。如有形的物质产品、品牌非常发达,而高尖端的科研及其理论成果,高品位的思想、精神、文化、政治与理论成果则是很不尽人意。”丘树宏先生接着又列举了广东人文弱势的几个表征:包括文化名人的稀缺、文化成果的窘况、文化产业发展还处在一个很初级的状态、文化物标的差距等等。 丘树宏先生所列举的人文弱势中的第二和第三点与宏观经济问题和城市规划建设有关,因为专业限制,我暂时不会多谈。第一和第四点,讲的是精神文化追求,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的深入谈论下去。 客观的看待事实,广东的文化在全国范围内不是最先进的,但也不是最落后的。不管怎么说,经济的富裕也是文化的一项标记,由经济推动的商业文化或经济行为的模式,由富裕带来的文化软硬件的建设,确也能反过来推动人类本身文明的发展。但是文化是多样性的,经济只是其中一个层面。按照绪论里庞朴先生关于文化的定义,我认为广东人在中层与、底层文化要素中还是有相当大的不足,也达不到李德顺先生所说的那种对于先进文化的要求。 四 动态文化与静态文化的理论 要比较彻底的剖析这样的观点,更好的认识发展观的文化与广东文化,还有必要引用一个文化学术理论---动态文化与静态文化。对此比较好的解释是:动态文化是以过程性的文化活动为核心指涉的文化概念;静态文化是以对象性的文化结果形式为核心的文化概念。(金民卿:《大众文化论》) 由于这种种理论的繁杂,梳理起来颇费一番功夫,不仅向读者解释时会十分的绕舌,连笔者自已去理解,也觉得有必要允许自已做转化性的阅读,避开文本中的范筹差异和语言歧义,在借用此概念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自已的思想体系,否则成天犯糊涂于文字迷宫中,连自已都说服不了,如何去说服别人? 按照自我的一种理论转化,我认为“动态文化与静态文化”应该与“文化”一样,存在着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静态文化是一种更多存在于人与物之间交流的活动,如个体阅读、欣赏艺术品等。狭义的动态文化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比较充份的活动,也就是俗话说动感比较强的文化,如体育、棋牌、舞蹈等。 广义的静态文化大体是存在于“现有的产品(包括物质与精神)”与“习惯性思维与生活”中的文化。动态文化在则指向于对文化的各种发扬、充实与变革。(还有一种中观的动静态文化,在第九节才论述) 广义的动态文化是模糊的,与静态文化的界线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某一形式的动态文化必须受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也就是说动态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停滞成为静态文化。而且也可以说,静态文化中总是包涵着动态性,除非承载这种文化的文明消失,否则这种文化总有动态性的,只是这种动态性的大小不同或方向不同而已。 所以动态文化与文化一样,都有好与坏的两个维度,并不能总成好的方面去看待,就像“资产阶级腐朽文化”与“犯罪亚文化”中的“文化”一样。动态文化如果是方向有误,社会就会转向失灵与混乱。如果是动态文化质与量不足,社会就停滞不前,不能跟上发展潮流。动态文化是人类不断适应新环境下的必然产物,静态文化是动态文化的基础,是一个社会的内核,是传承的对象。但使人和社会不断获得进步的,是动态文化,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件“产品”成为静态文化,如何使“产品”更好的为人服务,就是是动态文化。 五 对广东文化争论的一些看法 分析完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下面我对广东文化的各种争论做一些自已的理解判断。 首先我不会把广东有没有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做为有无文化的标志。在网上,我看不到哪一个真正的文化学者是从这个角度来评价广东文化的,也就是有一些网文,会因此而不屑广东文化,但我想这恰恰也是“没文化”的表现。名胜古迹是一种文化载体,但也只能是古代文化的载体,并不能在文化上代表今天居住在那里的人。名胜古迹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静态的文化,但如果能够善于保护和加以利用,为今人服务,这才是良性的动态文化。除了旅游经济外,名胜古迹在文化上的显在作用是可以激起当地人的思考与探索精神、带来审美上的愉悦与崇高感等等。但是名胜古迹说到底始终不能成为一个地方有无文化的标志,否则如果以后有地球人移民火星,那火星是否也会成为没文化的地方呢? 在钟健夫与叶曙明两位先生的文章里,都可以看到在下功夫历数广东文化名人的不遗余力与古代的名胜古迹一样,做为历史上的名流才士,也已是成为静态文化的一种,存在于历史长河之中,它只能代表过去,而不是现在,更不是将来,并不能成为文化的托大之词,中国如此,广东也是如此。 广东地处岭南,在南宋代以降由于移民的不断迁入由边缘的流放之地逐渐变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地区,在几百年间不可能不出现一些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名人,但是在清末之前,广东的优秀人物多是做为单个的个体而出现的,也就是依靠自已的个人努力,而不是依靠广东文化在整体上的创造性与前瞻性而成片带动的。如果要据此来评定文化的先进性,那么中国大部份的中国省份都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这是没什么意义的。 [/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