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灌水]
[分享]
[贴图]
[视频]
[讨论]
[搞笑]
[小说连载]
图 标:
[CODE]引用庄子于2006/12/26 19:25:00说道: 作者:wangaqw [我们是害虫] 引自大洋网 清末民初是广东最为抢眼的年代、鸦片战争后,从洪秀全到康有为、梁启超再到孙中山,这些广东人的呐喊与奋争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是他们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广东是清治时期中国不多的几个开放地区之一,贸易的自由与华人的出洋大潮,让西方文化思想首先在广东传播开来,广东近代成为中国改革与革命的策源地,有其历史必然性。广东在中国封闭时期,对中国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这是不容否认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广东曾拥有过这一段辉煌的历史而对现在广东文化的问题视而不见。 广东文化在清末民初直到二十年代达到了高潮,随着国民党政府的北伐成功与迁都南京,广东文化又成为地方文化,国民党反蒋派系在广东又一直与南京政府或明或暗的角力,使幅射能力进一步降低,从孙中山时期的全国革命中心又变成相对封闭的边缘文化,直到抗战、解放战争、国内建设,广东文化都是随着国内的大气候而走向相对衰落的。改革开放的广东大发展,有强力的源于中央最高领导层的政策推动,有着先天地理优势,面向大海、紧靠港澳。有人文优势,华侨华人众多、没有国企与官僚的负担。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恢复二十年代前那种创新、活力的精神气派。可以说,广东的发展从文化与社会结构的改变中得到的力量并不是很大。 广东被一些学者和外省人士认为是“文化沙漠”,并不是广东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差异问题,广东文化从来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份,与中原文化差异大一点,但也总没有大到外省人士理解不了并厌恶嘲讽的地步吧。广东的“文化沙漠”最大的问题所在,在前面引用的丘树宏先生文中以有论述,再补充一下,那就是文化在质的方面有两低---高雅文化的低迷与大众文化与低俗、在量的方面近年来硬件有长足发展,但由于质不能有效提高、硬件优势在启动良性的动态文化过程中的作用并不明显。如果不解决广东文化方面的问题,近年来还不会影响广东的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可能再有超越性发展。因此,省委省政府的建设“文化大省”的思路与决策是正确的。 高雅文化尤其是学术型文化、理论型文化、精英型的文艺文化,是带有反思性、启蒙性与前瞻性的文化。在文化的动态过程中,如果没有高雅文化的一席之地,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就会失去引导力量、精神抚慰与智力支持,没有了高雅文化的发展,那社会的发展就是凭着一时的外资优势与地理上的优势而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凭着自身的创造力与想像力能够调整完善出一个相对优化的社会结构发展起来的。 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并不是势不两立的文化,它们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也有各自的内容与对象观众。但是高雅文化是一种普遍需要经过训练与思考才能够进行创作与享受的文化,这就说明从高雅文化“进入”大众文化是相对较为容易方便的,从理论上来看,就是说大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高雅文化,大众文化需要高雅文化进行反哺与引导,丰富大众文化的内容,提高大众文化的水平,使其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以过于通俗的大众文化为主流,会使到高雅文化发展和相关的人才成长处于相对的静态文化状态,由于社会性的作用,人才只能选择溶入主流,在以吃喝玩乐为氛围的环境,最具创作力的人才很容易被埋没,或者坚持自我走向边缘化,这就是近年常说的“逆淘汰机制”。 叶曙明先生的文化中说:“广东人不喜欢谈论过于抽象的东西,纯逻辑的、形而上的、玄虚的话题,勾不起他们的兴致。他们关心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新鲜的鸡肉,与冰鲜鸡、急冻鸡的肉,他们一吃到嘴里就能分辨出来,但他们却分辨不出什么是美学的历史主义与理智主义。” 遗憾的是,吃鸡肉并不能吃出高雅文化来,吃鸡肉几十年,会吃出美食家,但吃不出文化大师、科技精英、心理学家,要让广东有超越性发展,没有这些人才,能够靠美食家打天下吗? 饮食,是大众文化中的一种,没有人会否认它的文化内涵。但归根结底,饮食是一种静态文化,动态性相当的弱,对人的起源说起,饮食中食品与吃喝方式的改变,是人类的重大进步,但对现代来说,单纯的吃喝并不能为人的进步带来多少益处。即便有国外的饮食可以带来一些新的文化---这是一种文化的动态反应,但动能与广泛性显然并不是很大,而且这种变化有时反倒具有一种不良的倾向,这个不良倾向问题且不多说,大家自可根据自身阅历去思索一番。 大凡在采访一些广东的地方领导与文化部门主管领导时,他们总会成不自觉的从静态文化的角度出发,列举很多饮食文化、历史名人文化、陶瓷文化、山水文化、戏曲文化等等。但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只把这些文化搞得丰富多彩些,就可以算是先进文化的话,那么好像在清朝时,这些文化在中国也是不差的,甚至比现在的中国做得更好也不在话下,但为什么中国的文化,会走到“魂不附体”(北大中文系教授王岳川语)的地步,再也撑不起中国的脊梁呢? [/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