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投稿]
[转贴]
图 标:
[CODE]引用落花无声于2007/1/10 17:45:00说道: 一路步行至此,已稍感疲惫兼有些少饥渴之意,于是我上“凯司令”的三楼咖啡厅消歇,选了一个临窗的座位,要了一杯浓浓的蓝山、几件精致的糕点。午后的阳光将法国梧桐的树影映在窗上,落地的玻璃将户外的喧嚣隔离,耳际缭绕着悠扬的琴声,眼中却俯视着窗外穿梭时尚的人流——“你在窗边看风景,同时也成为窗外人的风景”,不记得是谁的话,只是觉得很适合此时此地此意。 由“凯司令”再往东行些许,又是一处浮华堂皇的楼宇所在:梅陇镇广场,在恒隆广场未曾落成开业之前,此处即是沪上的消费皇朝,时尚名品云集、富贾云鬓咸至,一时无两,只是后来被更高档的恒隆广场分薄了不少风头。梅陇镇广场的客流明显比恒隆广场多了不少,可能在不久的以后,恒隆广场也会人流如鲫吧。不断涌现的高端消费场所,或许从一个侧面印证着今日上海渴望重塑昔日“东方巴黎”神话的迫切心愿。 但我已无心入内细究体味这里满眼光鲜的货品与人物了,也许对我来说,此等景象从初至上海的新鲜已转为视觉的疲惫,如频繁的盛宴上不断重复的燕窝鲍翅,对常至的食客已然了无新意。反而,与梅陇镇广场隔路相对的弄堂不由分说地吸引了我的脚步,信步而去,直入它的腹地。 与梅陇镇广场体现出的现代建筑的奢华装饰风格迥然不同,弄堂里的风貌犹如把人一下拉回到20余年前的时间状态,上海本地演化出来的典型“石库门”建筑格局与有着鲜明的西式风格的清水红砖墙洋楼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霜磨砺,反而更显其古朴弥新的独特意味,犹如历经了时间熟化的大家画作,淡了光鲜的油彩,积了历史的沉味,传载着它自己独有的时间信息,此番体会除非亲历难以言说。 弄堂里的上海生活也剥去了“大上海”画册式的精致外衣,还原出小市民阶层最本质的生活状态,从挽着菜篮子的老太、穿着朴素站在巷口拉着家常的中年阿姨,到随处可见的裁缝小店、为避点税钱躲进巷子里摆地摊的妇人,还有嚷着奶声奶气的上海腔互相追逐的小童和在公用水龙头前洗衣的上海阿叔。如此一切,和外面华丽而清朗的南京西路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城市脉络,但这里让我更觉亲切,或许奢靡上海背后的市井生活更易引起普通人的共鸣罢。 越过经历岁月打磨红黑杂色的瓦背,南京西路上的高楼巨厦探出半截身躯,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现着耀眼的光芒,仿似虎视眈眈地企望着这片数十年前留存至今的土地。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上海城区,让我不由想起当年那句红遍大江南北的歌词——“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里仍是中国心”,无论怎样,任何一座国际大都市总应该保留它最本质最原生的东西,而不是想方设法将其一一抹平。 从弄堂里兜了一圈出来就已到了虹翔百货的楼下,虹翔百货的背后就是吴江路休闲美食步行街。吴江路近几年也被打造成了上海的城市名片之一,将风味美食与休闲步行街结合起来,上海人是颇动了一番脑筋的。与其他很多城市也有的所谓小吃风味街的杂乱无序不同,吴江路经过了精心的整体规划和构建后,呈现出一种欧洲城镇的街道风情,中西美食共聚一街。时近黄昏,街灯初亮,与装饰堂皇的店内灯影交相映烁,街道上满是穿着入时、悠闲漫步的男女,风情万千,微凉的晚风吹过,日间积聚的大上海千般回味如水丝丝渗入心肺。 黄昏已至,手机适时响起,别处逛街的男女们告诉我到外滩的和平饭店开晚饭。于是拦了出租车,一路向东奔去,驶向外滩。 天已暗,夜上海的黄浦江两岸向每一个游客和过客尽情释放着这个城市融汇古今、繁华似锦的光芒,鲜花怒放般显露着城市的辉煌和富足。虽已不是第一次看,可每当置身于此刻此景、温馨艳美的气氛笼罩之下,仍是让人可以轻易忘却原来的生活,情不自禁迷失自我,不由自主且亢奋地溶入这城市的灯火,就象投盐于水,顷刻间就化得无影无踪,却还可以清晰地听见分解时“滋滋”的呻吟声吧。 正神游间,出租车司机浓浓上海腔的一声“先生,到了”,打断了思绪。于是给钱下车,外滩之夜光影耀目辉煌,我背着身后灯火繁烁的黄浦江夜色,走向身前富丽堂皇的和平饭店,怀着兴奋,去赶赴这一场夜上海的盛宴…… [/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