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投稿]
[转贴]
图 标:
[CODE]引用秋叶满地于2007/1/12 12:38:00说道: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它的主人是做了50多年两淮盐总的山西商人黄至筠。只要一提“个园”的来历,总少不了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还有袁枚的“月映竹成千个字”,其实黄至筠本人特别爱竹,自号“个园”,他是将自己的号作为园名。 个园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据说园中的竹子有60多种,但在我眼里,所有的竹子几乎都差不多:叶是碧绿的、狭长的,干是中空的、有结的,就象外国人看中国人一样,都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啊。如果不是下午特意赶来作陪的朋友丁提醒,我肯定也不会注意到龟甲竹——园中最奇特的竹子。“龟甲竹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凹凸有致,坚硬粗糙,与其他灵秀、俊逸的竹相比,少了份柔弱飘逸,多了些刚强与坚毅。秆基部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因为丁已经是摄影专家级别,最起码我是这么认为,所以,在他面前我不但不敢拍,甚至连相机也不敢往外拿,龟甲竹的奇特只能借用人家的文字来说说了。 几年前带着学生在导游的带领下也从竹海中间的小径走过,但那时只顾着照看学生根本没听到导游讲解的内容,除了满眼的绿,我好象再没别的印象。只记得当时看过竹子我们就直接进到写有“个园”的小圆门里看假山,可这一次朋友丁却带我们走了不同的路线,他说新修复的黄家古宅很值得一看。至于“新”是哪一年的“新”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对于我这个5、6年没去扬州的人来说,黄家宅院再古再旧也是新的景点。 传说个园鼎盛时期的住宅分别以“福、禄、寿、财、喜” 为主题,纵向排列,五路豪宅次第开,原有房屋二百多间。虽然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东、中、西三路,但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与奢华,印证着扬州盐商财力的雄富。我曾去过周庄的沈厅,那是江南首富沈万三家,所以在黄家大院的各个厅堂转悠的时候,我一直在暗暗把黄沈两家的房子和屋内的摆设作着对比,可能由于江南水乡的地域限制,更主要的还应该是时代发展的原因,当然还有年代久远的关系,沈厅没有黄宅的金碧辉煌和大气。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沈厅象小家碧玉,黄家是大家闺秀! 黄宅的多数地方新的让人无法接受,我觉得当初在修复的时候就应该给它设法做旧,弄点陈腐的味道出来,这样也可以让不知底细的外来游客有点历史的沧桑感。就因为感觉象是在参观影视城,我没有了拍照的欲望,直至看到被扬州人俗称“棺材巷”的西火巷。这个巷子长大约50多米,站在南端往北看,越来越窄,这可不是我们通常的错觉,它是真的南宽北窄。呵呵!怪不得叫“棺材巷”呢!好特别的一个地方哦!我一定要把它拍下来。在请教了丁“专家”后,我站在最南端面向北举起了相机,不巧的是有两位不象游客的老人正从南往北走,他们步履蹒跚,我等了一会,他们还没走出巷子。游完个园我还要去瘦西湖呢,时不我待啊!“咔嚓”一声,我按下了快门。有了两位老人的老宅总算有点沧桑的味道了,丁也觉得有老人的这张照片拍得不错。得到了“专家”的好评,不禁生出些许自信来,管他是否言不由衷呢,咱先偷着乐一回! [/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