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转贴]
[分享]
[景点]
[住宿]
[交通]
图 标:
[CODE]引用晕了晕了于2006/6/23 12:02:00说道: 东方旅游——其实说白了,我就是想说说中国的。朝鲜嘛,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附庸咱不说了。至于小日本,不提! 可以说,我们一出生,就融入到了中国传统的氛围。在很小时候我们就接触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后来大了些,我们的知识面扩展了,我们阅读了许多不管是课本上来的,还是课外书籍中的古人的游记。 记得坛子里似乎专门有个帖子是讨论古代游记的吧? 我们可以把中国的旅游发展氛围三个阶段。 [b]第一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b] 这之前,传统农耕文明的中国一直处于相对保守的态势之中。从奴隶制时代的夏朝开始,中国旅游事业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1、帝王巡视领土 这是古代中国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只不过其过程是由简而繁,哪次九五之尊的出游都是最为排场的。 2、钦差等官吏代表皇帝于各处视察 这个包括的就比较多了。比如,中国清代所谓的京官与流官制度,以及被贬的官员,被逼得官员等等。他们怀着或好或坏心情走在大江南北,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古中华的美貌。 3、诗人的流浪 说流浪可能并不贴切,我们只是打个比方。个人认为这种方式是中国旅游得以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诗经》开始我们就跟随着一个个完美的辞章走遍了三山五岳,牛人李白更是将壮游活动进行到底,使我们对其诗歌顶礼膜拜。 4、一切为了宗教 白马寺是怎么来的?唐僧走了多少路?鉴真和尚东渡了几回?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史实告诉我们宗教的力量在旅游中的作用。 5、传统节日与习惯 至今中国保留着大量的古代传统节日与习俗。比如烟花三月——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比如重阳节——你想到什么?再比如某些地域性的节日或活动定然会吸引大量人群的参与。它们对于旅游的贡献也不容小视。 6、商人!商人! 中国常常重农抑商,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是不可或缺的。这就到了商人阶层的出现。前一阵央视热播的《乔家大院》再创收视新高,那里说的就是商人的故事。他们带着家当远走他乡,不仅从南方往北方贩来了茶叶,同时也将“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秦淮河景色带到了不解烟雨风情的北方壮汉们。 [b]第二阶段:1840至1949[/b] 时间跨度太长,中国的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早期,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号召之下,大量的爱国青年们奔赴法兰西、东洋、美利坚、不列颠等地,学习先进技术,寻求改革方向,这已经成功揭开了中国境外游的热潮。 鸦片战周之后的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西方列强们打着门户开放的政策,策动着对这头任人欺打的肥狮子一次又一次的欺诈。当然啦,这个时候,国外不少群众也发现了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古老到必须用他们一生的时间去体会。因此,旅游家来了到了中国。 此时此刻,传教士们也发现了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大量信仰丧失的人群,这对于上帝而言是不可饶恕的错误。为了拨乱反正,肃清邪念,树立新的信仰,传教士们以迅雷之速登陆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b]第三阶段:1949年以后[/b] 解脱的日子到了,我们终于翻身做了主人。大生产、大建设,赶英超美,旅游业迅速发展了起来。 终于在全国人民的热切企盼之下,1954年中国国际旅行社成立了——它的成立不仅是一种政治宣誓,也是贴合国际形势的需求。 1964年,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挂盘成立。这个管理局就是当今国家旅游局的前身。 1974年,中国旅行社成立。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念的迅速扩展,中国大力加强了旅游事业的发展与建设。 HOHO,慢慢地就到了今天的样子。 今天的中国旅游究竟成了什么样子?你,比我清楚! OK,下课。有机会再给大家详细介绍。 谢谢各位滴支持,有钱地捧个钱场吧!请把money5元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偶会自己去拿的。 [/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