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其他]
图 标:
[CODE]引用一棵小草于2007/4/10 14:51:00说道: 1955年冬天,16岁的王竹报走出北京西城一座小小的四合院,同18名姐妹一起飞上蓝天,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空姐。这18姐妹把她们如诗如歌的青春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新中国的民航事业,在辽阔长天描绘了一道又一道的风景。 [B]秘招空姐[/B] 1955年9、10月间,新中国民航第一次招收空中乘务员,考虑到民航乘务员的工作性质,此次招收乘务员工作一律由各学校推荐品学兼优的应届初中毕业女生,而不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北京第十女子中学的王竹报,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学校推荐参加报考的。王竹报的父母是知识分子,他们对民航有相当的了解,因此,十分支持自己的女儿报考“空中乘务员”。于是王竹报拿着学校的推荐信和政审表报了名,很顺利地通过了面试和体检。 不久,王竹报等一批初选合格者被安排乘坐飞机,以此测试这些姑娘是否适应飞行。飞机不断的起飞、降落,再起飞、又降落,似乎存心要和这些如花似玉的姑娘们过不去,有的姑娘吐得一塌糊涂,泪流满面,从飞机上下来的时候,腿都软了。王竹报难受得头晕目眩,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第一次乘坐飞机的体验,从此将把她们的人生永远的与蓝天联系在一起。 1955年11月,中国民航首批18名空中乘务员正式到民航局报到,她们被集中在北京王府井民航局售票处后面的一个院子里进行集训,同吃同住,天天都在一起,虽说家都在北京,但是规定不准回家。由于没有任何训练设施,集训科目由苏联教师教这些姑娘学习俄语,同时,由“两航”起义人员给她们传授飞机乘务礼节、礼貌、站立行走姿态、配备服务用品的种类和方式以及历史、地理知识等。 回顾中国民航初建时期,那时我们没有先进的飞机,也没有充足而具有丰富经验的飞行员和乘务员,当时我们只有苏式伊尔14飞机和里二飞机,每架飞机上只派一名乘务员,各种理论知识、乘务员业务知识结业后,就一个人登机,独自开展乘务工作。飞机小,飞行的高度又低,气流不稳,时有颠簸,开展工作也是很艰难的。[/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