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灌水]
[分享]
[贴图]
[视频]
[讨论]
[搞笑]
[小说连载]
图 标:
[CODE]引用魑魅魍魉于2007/4/24 15:54:00说道: 阴云密密地压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样子,像种无声的催促。 众皆无言。 满室的蟒、帔、靠、褶亦沉默。 只有会计嬷嬷含混不清的祷告声配着弱而不息的胡琴声时断时续:“不要来,别来啦,这里没你的事儿,走开啦,走开……” 嬷嬷今年五十开外,头发早已半秃,却仍然一丝不苟地在脑后垂着条里面塞了楦子固而外头看着还倒还肥美的大辫子。每当她转身,辫子就活了一样地跟着探头探脑。 不知过了多久,辫子忽然一跳,嬷嬷转过身来,示意小宛:“开吧。” 小宛笑嘻嘻走上前,心里不无紧张。梅英的故事她从小就风踪萍影地听说过分, 说她是北京城头面收藏最丰的名伶,说她每套戏装收箱前都要三薰三晾,而每次上身前又必用花瓣装裹逾夜去除霉气,说她所有衣裳上的金银线都是真金白银织就,一件衣服六两金,美不胜收,贵不可言……但是戏行规矩,死于非命的伶人衣箱通常不再启用,只作文物收藏,除非有逼不得已的理由,否则绝不开箱。因此有些员工已经在剧院工作了半辈子,也从未有眼福见识过著名的梅英衣箱。 直至近日剧院戏目改革,一度失传的古剧《倩女离魂》被重新搬上舞台,由小宛的父亲、副团长水溶亲自操刀编剧——因老本子是南曲,京戏少有涉及,故而唱腔曲词都要重新改过。只是剧中旦角的行头竟然无人可以形容,只有个老戏迷赌咒发誓地说记得梅英曾经演过此剧,并有全套行头,于是小宛查遍剧院服装记录——这便是今天开箱的大前提了。 众目睽睽之下,小宛轻轻掸去真皮衣箱表面的积尘,飞灰四散,露出烙印的精致花纹,是一幅暗示性极强的春宫图——男人背对观众,露出背上张牙舞爪的龙虎纹身,栩栩如生,虽看不到人的正面,男性的阳刚霸气却早破图而出;女人香肩半裸,红衣初褪,正低头做含羞解带状。不脱比脱更诱惑。 小宛颇有兴趣地端详片刻,这才用钳子扭断连环锁——钥匙早已丢失了——双手着力将箱盖一掀—— 一股奇异的幽香扑面袭来,小宛只觉身上一寒,箱盖“扑”地又自动阖上了。众人 情不自禁,发出齐刷刷的一声微呼。 小宛纳闷地看一眼会计嬷嬷,笑笑说:“不好意思,没抬稳。” 定一定神,重新打开箱来,触目绚烂琳琅,耀眼生花,重重叠叠的锦衣绣襦静静地躺在箱底,并不因为年岁久远而失色。 小宛马上热泪盈眶了,总是这样,每每见到过于精致艳丽的戏衣,她都会衷心感 动,仿佛刚看了一场催人泪下的煽情电影。 她的生命信条是:没有东西是比戏装更令人眩惑的了。那不仅仅是色彩,是针线,是绫缎,是剪裁,更是风骨,是韵味,是音乐,是故事。 醉在纱香罗影里的她,会不自觉地迷失了自己,变得敏感忧伤,与平时判若两人。与其说这是一种艺术家的天份,倒不如说是少女的多愁善感还更来得体贴。 众人忍不住拥上前来,要看得更清楚些。小宛拿起最上层的一件中袖,随手展开,忽地一阵风过,只听“嘣”地一声,瞎子琴师的胡弦断了。 小宛愕然回头,正迎上瞎子混浊的眼,直勾勾地“瞪”着她,满脸惊疑地问:“你 们看到什么了?” “没看到什么呀。”小宛答。 瞎子不信地侧耳,凝神再问:“你们真没看见?” 小宛笑了:“我没看见,难道你看见了什么不成?” 不料瞎子一言不发,忽然踢翻凳子站起,挟着二胡转身便走,那样子,就好像见到了极可怕的事情一样。 小宛又惊又疑,四下里问人:“你们看见了吗?你们看见什么了吗?” 话音未落,房顶上一声巨雷炸响,积压了一上午的雨忽然间倾盆而下,竟似千军万马压地而来,席天卷地,气势惊人。 屋子里蓦地凉爽下来,大家面面相觑,都觉得心中坠坠,遍体生寒。 半晌,会计嬷嬷吞吞吐吐地道:“难道是梅……”话未出口,已经被众人眼中的惊 惶噤住了,警惕地四下里张望着,好像要在角落里找什么人似的。若说看见了什么,的确是什么也没见着;若说没看见,却又分明感觉到有什么事情发生了。都说盲眼人心里最明白,二胡师傅是持重的老人,不会平白无故哄吓人的。他说见着了什么,就一定见着了什么。 小宛犹自追问:“梅?是不是梅英?你们当真见鬼了?看见若梅英了?” 仿佛是回应她的问话,蓦地又是一阵雷声滚过屋檐,会计嬷嬷再也禁不住,“啊” 地一声,追着瞎子的后脚转身便跑,大辫子硬橛橛地在空中划了个折度奇怪的弧线,瞬时间消失在大门外。余下的人也都一哄而散,留下小宛,站在打开的衣箱前,醉在一箱的粉腻尘昏间,只觉怪不可言。 那是一套结合了“女帔”与“古装”特点杂糅创新的一种新式“云台衣”,绉缎,对襟,上为淡青小袄,下为鹅黄腰裙,外披直大领云肩绾风带,镶边阔袖带水袖,周身 以平金刺出云遮月图案——亦同普通的“枝子花”图型不同,对襟两侧图案并不对称, 而是浑然一体,合成一幅,做工之精美心思之灵动堪谓巧夺天工。 旁边更有一盛头面小箱,内里头花、面花、点翠、水钻、银泡、耳环、珠串、发 簪……一应俱全。 小宛点头赞叹,很显然,这套行头出自独家设计,而非承袭古本,便与梅兰芳所创 《洛神》的“示梦衣”、“戏波衣”,《太真外传》的“舞盘衣”、“骊宫衣”,《嫦娥奔月》的“采花衣”,《木兰从军》的“木兰甲”同理,那时的京城名伶很喜欢在一些古装戏的行头上自创一路风格,标新立异,争奇斗艳。这,也算是最早的服装设计了。只可惜,不知道这套“离魂衣”的原名该叫做什么?又为何后来不见有人模仿,至于失传? [/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