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投稿]
[转贴]
图 标:
[CODE]引用寂寞烤香菇于2007/5/9 12:44:00说道: 小教堂坐落在三洲港新地村北面山坡上,面临大海,雄立山巅,一览汪洋,景色优美。在中国而言,沙勿略的声誉为稍后的利玛窦的光芒所掩盖,然而沙勿略在天主教世界的声誉远在利玛窦之上。据说沙勿略死后,他的同行者及当地葡商合力将遗骸葬在此山上,但不久又起墓将遗体运往马六甲,在他死后的翌年12月遵其本人遗嘱,最终安葬于印度果阿的圣堂内。他的遗体最终于1554年3月15日运到果阿,几乎所有的人都来到港口迎接灵柩。教会也应民众之请,将遗体供奉三天,供民众瞻仰,然后厝于印度果阿的大教堂里。1614年11月3日,人们在果阿砍下方济各的右臂,并分成几部分,部分前臂运往罗马教堂;其余部分送给印度科钦和马六甲的耶稣会,另有部份则分给澳门耶稣会。封圣在即,一骨一骸,也成“圣物”;果然,1622年罗马教廷册封沙勿略为“圣人”。但如果上述史料属实的话,则这上川岛教堂内的墓冢恐怕只是空冢或衣冠冢而已。从来没有人想打开此墓穴去求证,我们绝对不要去打扰他。 我们由码头租车前往,途经路边的小村庄,看见不少当地居民门口张贴的大红对联竟然赫然写着“天主保佑”,看来沙勿略信奉的天主确实感化了这里的人们,真的不枉他的这次旅程。教堂为哥特式样,隐于树丛之间,露出一角尖顶,远望大有异域之风情。园内的一草一木,一柱一石,玲珑可爱,凭栏尽见碧海蓝天,渔帆点点。我带来的这些游客拿出随身携带来的吉他,在教堂里一起唱起了圣歌,浑厚的歌声在教堂内回荡,歌词我听不懂,大概是歌颂赞美这位伟大的先驱吧。在这种环境听这种音乐,有一种天籁之音的感觉,彷佛是来自天堂的召唤。 沙勿略的坟墓横卧在小教堂内,墓前立一块小石碑,上书“方济各沙勿略康熙三十八年”字样。此碑既小而不规整,碑文亦简约其辞。教堂后山上行一百余级,还有一座纪念碑,上立沙勿略深目隆鼻的雕像,高三米许,石质似汉白玉,碑刻汉葡铭文,汉文为:耶稣会士泰西圣人方济各沙勿略尔于大明嘉靖三十一年壬子之冬升天真迹崇祯十二年己卯众友立碑。崇祯十二年即公元1639年,沙勿略“封圣”既毕,而明朝也倾覆在即,传教活动不禁而驰,特别是南明的小朝廷,由上到下几乎全部受洗入教。 据资料之一的黄苏亚《上川岛方济各•沙勿略墓纪实》:1688年,一艘载有澳门总督维埃拉的船因遇风暴被迫在上川岛抛锚,船上一名科罗多的神父在上川岛上重修了沙勿略的墓碑。是年为康熙二十七年,未知与前述的康熙三十八年的墓前小碑有何关系。1698年,一艘法国船只又被迫在上川岛避风,船上乘客曾许愿要在该岛为沙勿略建立一间小教堂。于1700年经广东当局批准,耶稣会的特科蒂神父于同年六月在上川岛建成小教堂。此后仍有所维修扩建,我们今天所见的这座教堂乃是清同治八年即1869年定型的。 不管是方济各沙勿略,还是利马窦这些众多的后来者,都没有让皇帝和大部分的中国人皈依基督,毕竟道佛儒三家在中国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年代,渗透进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从中分一杯羹谈何容易。中国人曾经在那封闭的环境中形成天朝大国的自高自大与傲慢,让他们不想向他人学习。等到被洋人侵略怕了,意识到与西方的差距时,又变成急疾乱求医,慌忙开展洋务运动,结果还是没有学到什么好东西。 传教士所带来的信仰与文化,融合到原来的中华文化里,影响了近代中国人的生活,即使到现在仍在影响。他们曾经为封闭的中华帝国开启了一道门,但是我们始终没有从这门走出去。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冲突竟然演变成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带给我们一段屈辱的历史,此后不久的新文化运动让一部分中国人开始皈依了另外一位西方大儒,并导致1949年新的共和国成立――他的名字叫卡尔 • 马克思。 一九九八年六月于珠海 [/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