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转贴]
[分享]
[景点]
[住宿]
[交通]
图 标:
[CODE]引用海盗船长于2007/5/17 8:49:00说道: 18、兵团姑娘不对外 没有到过新疆的人,早已听说新疆有个“生产建设兵团”;到新疆旅游,自然也就想认识一下生产建设兵团。说兵团,话兵团,得从它的源头说起。 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宣告覆灭,全国除台湾省外都胜利解放了。当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的两个军在王震将军率领下进驻新疆,和原国民党起义部队、原三区革命的民族军在乌鲁木齐胜利会师。新疆省人民政府成立了,新疆开始了一个民族团结、和平建设的新时代。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开发边疆、保卫边疆做出了历史性的卓越贡献。在这支浩浩荡荡的大部队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立志报国的巾帼英雄,他们承着西去的列车,在高昂的歌声中,用青春谱写了壮丽的人生。20世纪50年代“八千湘女进天山”、一批批山东、河南、西川姑娘到新疆以及60年代上海、南京、天津、武汉支边青年通入塔里木、准噶尔盆地的历史,都成为生产建设兵团了展史上的光辉彩页。许许多多的内地姑娘,离开可爱的家乡,来到遥远而偏僻的边疆屯垦戌边,逐渐融入生产建设兵团的战斗生活洪流,随后大多数在这里找了对象、结婚安家。可以说,如果没有她们当年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今天。 谈起这段军垦历史,老兵团人至今还会记起五六十年代流传在民间的一段顺口溜:“兵团兵团三大怪:汽车上坡比下坡块,粗粮吃、细粮卖,兵团的姑娘不对外。”这里的第一句,说的是艰苦创业的兵团人崇尚勤俭节约,驾驶汽车走下坡路往往采取熄火滑行的方法,因而上坡路时往往采取熄火滑行的方法,因而上坡反而比下坡块。第二句说的是兵团人时刻不忘国家,尽量把细粮交售给国家,自己宁愿顿顿吃粗粮。在60年代初期因天灾人祸,国家遭受经济困难、人民缺吃少穿时期,兵团人的主食中90%都是包谷面、高梁面等粗粮杂粮。第三句说的是兵团的姑娘不愿嫁到外地去。通过这一点反映了兵团人热爱兵团,兵团姑娘更喜爱兵团中那些一身戎装,为边疆生产投入火热青春的小伙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至今已将近半个世纪了,当年创业的老一代官兵,如今都已鬓发斑斑,息迹林下。其中的“奶奶”辈,很多就是当年远离家乡、支援边疆的内地姑娘,他们同后来结合成亲的兵团男战友,曾经为遵从党的号召,为屯垦戍边、开发新疆、富国强民的事业,在天山南北的土地上艰苦奋斗,默默无闻的奉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正象人们常说的,新疆老一带军垦战士是“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他们的儿孙两代如今大部分仍战斗生活在兵团的农场、牧场、厂矿、企业中,继续发扬“老军垦”的优良传统作风,展示“新军垦”的知识才华、以改革开放精神,在更高层次上发展生产建设兵团的宏伟事业。他们的共同口号是“重塑兵团,再造兵团”![/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