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灌水]
[分享]
[贴图]
[视频]
[讨论]
[搞笑]
[小说连载]
图 标:
[CODE]引用亲果果于2007/5/28 17:21:00说道: 夏稚]:你真逗! [景皓]:夸我还是贬我? [夏稚]:你太太肯定很幸福。 [景皓]:何以见得? [夏稚]:拥有像你这样言谈幽默的好丈夫,是每个女人终其一生的梦想。 [景皓]:哎哟!坏了! [夏稚]:怎么了? [景皓]:你夸得我都飞起来了,脑袋在天花板上撞一大疙瘩。 [夏稚]:呵呵。 [景皓]:十级伤残哦!看来这辈子我是赖定你了,夏小姐你可要对我负责任——别怕,我饭量不大,一顿也就那么三五只大闹蟹,大半碗鱼翅捞饭,小半瓶轩尼诗而已。 [夏稚]:救命啊! [景皓]:怎么样,大灰狼脱下羊皮外套了吧?! [夏稚]:你太可爱了。 [景皓]:可怜没人爱? [夏稚]:没正经的,小心我T(踢)你! [景皓]:我得编稿了,改天聊? [夏稚]:改天聊。 景皓下线,他把夏稚的QQ号加入了自己的好友名录。没想到令男人们垂涎欲滴的夏稚非但不是烟视媚行的白痴级狐狸精,且是这般的善解人意,聪明剔透而又不着痕迹,与她聊天很舒散,很熨帖。 景皓一向中意智慧理智型的女性。 景皓是一个乐呵呵的胖子,毕业于北京的一所名校,收入丰厚,厨艺一流,衣领永远干干净净,但从不流连欢场。夏稚对景皓的夸赞并非无妄之词,景皓在报社是有口皆碑的极品老公,典型的住家男人。 “选丈夫,就要照景皓的标准,家世良好,脾性温和,疼惜老婆。”报社的老女人皆以他为蓝本,训导那帮连做梦都想穿着水晶鞋,一步登天嫁入豪门的未婚小姑娘们。 景皓哭笑不得。脾性温和,是的。疼惜老婆,是的。可是家世良好呢?不不不。景皓并没有殷实的家境、羽翼庇萌的爹娘,他自幼是受过苦头的。 景皓出生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的那一年,唐山大地震的那一年。姐姐年长他五岁,却已担负起守侯摇篮、看护弟弟的义务。 那时景皓的母亲不过三十余岁,已经衰老得如同一颗干瘪的核桃,头发焦枯、走路喘息不止,压根儿没功夫温柔慈爱地为一双儿女哼唱儿歌,更没功夫携着他们去欣赏原野中春暖花开的好景致。 在火柴厂当工人的母亲是忙碌的,忙得仓皇失措、踉踉跄跄,救火队员一般扑来扑去,处理着父亲一路闯下的种种祸事、种种糗事。 景皓的父亲是中学教师,教美术,也教音乐。父亲的绘画技艺和音乐修养都是三脚猫水准,这些不过是他的业余爱好。他术业有专攻,孜孜以求的专业是勾搭异性,从四五十岁风韵犹存的半老太太,到十六七岁娇嫩得一掐一把水的小丫头片子,凡入了他眼的,一个不剩,一网打尽。 景皓很小就知道,父亲是浪子。身为浪子的父亲,是全家的灾难。他与别的小孩子的父亲不一样。太不一样了。 相对未老先衰的母亲,父亲年轻得不可思议,他留着披肩长发,穿苹果牌的牛仔裤、确良花格衬衫,左肩背一副画架,右肩挎一把吉他,迈着华尔滋一般轻捷轻佻的步伐,吹着口哨,旁若无人地穿街过巷。 每每此时,街坊邻里就会对着他的背影指指戳戳,母亲们无一例外地告诫自家的小女孩子,千万不要搭理这条老淫棍,顺带地,千万不要搭理景皓。 “有其父,必有其子。”她们这样警告懵懵懂懂的女儿,仿佛穿着开裆裤、睡觉时时尿床的景皓已然是一枚一触摸即发的炸弹,与高大威猛的父亲有着同样等级的毁伤力。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父亲跟一位高二的女学生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两人弹吉他、看落阳、写情书,翻版着言情小说的情节。女学生深知这场恋情前是悬崖,后是深渊,她属意扮演朱丽叶,邀约景皓的风流父亲殉情。老男人贪生怕死,左推右挡,痴情的少女万念俱灰,服了两包耗子药,慷慨赴死——幸亏抢救及时,拣回了小命。 学校一怒之下,作出开除父亲公职的决定。景皓的母亲牵着年幼的儿女,一路求校长,求主任,希望能为父亲保留职位,哪怕是看大门、扫厕所。 “求求你们,发发慈悲,高抬贵手,好歹留下他,”母亲声泪俱下,“他一旦没了工作,更是为所欲为,我可怎么看得住他?!” 母亲的眼泪最终未能留住父亲的公职,而且这头风浪未息,那边父亲又顺手牵羊地睡了邻街一间杂货店的老板娘,被人家的丈夫光溜溜地堵在了被窝里。 景皓母子三人闻讯赶到时,父亲与他的露水情人已被赤身裸体地双双捆绑在门前的一棵大树上。人群蜂拥而至,兴致昂然地观看这对厚颜无耻的狗男女,将整条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戴了绿帽子的杂货店老板提出,景皓的父亲必须赔偿他一大笔名誉损失费,否则没完没了。母亲为着幼小的儿女纯洁而神圣的颜面,不得不息事宁人,迅速答允了杂货店老板无理的要求。 景皓一生一世无法忘记那个奇耻大辱的午后,母亲低垂着头,拖着沉重的步履,领着一丝不挂的男人,穿越无数讪笑的目光,就像穿越冬季苍茫的白雾抑或夏日无尽的暴雨。 父亲进了家门的第一件事,不是向妻儿忏悔,或是解释。他若无其事地穿上衣裤,照旧是牛仔裤与花格衬衫,一身浮华行头。他哼唱着流行小调,略弯着腰,用一把蘸水的梳子,对着五斗橱上残破的镜子,梳理一头惊涛骇浪的长发。 小小的景皓默不作声地注视着他,注视着这个兽性的恶魔,愤怒使景皓浑身战栗。他告诉自己,一切必须停止。停止。停止。 然后景皓突然就挥拳击打向他,不是小孩子撒娇撒泼的那种,而是狠毒的,成年人刻骨的失望与怨恨,抓他,咬他,甚至踢他的下体。 父亲先是发怔,继而一把提起他,左右开弓地抽他的脸。景皓拼命挣扎,以致彼此精疲力竭。母亲急赤白脸地赶来时,景皓满嘴是牙血,父亲浑身是抓痕。 那一年,景皓六岁。 五年后,母亲撒手人寰。留在墙上那张黑白遗照里的,已是一个皱纹横生的老女人,稀疏的头发,黄黄的牙齿,松垂的肌肤,没有血色的嘴唇—— 很多年以后,景皓才知道,母亲的祖籍在中缅边境的一个小乡镇,她离乡背井,阔别家人,阔别故土,跟随爱人前进的方向。在她有限的几页日记里,记载着无尽的怅惘与怀想,那里面,有大片大片的菠萝地,树下空气清新,光线暗淡。在远远的山坡上,有绿色的胡椒种植园,有浓浓的烟雾和热带丛林。 这个原本沉默而美好的女人,穷其毕生的爱与哀愁,跌跌撞撞地追随着一个绝情的花痴。坚守着一个摇摇欲坠的家。在她辞世以前,终于还清了杂货店老板的巨债,终于为景皓姐弟买回一台他们向往已久的12寸黑白电视机,终于花钱雇工匠在长年漏雨的屋顶铺陈了一层防水毡。 景皓明白,母亲是累死的。她日以继夜地糊着火柴盒,一分一厘地积攒着钱银,也积攒着她的羞耻。她过世时,瘦小得宛如一粒风干的葡萄,皱纹密布的脸孔只得巴掌大小。那个摧毁了她一生的男人并未陪伴在侧,他新近招惹上本地出名的女混混,两人叼着过滤嘴香烟,在手臂各刺一条青龙,而后骑着风驰电掣的摩托车,豪情万丈地远赴宁夏,游历戈壁滩。 “景皓,答应妈妈,等你长大了,要善待你的女人……”弥留状态的母亲,气若游丝地给儿子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景皓的父亲在妻子悲凉辞世后,没有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他没有丝毫的收敛,照旧打扮得淋漓尽致,以绘画和音乐的名义,拈花惹草。 他的家,在他靡乱的人生演出中,不过是狭小阴暗的后台,是他的更衣室,是他中场小憩的地方。他从不过问儿女的衣食冷暖——他不打骂他们,却也从不搭理他们,任凭他们自生自灭。 尽管缺乏父母的庇护,姐弟俩在亲戚微薄的接济下,仍然先后考取了国内著名的大学。他们秉承了母亲坚韧善良的品行,成长为健康明亮、品格纯正的青年——既拥抱物质生活,又体认精神世界,现实而又充满梦想,激情而又尊重世俗法则,精明而又宽容仁爱。 姐姐考托福拿到奖学金,出国留学,念完了土木工程的博士,紧接着嫁给了在美国做医生的德国男人,生下两个混血男孩,过得体面且富足。 这期间,他们的父亲,过气的花花公子,在多年的浪荡和放纵以后,失意了、厌倦了、疲惫了。他以炉火纯青的伎俩,搭上了一名薄有姿色的女子,展开了他的第二段婚姻。 继母与景皓的姐姐同岁,两厢见面,尴尬得要命。景皓所能做的,便是在礼貌地出席了父亲寒伧的婚宴后,从此疏远他,不再踏入家门半步。 父亲和继母都没有固定的薪水,穷困潦倒。排场却是父亲的命,为了蜜月旅行,他卖掉了栖身的陋室,倦游归来,只能租赁一间蟑螂成群、鼠患成灾的阁楼。滑稽的是,父亲依然油头粉面,出门前喷五块钱一大瓶的廉价香水,西装革履地来找景皓借钱,絮絮说着自己无钱医治的糖尿病,说着继母有两个月没尝过腥荤。 “您这身儿衣裳倒还笔挺。”景皓讽刺地打量着他。 “没钱买熨斗,用铝饭盒装上开水,一点一点地自个儿熨。”父亲面有得色。隔一会,又补充一句: “这法子是你妈妈发明的。” 他口中的妈妈,是他的后妻,坚贞重情的女人,跟景皓的母亲一般无辜。单单这一点,就足以引发景皓的恻隐之心。他怜悯那些女人,那些无端端跟了父亲的女人们。 景皓太了解父亲了,他热爱女人,但是对任何女人都不好,他跟女人的交往程序惊人地一致: [/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