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投稿]
[转贴]
图 标:
[CODE]引用快乐北极熊于2007/6/23 10:40:00说道: 1996年4月13日星期六凌晨4时45分,当我在黎明前的寒冷幽光中捆好登山钉时,我发现 自己终于站到了梦幻般的冰布脚下。 -- 一生经历过无数磨难的顽固的老登山者喜欢劝告年轻的门徒为了逃生要倾听自己“内心 的声音”。有许多故事是关于登山者因为窥察到大气中的某种不样征兆而执意留在自己 的睡袋里,因而躲过了一场将那些没有注意到征兆的人们一扫而光的大劫难。 -- 我不怀疑注意预感的潜在价值。当我等待罗布领路时,脚下的冰雪发出一串响亮的劈啪声,仿佛小树被折成了两段。我感到自己随每一声断裂和冰河移动所发出的隆险声而畏缩起来。我的内心胆小如鼠:它叫喊着说我就要死去。我每次系好登山靴的时候情形总是这样。我因此尽可能地无视我戏剧般的想象力而冷酷地跟随罗布向怪涎的蓝色迷宫走 去。 -- 虽然我从未到过像库巴这样令人毛骨依然的冰布,但我攀登过其它许多冰布。这些冰布大部分都是垂直、甚至是垂挂的路段。这些路段需要极高的使用冰斧和铁钉的技巧。库巴冰河显然不缺乏陡峭的冰面,但这些冰面都装备了梯子或绳索,亦或二者都有,因 此传统的攀冰工具和技巧是多余的。 -- 我很快就认识到,在珠穆朗蚂峰,甚至连绳索,这个造就登山者的精髓之物,都不是按由来已久的方法被使用的。一般来说,一个登山者总是用一条长150英尺的绳索将自己与另一名或另两名同伴系在一起,这样每个登山者都要直接对别人的生命负责。以这一方式提拉绳索是件非常严肃和切身的举动。然而在冰布,权宜之策使我们可以独立攀登而 无需以任何方式在身体上受制于人。 -- 默尔·道夫的夏尔巴人在冰布上从顶部至底部系了一条固定的绳索。我的腰间挂着一个 3英尺长、末端带弹簧扣的安全链。在这里,安全感不是来自将自己系于另一名队友,而是来自将自己扣在固定的绳索上并在上面滑动攀登。以这种方式进行攀登,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冰布上最危险的地段,并且无须将自己的生命交付给技巧和经验都是未知数的队友。事实上,在整个攀登过程中,我们从没有将自己的生命系在另一名队友手 中。 -- 虽然冰布不需要任何传统攀登技能,但却要求一整套崭新的技巧。例如,穿着挂着铁钉 的登山靴从摇摆的梯子的一端冲到另一端或者跨越深沟。一路上有许多这样的跨越,而 我总是适应不了。 -- 有一次在黎明前的薄雾中,我正试图在一架摇摆的梯子上保持平衡,小心冀冀地从一个弯曲的脚蹬横木上挪向下一个。突然,两边支撑梯子的冰雪如发生地震般抖动起来。稍后,附近高处的一个大冰塔崩塌下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我僵住了,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但是崩落的冰塔在左侧滚落了50码就不见了,没有造成任何破坏。等我用了几分 钟恢复镇静之后,我继续向梯子的另一端 只 逃去。 -- 冰河持续不断的、时常又是汹涌的流动给跨越每架梯子增添了不稳定性。当冰河运动时,裂缝有时会压缩,像夹牙签一样将梯子夹弯3有些时候裂缝可能扩大,使梯子悬在空中,只有两端虚虚地搭在坚实的冰面上。当下午的阳光将冰雪晒暖的时候,插在冰雪里做固定用的工具也变得不稳固起来。虽然每天都要维修,但在体重的作用下,任何一条固 定的绳索都有松动的危险。 -- 如果说冰布令人恐怖,但它同时也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当黎明洗尽天空中的黑暗,支离破碎的冰河呈现出一幅三维空间的美幻景色。温度是华氏6度。我的铁钉坚实地踏人冰河的外壳。沿着固定的路线,我漫步穿过林立着剔透的蓝色石笋的迷宫。陡峭的石壁与从冰河两侧压将而来的冰雪连在一起,高高的如邪恶之神的肩膀。由于环境的吸引和体力的消耗,我开始沉浸于攀登的乐趣之中。有一二个小时,我竞忘记了恐惧。 -- 在距1号营地还有四分之一路程时,霍尔在一个休息处评价说现在的冰布是他见过的最好状态:“这一季的路线简直就像高速路。”但只是位置有些高,在海拔19,000英尺。绳索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巨大的、摇摇欲坠的冰塔的底座。如13层楼般高大并呈30度角倾斜的冰塔在我们的头部隐约可见。路线沿一条天然小径陡然爬上悬垂的冰面:我们为了躲 避冰塔的令人恐怖的巨大重量而不得不攀越这个失去了平衡的堡垒。 -- 我渐渐明白安全是以速度为转移的。我以我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向较为安全的冰塔顶部冲 去。但由于尚未适应环境,所以我的最快步伐并不比爬行快多少。每迈出四五步,我就 不得不停下来,靠在绳索上,在苦涩、稀薄的空气中大口大口地喘气。 -- 在冰塔尚未倒塌之前,我到达了它的顶部。当我笨重地落在平坦的最高处时,我的呼吸几乎停止了,而我的心脏则像手提钻般跳动着。稍后,大约在早晨8时30分的时候,我越过最后一个冰塔到达了冰布的顶部。1号营地的安全感并没有带来思维上的宁静:我无法停止考虑那些在下面不远处不断地倾斜的冰板。事实上,要攀上珠穆朗玛峰的峰顶,我至少要7次从它摇摆的主体下走过。我想那些将之戏称为“耗牛之路”的登山者显然并没 有真正穿越过库巴冰布。 -- 在离开营地之前,罗布解释说,即使我们当中有人未能到达1号营地,我们也要在早晨1 0点整返回,以确保在中午的阳光将冰布照射得更不稳定之前返回大本营。在指定的时间里,只有罗布·霍尔、福兰克·菲施贝克、约翰·塔斯基、道格·汉森和我到达了1号营地。当罗布通过无线电宣布返回时,南比、斯徒尔特。哈钦森、贝克·韦瑟斯和洛·卡西希克由向导麦克·格鲁姆和安迪·哈里斯带领,仍停滞在距大本营垂直距离为200英尺 的范围内。 -- 我们首次看到彼此攀登的模样,并可以很好地评估在今后几周内将与之同舟共济的这些 人们的力量与弱点。56 岁的道格和约翰是队里最年长的人。他们看上去都很坚定。然而 福兰克,这位来自香港的带有绅士风度、说话轻声细语的出版商着实令人吃惊:带着从 前3次槟吕事攴迮实侵 所获得的悟性,他起程时表?得很稳健,然后?速前进;在到达 冰布顶端之际,他已默默地超过了所有的人,甚至连喘息仍很均匀。 --[/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