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投稿]
[转贴]
图 标:
[CODE]引用快乐北极熊于2007/6/23 10:41:00说道: 第七章 得不到的东西对一些人来讲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他们通常不是专家:他们的野心和梦想强大得足以扫除那些谨慎的人们所抱有的疑虑。决心和信心是他们最强大的武器。客气 地讲他们是古怪的,不客气地说,他们是疯子…… 珠穆朗玛峰吸引着属于她的人们。他们的攀登经验不是一穷二白,就是少得可怜——当然他们当中没有一人的经验可使攀登珠峰成为一种合情合理的目标。这些人具有三个共 同的特征:自信、坚定的决心和耐力。 沃尔特·昂斯沃思 ——摘自《珠穆朗玛峰》 我是怀着一种野心和决心成长起来的。没有它们,我可能会更快乐一些。我思考得很多 ,并形成了梦想者的神思。远方的高山总是使我着迷,吸引着我的灵魂。我无法肯定不 屈不挠可以创造怎样的奇迹,但我目标远大,而每一次碰壁使我更加坚定实现梦想的决 心。 厄尔·登曼 ——摘自《独上珠峰》 在1996年的春季,珠穆朗玛峰的山坡上吸引着众多梦想 6上者。许多攀登者的资历和我的一样浅薄,甚至更弱一些。当需要我们每个人审视自己的能力并将之同世界最高峰所提出的强大挑战相抗衡时,大本营中的一半人都显得虚弱无力。但这也许并不足为奇。珠穆朗玛峰一直如磁石般吸引着疯子、爱出风头的人、无望的浪漫主义者和那些对现实 举棋不定的人们。 1947年3月,一个名为厄尔·登曼的穷困潦倒的加拿大工程师到达了大吉岭。尽管他没有丝毫攀登经验也缺少进人中国西藏的官方允许,但他还是公开宣布了他攀登珠峰的企图 。不知他如何说服了两名夏尔巴人——达瓦和丹增与之同行。丹增,也就是后来随希拉里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那个人,已于1933年17岁的时候从尼泊尔迁到了大吉岭。那年春天,他本希望被一支由英国著名登山家埃里克·希普顿率领 的攀登峰顶的探险队雇佣,然而充满渴望的年轻夏尔巴人却落选了。 但是他留在了印度 ,而后被希普顿雇佣为1935年英国珠穆朗玛峰探险队成员。在他1947年同意随登曼攀登的时候,丹增已三次到达过珠峰。他后来承认,他从一开始就知道登曼的计划是愚蠢的 ,但无法拒绝珠穆朗玛峰的吸引:没有道理可言。首先,我们可能连中国西藏也无法进入。第二,如果我们进入西藏,作为向导的我们和登曼本人可能被扣留,那样我们会陷入巨大的麻烦。第三,我从来也不相信,即使我们到达了山峰,像我们这样的组合能够攀登它。第四,这个尝试非常危险。第五,登曼既没有支付我们优厚报酬,也没有支付我们亲属的意外抚恤金。’任何一个理智正常的人都会拒绝。但我不能。在我心里,我必须去。珠穆朗玛峰的吸引力强于 地球上的任何力量。 我和达瓦· 安格只商量了几分钟就做出决定。“好吧,”我告诉登 曼, “我们尽力而为。” 当这只小型登山队穿越西藏前往珠穆朗玛峰时,两个夏尔巴人开始渐渐地喜欢并尊敬起这位加拿大人。尽管他缺乏经验,但他们敬仰他的勇气和体力。值得称道的是,当他们站在珠峰的山坡上而面对现实的时候,登曼最终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在海拔22,000英尺处遭遇了一场暴风雪后,登曼承认了失败。这样,3个人在离开大吉岭5个星期后安全返 回。早于登曼13年的时候,一位名为莫里斯·威尔逊的忧郁而富有理想主义的英国人进行的 同样鲁莽的珠穆朗蚂蜂攀登却没有如此幸运。 被一种扭曲的拯救同胞的欲望所驱使,威 尔逊认为攀登珠峰将是向世人宣扬他的“人类的各种不幸都可通过上帝主宰的禁食和忠诚来治愈”的理论的最好途径。他炮制了一整套攀登计划:先驾驶小型飞机到西藏,然后在珠峰侧面紧急降落,最后从那里开始攀登。既不懂攀登也不懂飞行的事实并没有成 为莫里斯实行计划的阻碍。威尔逊购置了一架以织布为翅膀材料的、形似舞毒蛾的小飞机,并为之取名为“永远的争夺”。他学习了飞行基础知识。在以后的5个星期里,他在附近的小山丘中漫步以学习他认为应该掌握的攀登知识。然后在1933年5月,他驾驶着小飞机起飞,开始了途经开罗 、德黑兰和印度的珠穆朗玛峰之旅。 此时的威尔逊得到了相当多的媒体关注。他飞行至印度的普塔布,但没有得到飞越尼泊 尔的政府许可。他以 500美元的价格卖了飞机,从陆路行至大吉岭。他在那里末被允许进人西藏,但这也并不能阻挠他。1934年3月,他雇佣了三个夏尔巴人,将自己装扮成和尚模样,公然藐视了它国主权。他穿越了锡金的森林和干枯的西藏高地,秘密地行进了 300英里。 4月14日,他到达了珠穆朗玛峰的山脚。 沿东溶布冰河乱石丛生的冰雪而上,他最初进展得相当快。但对冰河流向的忽略使他很快陷入了困境。他不断地迷路,变得恼怒和精疲力竭。但他仍不肯放弃。到5月中旬,他到达了海拔21,000英尺处的东溶布冰河的顶部。在那里,他从埃里克· 希普顿1933年率领的那支未成功的探险队的隐匿处得到了一批食物和装备。从那时开始,埃里克开始攀登通往北山口的山坡,曾一度到达海拔22,700英尺的地方。然而当他来到一座可望而不可即的垂直的冰峰面前时,他不得不撤回希普顿的隐匿处。但他仍不肯 放弃。 5月2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这将是最后一搏,我感到我成功了。”然后他又一 次向上走去。一年以后,当希普顿重返珠穆朗玛峰时,他的探险队在北山口脚下的积雪中发现了威尔逊被冻僵的尸体。“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决定将他埋于裂缝之中。”查尔斯·沃伦写道 ——他是发现尸体的队员之一。“我们都脱帽致敬,每个人都很激动。我本以为自己对死亡已无动于衷;但此情此景,加之他毕竟和我们献身的是同一事业,他的悲剧对我们 来说有着切肤之痛。” 威尔逊和登曼在珠穆朗玛峰的山坡上的“壮举”在不断繁衍着——如我们一样能力不足的梦想者们。这一现象已招致了强烈的指责。但谁属于珠穆朗玛峰而谁不属于珠穆朗玛蜂的问题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简单。登山者支付重金参加向导探险队的事实本身也不能说明他或者她就不胜任。事实上,在1996年春天的珠穆朗玛峰探险队中,至少有两支队 伍拥有符合最严厉的衡量标准的喜马拉雅老手。 4月13日,当我在冰布顶部的1号营地等待队友的时候,一对来自费希尔的“疯狂山峰” 探险队的登山者以惊人的飞快步伐超过了我。其中之一是克利夫·舍恩宁,西雅图的建筑承包商和前美国滑雪队队员。他虽然非常强壮,但高山经验却非常有限。然而紧随其 后的是他的叔叔皮特· 舍恩宁,号称“活着的喜玛拉雅传奇”。皮特差2个月满69岁。他身穿破旧而褪色的名牌登山服,身材瘦长而略微驼背。他是在消 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重返喜玛拉雅的。 在1958年,他作为主力首次攀登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喀喇昆仑山脉的海拔26,470英尺的希登峰而创造了历史——美国登山者首次攀登的最高峰。然而更让皮特出名的是他在1953年的一次不成功的乔戈里峰攀登中所扮演的英 雄角色。这一年也是希拉里和丹增登临珠穆朗玛峰顶的那一年。 1953年皮特·舍思宁所在的那支8人探险队被一场猛烈的暴风雪围困在乔戈里峰上。当他们伺机向山顶发动冲击时,一名叫作阿特·吉尔基的队员发作了血栓性静脉炎 ——一种由高海拔引起的危及生命的血栓塞。舍恩宁和其他队员意识到只有将吉尔基迅速送至低处才能使他获得一线生机。他们在凛例的暴风雪中将他顺陡峭的山脊向下送。在海拔25 ,000英尺处,一位名叫乔治·贝尔的登山者突然滑倒,并将另外4人一齐拖倒。舍恩宁将绳索在肩头和冰斧上反复绕了几圈,竞一只手继续握住吉尔基,另一只手抓住了5个正在滑落的登山者而没使自己滚下山去。这是攀登史上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它将与 “系绳”这一攀登术语一起被人们永远地记住。[/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