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投稿]
[转贴]
图 标:
[CODE]引用快乐北极熊于2007/6/23 10:52:00说道: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我向下望去。下山的路令人毫无兴趣…··动了到达这 里,我们已付出太多的劳动、太多的不眠之夜和梦境。我们不 可能在下周末返回做再一次的尝试。如果我们现在下山,我 们的未来将被一个问题困扰着:那上面是怎样的呢? 托马斯·霍恩宾 --摘自《珠穆朗玛峰:西脊》 5月9日,星期四早晨,在3号营地经历了不眠之夜 后,我仍处于昏昏沉沉的状态,浑身软弱无力。我慢慢穿上衣服,融化了雪水,然后走出帐篷。等我背上背包、装上 登山铁钉后,队里的大多数队员已攀上绳索向4号营地进发了。令人惊讶的是,洛·卡西希克和福兰克·菲施贝克也 在其中,考虑到他俩头天晚上到达营地时的狼狈相,我原想他们肯定会放弃。"不错,坚持,伙计"我向他们大声喊道。 当我急速赶到队友中时,我低头看见另一支约有50人的探险队已攀着绳索跟上来了。领队的马上就赶上我了。 因为不想陷于交通雍塞中(那将会延长暴露在滚石袭击之下的时间),我于是加快脚步,向队伍的前列攀去。由 于只有一根绳索妮蜒伸展在"霍泽之脸"之上,想超过缓慢 的攀登者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每当我脱离绳索从别人身边移过时,安迪被坠石砸中 的情景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在此处,即使是一小块坠落的物体在我悬于绳索之上时击中我,就足以将我送入谷 底。此外,超越其他登山者不仅使人大伤脑筋,而且令人筋疲力尽。我像一辆极力要超过其它车辆但动力不足的汽 车,在令人难以忍受的长时间内一直将加速器猛踩到最大以便绕过所有的人。我的呼吸变得非常困难。我甚至担心 自己会在氧气罩内呕吐起来。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带着氧气瓶攀登。我用了一段时间 才渐渐习惯。虽然在海拔24,000英尺的高度使用氧气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我还是难于立刻就认识到这一点。 当我在超过了3位登山者后试图喘口气时,氧气罩竟然令我感到窒息。我从脸上扯下它,而实际上,没有了它,呼吸 更困难了。 当我越过以黄夹石和易碎的褐色石灰石而著称的黄色 地带时,我已经克服了重重困难,行进到了队伍的前面,并且能够以一种更惬意的步速前进了。我缓慢而沉稳地从左 侧穿越了"霍泽之脸"的顶部,然后攀登到被称作日内瓦山嘴的黑色片岩的前端。我终于掌握了使用氧气装置呼吸的 要领,并已经前行了1个多小时,赶到了离我最近的伙伴的前面。在珠穆朗玛峰1人独处是件难得的事,而我则有幸 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得到了这片刻的享受。 到达海拔25,900英尺处,我在山嘴的顶部停了下来, 喝了些水,然后欣赏起四周的风景:稀薄的空气清晰透明,鲜亮无比,使人觉得遥远的山峰也近得伸手可及。珠穆朗 玛峰的锥形峰顶隐隐呈现在飘浮的云雾中。透过照相机的远焦镜头,我眯缝着眼抬头观看东南山脊。我惊奇地发现 4个蚂蚁般大的人影在悄无声息地向南峰顶移动。我推断他们一定是黑山人的探险队员。如果他们登山成功,他们 将是今年首批到达顶峰的攀登者。这也意味着,我们一直听说的有关难以对付的深雪的传言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如 果他们到达了顶峰,也许我们也有条件到达了。但是现在,从山脊上吹起的鹅毛般的大雪是一种不祥之兆,而黑山人 却正在顶风冒雪地奋勇前进。 下午1点,我到达了南山口--我们向峰顶进攻的基 地。这里是一块在海拔26,000英尺处伸展开来的坚冰和巨砾的高原。它绵延在此起彼伏的霍泽和珠穆朗玛峰之间 的广阔的凹口地带,略成直角状,大约有4个足球场长、2 个足球场宽。山口的东边向江顺冰面以下下降了7,000英 尺进入了中国西藏,另一边下降4,000英尺进入了西谷。从峡谷边向后,在山口的最西边,4号营地的帐篷蹲踞在由 多个废弃的氧气罐围绕的一小块不毛之地上。如果在这个星球上还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苍凉、更不适合人居住的话, 我真希望永远不要看到它。 当气流遇到珠穆朗玛峰断层壁而被挤压通过南山口的 V形地带时,风加速到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山口的风实际上比撕扯峰顶的风更猛烈。这并不奇怪。在早春,经久 不息的飓风吹过山口,这正好说明为什么当邻近斜坡被积雪覆盖时,这地方却依然是岩石和冰块裸露的原因。这里 一切没有结冰的东西都被吹落到西藏一侧了。 当我走进4号营地时,6位夏尔巴人正在时速为50节 的暴风雪中奋力搭起帐篷。为了帮助他们,我把帐篷固定 在一些被丢弃的氧气罐下,而将这些氧气罐楔入我所不能 搬动的岩石下面。后来,我躲进帐篷等待我的队友,并暖和 我那快冻僵的手。 午后,天气更恶劣了。江布--费希尔的夏尔巴人队 长,表示可承担80磅的重量前进,其中约30磅物件是卫星电话及其配套的计算机部件:桑迪·皮特曼准备从海拔26, 000英尺处向因特网传送跟踪报道。我的最后一名队友在下午4时30分到达,而费希尔队伍的最后到达者则更晚。 这时,猛烈的暴风雪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天黑时,那些黑山人返回山口报告说,顶峰仍然上不去,他们已经返回到 希拉里台阶的下边。 对于计划在5小时内出发的我们,恶劣的天气和黑山 人的失败没有给我们带来好兆头。大家一到达山口就钻进 自己的尼龙睡袋里休息起来,风拍打帐篷的好似机关枪的 哒哒声和对未来的忧虑使大多数人毫无睡意。 我和斯徒尔特·哈钦森--年青的加拿大心脏病学家, 被安排在一个帐篷里。罗布、福兰克、麦克·格鲁姆、约翰· 塔斯基和南比在另一个帐篷。洛、贝克·韦瑟斯、安迪·哈里 斯和道格·汉森在第3个帐篷。当洛和他的伙伴们正在掩体内瞌睡时,一个陌生的喊声从大风中传来:"快让他进来, 否则他会死在外面的!"洛拉开帐篷门的拉链,顷刻,一个留着络腮胡子的男人瘫软在地上,他是布鲁斯·赫罗德--37 岁的和蔼可亲的南非队副领队,也是该队中惟一持有登山 运动证书的队员。 "布鲁斯的情况很糟,"洛回忆道,"他失控地哆嗦着,神 志不清,基本上不能自理。他体温非常低,几乎不能讲话。显然,他的队友们正在山口的什么地方或正在来山口的途 中,但他不知他们在什么地方,也不知怎样能找到他自己的帐篷。我们让他喝了些水,尽量使他暖和起来。" 道格的情况也不好,"道格的气色不好,"贝克回忆说, "他抱怨已经有几天没有睡觉和吃东西了。但他决意到时 用皮带束住装备攀登,这令我担忧,因为我非常了解他,那就是他曾经到达了顶峰下300英尺的高度后又不得不返 回。他为这个问题整整苦恼了一年。我的意思是说,这苦恼每天都在折磨着他。很显然,他不愿又一次被拒绝。他 坚持向顶峰挺进,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 那晚有50多人在山口宿营。在并排搭起的帐篷里,人 们身体靠在一起,然而一种奇特的孤独感像幽灵般盘旋在空中。狂风的轰鸣声使帐篷间的通话成为不可能的事。在 这块被上帝遗弃的地方,我感到在感情上、精神上和物质上都与周围的队友们隔绝开了。这是我以前在任何探险队里 从来没经历过的。我很悲哀地意识到:我们仅仅在名义上是一支队伍。虽然我们几小时后将会作为团体离开营地, 但登山时我们将作为个体去行动。没有绳索把我们连结起来,也没有忠诚感把我们维系在一起。每个人都将为他或 她自己而行事。我也不例外:比如,我真诚地希望道格登上顶峰,但如果他中途返回,我也要尽全力继续前行。[/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