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投稿]
[转贴]
图 标:
[CODE]引用快乐北极熊于2007/6/23 10:54:00说道: 约翰、斯徒尔特和洛返回处的巨大岩石台阶也就是固 定绳索结束的地方。从此处开始,路线沿冰雪覆盖的刃峰一直到南峰顶都呈现出陡峭的角度。当我于11时到达南 峰顶时,那里形成了又一个更糟糕的瓶颈地段。更高一点的地方,是垂直的希拉里石阶的切口,再稍上一点就是山顶 了。出于对景色的惊叹和长途跋涉的疲惫,我变得沉默不语了。我照了几张相片,然后坐下和向导安迪·哈里斯、尼 尔·贝德曼及阿那托列·布克瑞夫等待夏尔巴人在冻结着冰 雪的峰脊上固定绳索。 我注意到布克瑞夫像江布一样没有使用氧气。虽然这 位俄罗斯人曾两次不戴氧气登临山顶,江布曾3次登上山顶,但令我吃惊的是费希尔竟同意他们在作为向导攀登峰 顶时不使用氧气,因为这样做对他的顾客们来说是很不稳妥的。我还吃惊地发现布克瑞夫居然没有带背包。习惯 上,向导的背包里应该装有绳索、急救用品、裂缝救助装备。额外的衣服和其它一些在紧急情况下帮助顾客所需的用 品。布克瑞夫是我在所有山上所见到的第一个无视这些传 统的向导。 事后我了解到,布克瑞夫在离开4号营地时曾带了背 包和氧气瓶;他后来告诉我说,虽然他不打算使用氧气,但他还是带了一只氧气瓶以备在"体力不支"和峰顶上使用。 然而在到达平台的时候,他扔掉了背包,并让贝德曼替他背着氧气瓶、氧气罩和调节器。因为布克瑞夫没有使用氧气, 他决定将负重减至最轻以便在非常稀薄的空气中获得最大 的成功机会。 以时速20节行进的微风掠过山脊,将一缕积雪向远方 吹送过去,头顶的天空仍是湛蓝一片。当穿着羽绒服在海拔28,700英尺的太阳下闲逛并在缺氧而引起的麻木状态 下盯视着世界屋脊之时,我完全失去了时间概念。没有人注意到汪多吉和霍尔队伍里的另一名夏尔巴人诺布正与我 们坐在一起呷着茶而丝毫没有继续上行的意思。在大约 11时40分的时候,贝德曼终于开口问道:"晦,汪多吉,你 是继续固定绳索,还是另有打算?"汪多吉很爽快地回答了一声"不"--可能是因为没有费希尔队的夏尔巴人在那里 分担工作。 贝德曼对南峰顶聚集起来的人群渐感担忧。他建议由 他、哈里斯和布克瑞夫这3名向导亲自动手安装绳索。听到这些,我很快提出帮助他们。贝德曼从他的背包里掏出 150英尺长的一盘绳索,我从汪多吉那里抓住另一盘绳索,我、布克瑞夫和哈里斯于中午时分开始在峰脊上穿针引线 了。到完成为止,又一个小时已悄悄溜走。氧气瓶并不能使峰顶感觉起来如同海平面。当我在南峰顶攀登时,我的 调节器以每分钟两升的速度输送氧气,但每当我跨越完一级台阶,我还是不得不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三四口粗气。 然后我再迈开一步,接着不得不停下来再喘上几口气-- 这是我所能达到的最快步伐。因为我们的氧气装备提供的 是一种压缩气体和周围空气的混合物,所以在海拔29,000 英尺的地方使用氧气瓶的感觉与在海拔26,000英尺的地 方不使用氧气瓶相似。但氧气瓶还具有许多难以被量化的 优越性。 当我沿峰脊的刃部攀登并大口大口地向疲惫不堪的肺 部吸入氧气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奇妙而不合情理的平静。橡皮面罩外的世界虽历历在目,但并不真实,仿佛一部慢镜 头的电影在我的护目镜前闪动。我感到被麻醉和无拘无束的感觉。我完全与外界隔离开来。我不得不一遍遍地提醒 自己一切都处在危险之中,我将用生命偿付每一次跟册的 步履。 在南峰顶上攀登了半个小时之后,我到达了希拉里石 阶的脚下。作为所有攀登地形中最著名的险关之一,这里几乎垂直的40英尺高的岩石和冰雪让人看起来感到毛骨 惊然。但正如所有严肃的攀登者想做的那样,我非常想抓住绳子的"最前端"做领路人。但很显然,布克瑞夫、贝德曼 和哈里斯也都有同感。缺氧造成的思维混饨使我认为他们会同意一名顾客找当这令人垂涎的领队任务。 最终,我们当中惟-一名曾攀登过珠峰的高级向导布 克瑞夫获此殊荣。依靠贝德曼的帮助,布克瑞夭成功地征服了险关。由于进程缓慢,当他吃力地爬向石阶的顶部时, 我紧张地注意到了时间并担心我是否会用光氧气。我的第一瓶氧气于早晨7点钟在平台上消耗殆尽,大约维持了7 个小时。以此为标准,我在南峰顶上曾估算出我的第二瓶氧气将在下午2点钟用光。当时我愚蠢地认为我将有充足 的时间登上峰顶并返回南峰顶拿到第三瓶氧气。但现在已 经过了1点钟,我开始焦虑起来。 在石阶的顶部,我向贝德曼诉说了我的焦虑,并询问他 我是否可以暂停帮助他沿山脊固定最后一盘绳索而直奔峰 顶。"去吧,"他友好地说,"我来负责绳子的事。" 当我缓步登上通往山顶的最后几级台阶时,我有一种 沉于水下的感觉,生命以缓慢的速度前进。然后我发现自己带着空空的氧气瓶和一根残损的铝制勘察杆站在了一层 薄薄的呈楔面状的积雪上。没有更高的去处了。一串佛教的祈祷旗帜在风中猛烈地摇摆。在下面很远的地方,山的 另一侧是我从未见到的景观,干燥的西藏高原如一片无垠 的暗褐色泥土向地平线铺展开去。 登临珠峰峰顶本应激起一阵强烈的自鸣得意。在与种 种困难抗争之后,我终于实现了从孩提时代就立下的目标, 但我每一次自我陶醉的冲动都国对摆在面前的漫长而危险的下山路的忧虑而熄灭了。[/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