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投稿]
[转贴]
图 标:
[CODE]引用志向远大的驴于2007/7/20 9:18:00说道: 二、 墨脱D1 派镇至拉格 30公里 1、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6点半闹钟响了,我从床上一跃而起。外面已是天光大亮。我在走廊上做了几个蹲跳,发现身体竟然恢复得很好,腿只是微微地发酸。 背着行李下楼,老板娘也已经起床,很关切地又对我叮嘱一番,让我上山后一定要跟住别人,不要落下太远。我点头答应着,这关切来自这样一个萍水相逢的人,让我心里暖暖的。她吩咐她5岁的小儿子领我去吃早饭,那小孩子很懂事,一路用小手攥着我的一根手指,把我领到一个饭馆。 吃着早饭,老板娘也跟来了,告诉我她和司机说好了,会让我坐在货车的驾驶室里。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感谢她了,心想幸亏在她店里没太小气,房钱没跟她还价,还吃了几次她家的雅江鱼。我很愿意让自己喜欢的人赚到我的钱。 去松林口的大货车停在了饭馆门口时,却看见张小怪和他的同伴已经抢先占领了驾驶室。老板娘愣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我笑笑说没关系,在车斗里看风景也不错。踩着车轮爬进车斗时,老板娘在后面对车上的人大喊,你们拉他一下呀!一个很英俊的小伙子伸出手,把我拽了上去。 和老板娘挥手告别,车出了派镇,一路向上奔向雪山。车斗里堆满了张小怪的货物,烟酒,成捆的肉,还有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在那小伙子身边找了个空地坐下,四周弥漫着生肉的气味。 渐渐已是山深林密,派镇望不到了。货车在山路上剧烈颠簸,在陡坡上挣扎着一路向上,常有横在半空的树枝从上方掠过。车斗里的6个人坐低了身体,却不时被车凌空颠起。我全部的内脏都在翻腾,忍不住咒骂了几句。那几个人却没在乎,只看着我笑。 突然想起还没给她发个短信,赶忙掏出手机,还好仍有一格信号,赶忙写了句“上路了”,发给了她。不一会儿回信到了,“。。。。。。”。捧着手机微笑了半晌,一时忘了颠簸的痛苦。行至前方的那座雪山下,我就会和她失去联系,不知道她是否依然能感受到我的思念。 旁边的小伙子递过一根烟,我道了谢点上,和那小伙子聊了聊。他说他是藏族人,在一号桥边开了个木棚做生意,这次是来派镇背货物回去。我看了看他旁边的货物,一个背架上,摞着高高的一堆,啤酒,方便面,火腿肠,还有康师傅绿茶。这小伙子不到20岁,很典型的山里人,心地单纯,性情和善,和这样的人同行让人愉快。第三天到达一号桥后我曾去他的店里坐了坐,吃了碗方便面,还在纸上记下了他的名字,可惜那张纸片当天就被雨水泡烂了。我暂且就叫他一号桥男孩吧。车上还有四个门巴人,岁数看起来也是20岁左右,另外一个是在拉格开木棚的四川人。 一个多小时里被颠得七荤八素,货车终于到了松林口,司机下车每人收了20块钱。跳下车来看这松林口,果然名副其实,上下皆是苍翠茂密的松林,一望无际。抬头仰望,我看到了多雄拉雪峰,山顶白雪皑皑,在遥远的上方高高耸立,看上去有些高不可攀,而今天我们要翻越的就是那里。 松林口有个木棚,卖些食品和烟酒,供来往墨脱的行人歇脚休息。令人惊讶的是,就在这四无人烟的地方,打理木棚的竟然是个十分秀丽纤巧的女孩,容貌像是四川人。山上十分寒冷,我和司机等人挤在木棚里的火堆前取暖,没顾得上问这女孩的来历。松林口这个地名却因为这美女,在记忆里增色不少。 那司机自称名叫根地,走墨脱的人大都坐过他的车,他也因此变成了名人,很多游记提到过他。根地很自豪地说,王强第二次进墨脱的时候,就是他做的背夫。我们还聊到了5月24日死在山上的那个女孩,他说他见过那女孩,她在出事前还在这个木棚里住过,一边指着里屋的窗边说,她就是在那里休息的。我看着他手指的那个地方,沉默着,不知前方的路上,等待我的会是什么,不过,我无所谓。 根地问我找到背夫没有,我说让张小怪的马给我驮着。他点点头,说现在背夫不好找,他们派镇的人都富了,如果从事伐木或者木材运输每天可以赚好几百,没人愿意再当背夫。 说到那女孩让屋里气氛有些沉重,我走出门外,在一段横在地上的原木上坐下,看远近的风景。恰好有当地人在林中伐木,电锯的呼啸声中,一颗颗高大的松树眼睁睁地在不远处哗啦啦倒下,让人莫名奇妙地有些怅然。 张小怪从墨脱带出的马队放在山上不远处的地方,不一会儿赶了过来。其实马队中只有一匹马,其它都是骡子,据说走山路骡子比马更有耐力。张小怪和他的伙伴把一堆货物熟练地捆上驮凳,我的背包被放在了唯一的那匹马身上。 上路了,6个墨脱人走在前面,我在中间,后面是张小怪和他的马队,朝着雪峰的方向,沿小路攀援而上。我把包挪到背后,刀挂在腰间,拄着一根登山杖,紧紧跟住前面的墨脱人。昨天我估计也许会跟不上他们,会有自己一个人走的情况,所以把路上可能用到的东西都放在自己的小包里了。这小包只有10多斤,我是整个队伍中负重最轻的人,其次是张小怪,他背着30斤左右的啤酒。负重最大的是那个一号桥男孩,背架上的货物高高的超出头顶,估计会有80斤以上。 茂密的松林在身后渐渐远了,周围的景色越来越空阔苍凉,回头时,发现自己已是在高处俯瞰远近群山。 我低头拄杖,调匀呼吸,凝神感觉着身体的状况,尽量让脚步跟上呼吸的节奏,让身体慢慢地适应这高山上的行走。昨天的一天徒步,虽然消耗了我的体力储备,此时让我的大腿越来越酸痛,但是有个意外的收获,就是提前一天让我的心肺适应了高强度的运动状态,这让我很庆幸。人体的肌肉可以强迫,而内脏是没有办法长时间超负荷运转的。上山时我一路都在猛烈的心跳中剧烈地呼吸着,但在翻过多雄拉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没有出现内脏的极限状态。 眼前渐渐地只剩下乱石路,在顺着山脊向雪峰的方向回转。几个墨脱人步伐稳健,开始时走得不是很快,看来他们很会分配体力。我原想跟住驮着我行李的那匹马,却发现马队的行进节奏不是很规律,走走停停,忽快忽慢,这样其实很浪费体力。于是赶到前面,跟着那六个墨脱小伙子走。 走在我前面的是一号桥男孩,能看出来他在80多斤的重负下走得比较吃力,不时把背架靠在岩石上休息。我想到眼前这个男孩还不到20岁,就要为了生活经历这样的痛苦路程,心里不由得生出一股同情。坐下休息时,我们俩吸着烟聊天,原来他父亲是藏人,母亲是门巴人,他很早就辍学了,不怎么识字,只能靠在一号桥边开个木棚挣点钱,所有的货物都需要这样一趟趟从派镇背过去。我问他为什么不考虑去外面打工?比如去派镇,或者八一,拉萨?他摇头说不敢出去,自己不识字,不知道能干什么工作。 乱石路上的攀爬,越来越高的海拔,已经让我有些体力不支,大腿越来越酸痛,我越来越频繁地停下喝水。此时一号桥男孩背着80斤货物却竟然越走越快,不久就在前面走远了。我往嘴里塞了几颗她给我买的巧克力,嚼了嚼胡乱咽下,也加快了脚步。 一个多小时后,雪层突然出现在眼前,山顶近了。仰望中,广袤的积雪一直延伸到山顶,这里就是在松林口遥望过的雪峰。这是一个冰雪的世界,白茫茫无边无沿,只有些黑色的巨石矗立在雪中,一片荒凉的美丽,壮观而肃杀。强劲的山风从侧面不断刮来,我被汗水浸透的衣衫贴在身上,寒冷刺骨。 山上前两天下过雪,道路已经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看不到路。好在那些门巴小伙子走在前面,盯住他们就不至于走错方向。我本想顺着他们的脚印走,但是有些地方是冰层或者冻土,没留下什么脚印,所以我必须记住他们的方位。他们的身影遥遥望去变成了几个小小的黑点,在宽广的雪坡上慢慢蠕动着。白雪的反光非常刺眼,我带上墨镜,远远地盯住那几个小黑点,把他们附近的几块巨石当作参照物,记下了路的方向。 雪地的松软处没过小腿,在上面行走非常吃力。坚硬处又非常滑,需要用鞋一步踢出一个脚窝,格外耗费体力。登山杖帮我的大忙,它就像我的第三条腿,在五六十度的雪坡上,几次在我即将滑落的时候支撑住了我。 爬上几个陡坡,我已经满身雪沫,狼狈不堪了。坐在雪地上休息了一下,发现身后的马队已经跟上来了。看着身后的陡坡,很为这些骡马担心,一旦在雪坡上滑倒,它们那巨大的体重,会不会让它们滚下山去?没想到这些矮小的生长在山地的骡子和马,却是爬雪坡的高手,四蹄灵巧的很,竟然很轻易地爬了上来。 抬眼看前面的几个墨脱人,他们已经走出很远,那几个小黑点马上要消失在山顶的雪线边缘了,赶忙起身追赶。一路躲着雪窝,在雪地上尽力寻找他们的脚印。这一段的风景出乎意料,我看到了数个小小的冰湖,清冷地在冰层下随风荡漾,我照例去用手试了试水温,冰冷刺骨。最让我惊讶的是,在这雪峰的极处,散布着的几处小块冻土上,竟然开满了一种鲜艳的红色小花,在四周白茫茫的雪地映衬下,红得扎眼,娇艳无比。 前方要过的,是一个向左倾斜着的大雪坡,几个墨脱人刚才是从这个斜坡的中间横穿过去的,远远望去,那大角度的倾斜,和几百米下的坡下雪谷,让人心生惧意。我越来越佩服那几个小伙子,他们背负着几十斤的货物,依然还能在这满是积雪的斜坡上保持住身体平衡。走上斜坡前,不敢马虎,把包挪到胸前以便降低重心。沿着坡上的脚印,低下身拄着登山杖,一路走得小心翼翼,尽力保持身体平衡,不敢有丝毫走神。我很清楚,一旦有闪失,滑下陡峭的雪谷,我的墨脱之路或者人生之路就会在此完结。[/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