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灌水]
[分享]
[贴图]
[视频]
[讨论]
[搞笑]
[小说连载]
图 标:
[CODE]引用沙驼于2007/8/16 17:33:00说道: 全民参与飞速成长 该网站受到读者的欢迎程度出乎意料。维基没有在其它媒体上做过广告,只是一些媒体在报道中提到过几次。例如,技术网站亮点(Slashdot)于2001年 3月5日和3月30日的消息中分别提过。2001年7月26日,一个社区的技术和文化网站发表的一篇报道中也有涉及。维基的传播模式是口耳相传。由于大量的申请者加入,网站开始堵塞。同时,其它连接网站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美国最大的搜索网站Google每天能送来几百个新的访问者。 有关的文章也源源不断地到来。仅到2月12日,网站就收到一千篇文章。当年9月7日,一万篇文章自动到达网站。当年年底,成立仅一年的维基百科全书有了两万个条目,平均每月进来1500篇文章。到2002年8月30日,文章已经累积达四万篇。 2001 年5月,维基百科全书开始向境外发展,非英语百科全书一个个出现。这些语言包括中文、荷兰文、德文、法文、西伯莱文、意大利文、日文、俄文、西班亚文和阿拉伯文。中文的作者分布在两岸三地,内容有八大类,如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艺术与娱乐、世界、中华文化和综合参考。其写作也相当专业。例如,对牡丹一词的解释为:“牡丹是重要的观赏植物,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 2002 年2月,西班亚语的维基百科全书的大多数参与者脱离维基,另起炉灶,成立西班亚语百科全书(Enciclopedia Libre)的网站。破坏者也偶尔访问该网站。他们移走合适的文章或者放上不合适的内容。但这些破坏活动一般会很快被改正过来。被反复破坏的页面后来都被保护起来,只能由被称为管理者的志工编辑才能作出改动。 2002月8月,威尔士宣布他决不在维基百科全书上刊登商业广告。因此,该网站由带公司标志的网站(wikipedia.com)改为表明是组织的网站(wikipedia.org)。当年夏季,百科全书的风格手册被制定出来供编辑参考。同时,有关的政策和指引也被设计出来。 相关项目也被开发 在维基百科全书获得认同后,相关的项目也被设计出来。2002年12月,维基词典被创立出来。它使用和维基百科全书一样的软件和服务器。其目标是生产一个所有语言的词典和词语总汇。 维基百科全书仍在持续增长。2003年1月22日,维基百科全书的文章达到10万大关。两天后,德文版的维基百科全书的文章达到一万条。在2003年6月,维基媒体基金会成立,专门负责维基媒体运作。同一天,维基语录创立。一个月以后,维基教科书问世。 2003 年10月28日,维基人(Wikipedian)在慕尼黑(Munich)召开第一次会议,其它城市维基人也紧随其后。很快,世界上许多维基人聚会建立起来。一些因特网社区也开始出现,并成立自己的博客网站生活杂志(livejournal)。2004年5月29日,支持维基网站的软件更名为媒体维基 (MediaWiki)。 2004年9月20日是维基百科全书的一个重要日子。这一天,维基百科全书的文章达到一百万篇,语言种类超过140个。维基现象引起传统媒体的高度关注。维基系列仍然在继续发展中。2004年11月20日,英语的维基文章数达到40万。 维基百科全书几乎无所不包。例如,维基百科全书的内容包括从欧洲的一条阿阿河(Aa rivers)到美国加州的一条兹克斯路(Zzyzx Road)。人们把他们感性趣的东西写出来放到维基网站上。几千人定期上该网站修改文章。他们经常相互分析对方的作品。据统计,在2004年9月, 1800多人平均每人在过去30天内至少作出一百多处修改,8000多人平均每人至少作出五处修改。 [/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