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地震来了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转贴]
[援助之手]
[讨论]
[分享]
图 标:
[CODE]引用aqqaqq于2008/5/30 0:05:00说道: 五月十五日上午 ,亚洲周刊电话拨往中国地震局,要求陈建民局长办公室回答关於耿庆国这次大地震预测有关问题,接电话者回答说,局长和其他负责人都不在,有关问题无法作答,香港传媒要采访总得有个程序。 五月二十日上午 ,亚洲周刊再次电话给地震局,地震局总机始终无法拨通,后转拨地震局值班室,值班室礼貌地请记者转拨地震局新闻处。新 闻处阎 先生听了采访要求,平和地回答说:局领导人目前公务繁忙,拖后一些时间会安排记者采访,请你将采访要求和联系方法传真告诉我们,到时我们一定通知你。至於关於耿庆国的事情,不久我们会有相关信息发布。 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李世辉,於汶川大地震当晚,即十一点五十二分在新浪博客上贴出文章称,在中国,一批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地震工作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和“取象比类”的方法等,取得遥遥领先国际的科研成果。一九七二年,地震工作者耿庆国提出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根据这一规律,他预报了一九七五年海城地震,特别是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这些成果触犯了地震界当权者的利益,耿被调出地震预报队伍。 耿庆国的研究领域是从旱震关系开展大地震中期研究的,旱震关系尚无法针对短期临震预测。七三年起,他潜心研究短期气象要素指标问题,七五年撰写了第一篇有关论文,正式提出地震前三十天短期临震气象要素五项指标异常的概念、特徵及其震例,对地震作出短期预测和临震预测。 日前,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说:每次地震后都遇到这种情况,就是社会上有一些爱好者,也有一些是专家、科学家,他自己用某种方法常年做一些工作。但是这个意见应该报给有关地震工作部门,地震工作部门有一套工作程式,会研究他的意见、分析他的意见,根据综合的判定得出一个结论。可能有些个人最后认为他是有道理的,很坚持,只是根据他自己一些单向提法,专家集体很难作出这种判断。比如有的意见可以说的尺度很大,时间很长,这种意见可能对长期的判断有参考价值,但真正有减灾效果的短期和临震预报,是无法参考这种意见的,因为政府作出这种决策是需要一个明确的意见,而且预报有工作的程式和发布规定。 国家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认为,地震预测是一个全球性的科学难题,它主要难在三方面:地震过程的复杂性;地壳深部的不可入性;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目前,还只能是在某些有利的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预报的可能。这次没有成功预报,非常愧疚。但要成功预报地震,还需要不断努力,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也认为,对於有人说这次地震事先有预报,这事情已经注意到了,情况正在调查和进一步核实中。地震预报有一套地震预报发布规定,地震预报意见要经过评审之后进行发布,有一道程序,其实在这之前都是专家研究的意见,不是预测的意见。专家研究的意见有很多,包括国内外都有很多专家研究,它不是一种地震预报的意见。 五月二十日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副司长车时透过中国地震资讯网说:“这次地震前,中国地震局没收到任何单位、个人或团体提交的有关这次地震的短临预报意见。至於网上发布曾经有人提出过关於这次地震的预报意见的资讯,是不符合实际的。地震预报是公认的世界科学难题,中国地震局收到短临预报总体水平很低,准确的短临预报意见非常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今年共收到二十六份,目前尚没有正确预报的短临预报意见”。 胡星斗 教授说,震前的预测信息应当完全公开。在现代互联网时代,想隐瞒巨大灾难真相的人最终肯定会弄巧成拙;即使若干年后也会有人披露、追问、调查,甚至会问责。胡认为,应追查地震预测预警是否存在失职的问题。失职本来是一错,如今还要隐瞒、甚至对准确预测者进行诋毁,这是错上加错;不对失职进行反省,连承认失误的勇气都没有。 众网民质问地震局,在网上表示意见:不明白国家为什麽不重视耿庆国这样的地震科学家?害苦了无辜的老百姓!如果地震局的官员都像耿庆国这样一心为人民、不处处为自己的官帽着想、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的话,温总理就不会整天这样劳累! [/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