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出境游
国内游
旅游指南
酒 店
飞 机
火 车
相 册
论 坛
旅游新闻
|
有问必答
|
票!票!全!
|
旅游曝黑台
|
旅行社交流
|
导游天地
|
说吧聊吧
|
时尚生活
|
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昵称
密 码:
主题标题:
选择话题
[原创]
[灌水]
[分享]
[贴图]
[视频]
[讨论]
[搞笑]
[小说连载]
图 标:
[CODE]引用忍者无敌于2009/10/13 17:11:00说道: 记者可以分好多种,也有很多条路可以走,而我是走着最艰苦的那条路,最难走的那条路,付出牺牲最大的那条路。 有一种记者以敲诈为生,他们听说哪里有人死了,哪里食物中毒了,立刻就比兔子跑得还快,他们装模作样地采访,然后拿着证据去与事主谈判,事主害怕曝光,就给了“封口费”。我有一个同事,知道有一个煤矿死了两个人,就以登报相要挟,硬是要了煤矿矿主10万元,几天后,他开着一辆崭新的桑塔纳来上班,我问开谁的,他骄傲地说:是我新买的。还有一个同事,听说附近小城市有一群孩子吃了学校的饭菜都住进了医院,感觉到有利可图,就开着了一辆摩托车连夜赶过去,与那所学校的校长谈判,要了七万元的“封口费”。事后,他自豪地对我说:“多亏我有摩托车,赶过去的时候,那些孩子马上就要出院了,再晚几分钟就没有机会了。”记者群中有一群这样的记者,但是这种记者是极个别的,却影响极坏,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此类记者主要集中在山西和福建。山西煤矿众多,安全措施又不健全,三天两头出事,这类记者就闻风出动,敲诈勒索。山西还有很多农民也在冒充记者,或者向这样的败类记者报料,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福建假冒伪劣产品较多,这样的记者苍蝇逐臭般也聚集了很多,他们行使工商的权力,打假为名,要钱是真。有的小报小刊记者呼风唤雨,能耐很大,只要听说哪里出事了,立马吆喝所有媒体记者到场,事主见到这种场面,就得大出血。 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以前一位同事,现在就还蹲在监狱中。他屡次敲诈得手,利令智昏,居然敲诈到了看守所的头上。最后不但没有得到钱,还把自己送进去了。 这样的记者我不齿于去做,也不愿意去做。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我为人处世的原则。 还有一种记者,行内叫做跑口记者,或者叫跑线记者。这类记者主要以宣传为主,类似于以前报纸尚未走向市场化的记者模式。他们前一天晚上会接到相关部门的通知:明天几点领导有什么活动,会有什么会议,会议有什么内容,会去哪里检查工作。第二天,他们就随行,食宿全包,还能领到红包,行内叫做车马费。分手时,还会领到一份“新闻通稿”,这样的稿件稍微加工一下,就能见报。领导活动和会议稿件的车马费还不够多,最多也就几百元,最多的是那些企业活动或者企业开业时所给的车马费。企业推出一种新产品,上市前需要宣传,就会邀请记者,这样的活动时间都很短,结束后,记者会领到厚厚的红包和新闻通稿。红包一般都在千元以上,有的甚至还发电子产品,电视机啦手机啦等等。回去后也不担心稿件不能见报,因为企业已经在报社打通了关节。这样的记者最舒服了,就连初中毕业生也能干得很好。行内行外都在说:“记者门槛低,谁都能做。”也就是指这一类记者。 这样的记者很舒服,但是我没有机会做,也不屑于做。跑这种线的记者都是关系户。那时候,我有自己的新闻理想,我不想过这种寄生虫一样的生活。那时候,我血气方刚,英姿勃勃,总想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我没有线,没有口,所以注定了我没有线索,也注定了这种职业生涯是很艰苦的;我不愿找寻“封口费”,也注定了我不会有“横财”,注定了我生活贫穷。 一个报社的部门可以分好多种:热线部、时政部、特稿部、财经部、体育部、娱乐部;编辑部、出版部、技术部等等,前六种是针对记者设立的部门。热线部就是每天跑报料电话,哪里垃圾没人管,哪里有人要跳楼等等,这一般都是刚刚进报社的记者在做;时政部和财经部就是我所说的那些跑口记者;体育部关注体育赛事,报道赛事进程;娱乐部专门追星,王菲的女儿是兔唇,刘德华和谁手拉手大街上走,确实十分地无聊。娱乐部的车马费也是比较丰厚的,哪部大片要上演了,哪个歌星来举办演唱会,他们不但能领到免费的电影票演唱会票,还能领到车马费;大牌歌星给的钱反而少些,刚出道的急于成名的歌星给的更丰厚。 剩下的就是特稿部,一个报社的特稿部充其量只有三五个人,我一从事这种工作,就进入的是特稿部,人们都说特稿部是一个报社精英聚集的地方,特稿代表了一张报纸的最高水平,但是,在新闻越来越琐碎化,越来越快餐化的今天,特稿也越来越难写,也越来越不被重视。有时候,写一篇特稿需要半个月一个月,而稿分工资并不高,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在知名报社里,特稿部记者的收入还可以,在无名报纸里,特稿部记者收入很微薄。 可惜的是,我所在的这家报社,就是一张无名报纸,在这座城市排列最后。 我从血奴群落里出来的时候,是那一月的25日,这是报社发放前一月工资的日子,可是当天没有发工资。当时所有人都以为报社领导在忙,还没有顾得上算工资。可是,28号,29号……一直到那个月的月底,工资还没有发下来,大家开始沉不住气了,纷纷打听发生了什么事情,各种真实的和不实的消息也在不胫而走,报社领导一回到办公室,就关上房门,不愿再出来;而记者编辑人心惶惶,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望着发工资的那一天。 那时候,行内流传着一些顺口溜,都是关于记者的: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似乎有才,实为江郎;成就难有,郁闷经常;比骡子累,比蚂蚁忙,比岳飞忠良,比赖昌星紧张…… 还有的说,记者这个行业是:女生当男生,男生当畜生。[/CODE]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个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