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闻|有问必答|票!票!全!|旅游曝黑台|旅行社交流|导游天地|说吧聊吧|时尚生活|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发表帖子 发表投票 回复帖子
说吧聊吧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00楼
晕了晕了 离线
发帖:1009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1145
注册:2006/4/17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34]

这就是说,明军从上到下,是万众一心,排除万难,要把忽悠进行到底了。



但协议毕竟还是签了,签了就得执行,而接下来,李如松用行动证明了这样一点:他除了会打仗,搞政治也是把好手。



根据协议,明军要撤出朝鲜,但李如松纹丝不动,反而烧掉了日军的粮仓,端掉了对方的饭碗。



日军是真没办法了,打不过又闹不起,明知李如松是个不守信用的家伙,偏偏还不敢得罪他,就当吃了个哑巴亏,硬着头皮派出使者。那意思是,你不撤我认了,但互派使者的事,麻烦你还是给办了吧。



在这一点上,李如松还是很够意思的,他随即派出谢用梓与徐一贯两人,随同沈惟敬一起,前往日军大营。



小西行长十分高兴,因为自从谈判开始以来,他遇到的不是大混混(沈惟敬),就是大忽悠(李如松的使者),感情受到了严重的伤害,现在对方终于派出了正式的使者,实在是可喜可贺。



但他不知道的是,明朝派来的这两位所谓使者,谢用梓是参将,徐一贯是游击,换句话说,这两人都是武将,别说搞外交,识不识字那都是不一定的事。



之所以找这么两个丘八去谈判,不是明朝没人了,而是李如松根本就没往上报。



这位仁兄接到日军要求后,想也没想,就在军中随意找了两人,大笔一挥,你们俩就是使者了,去日本出差吧。



现在忽悠你们,那是不得已,老子手里要是有兵,早就打过去了,还谈什么判?!



李如松没当真,但日本人当真了,万历二十一年(1593)五月中旬,小西行长带领沈惟敬、谢用梓以及徐一贯前往日本,会见丰臣秀吉,进行和谈。



对于明朝使臣的来临,丰臣秀吉非常高兴,不但热情接待,管吃管住,会谈时更是率领各地诸侯权贵到场,亲自参加,张灯结彩,搞得和过节一样,仪式十分隆重。



当沈惟敬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他明白:这下算是忽悠大了。



虽然日本人糊里糊涂,但一路过来,他已经很清楚,身边的这两位使者到底是什么货色。



但事已至此,也只能挺下去了。


晕了晕了,就这样晕了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0 8:53: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01楼
晕了晕了 离线
发帖:1009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1145
注册:2006/4/17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35]





沈惟敬就此开始了谈判,虽然从名义上讲,谢用梓和徐一贯才是正牌使者,但这两个大老粗连话都说不利索,每次开会口都不敢开,只能指望沈惟敬忽悠了。



于是每次开会之时,大致都是这么一副场景:丰臣秀吉满怀激情,口若悬河,谢用梓、徐一贯呆若木鸡、一言不发,沈惟敬随口附和,心不在焉。所谓的外交谈判,其实就是扯淡。



就这么个扯淡会,竟然还开了一个多月,直到六月底,才告结束。



在谈判终结的那一天,丰臣秀吉终于提出了日方的和平条件,该条件也再次证明了这样一点:



丰臣秀吉,是个贪婪无耻、不可救药的人渣。



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明朝将公主嫁为日本后妃。

二、明朝和日本进行贸易,自由通商。

三、明朝和日本交换誓词,永远通好。

四、割让朝鲜四道,让给日本。

五、朝鲜派出王子大臣各一人,作为人质,由日方管理。

六、返还朝鲜被俘的两位王子

七、朝鲜宣誓永不背叛日本。



在这份所谓的和平条款中,除交还朝鲜王子外,没有任何的友善、和睦,不但强占朝鲜土地,还把手伸到了明朝,总而言之,除了贪婪,还是贪婪。



这样的条款,是任何一个大明使臣都无法接受的。



沈惟敬接受了。



这位仁兄似乎完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当场拍板,表示自己认可这些条款,并将回禀明朝。丰臣秀吉十分高兴。



其实丰臣秀吉并不知道,他已失去了一个过把瘾的机会——即使他提出吞并中国,这位大明使者也会答应的。



因为沈惟敬同志压根就不算是明朝的使臣,说到底也就是个混混,胡话张口就来,反正不是自家的,也谈不上什么政治责任,你想要哪里,我沈惟敬划给你就是了。反正也不是我买单。



日本和谈就此结束,简单概括起来,是一群稀里糊涂的人,在一个稀里糊涂的地方,开了一个稀里糊涂的会,得到了一个稀里糊涂的结论。可怜一代枭雄丰臣秀吉,风光一辈子,快退休了,却被两个粗人、一个混混玩了一把,真可算是晚节不保。



但在办事认真这点上,丰臣秀吉还是值得表扬的,为了把贪欲进行到底,他随即安排了善后事宜,遣送朝鲜王子回国,并指派小西行长跟进此事。



小西行长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不久之后,他就会悔青自己的肠子。


晕了晕了,就这样晕了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0 8:54: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02楼
晕了晕了 离线
发帖:1009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1145
注册:2006/4/17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36]





和谈结束了,沈惟敬回国了,他在日本说了很多话,干了很多事,但在中国却无人知晓,连李如松、宋应昌也只知道,这人去了趟日本,见了丰臣秀吉,仅此而已。



按说到这个时候,沈惟敬应该说实话了,在日本胡说八道也就罢了,但军国大事,不是能忽悠过去的,鬼子虽然脑袋不好使,也不是白痴,想蒙混过关,那是不可能的。



但这位兄弟实在是人混胆大,没有丝毫政治敏感性,兵部尚书石星代表朝廷找他谈话时,竟对日方提出“和平条件“只字不提,只顾吹牛,说自己已经搞定了日方,为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云云。



这话要换了宋应昌,估计是打死也不信的,可石星同志就不同了,从某个角度讲,他还是个比较单纯的人,一顿忽悠之下,竟然信了,还按照沈惟敬的说法,上奏了皇帝。



明神宗倒不糊涂,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但石星一口咬定,加上打仗实在费钱,半信半疑之下,他同意与日方议和。



于是历史上最滑稽的一幕出现了,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忽悠,中日双方终于停战。



万历二十一年(1593)七月,在日军大部撤出朝鲜后,明军也作出部署,仅留刘珽、骆尚志等人,率军一万五千余人帮助镇守军事要地,其余部队撤回国内。



无论有多么莫名其妙,和平终究还是到来了,尽管是暂时的。



宋应昌升官了,因为在朝鲜战场的优异表现,他升任右都御史,兵部侍郎的职务,由顾养谦接替。



李如松也升官了,本就对他十分欣赏的明神宗给他加了工资(禄米),并授予他太子太保的头衔。



三年后,辽东总兵董一元离职,大臣推举多名候选者,明神宗却执意要任用李如松,虽然许多人极力反对,但他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李如松走马上任,一年后他率军追击敌军,孤军深入,中伏,力战死。



在所有的战斗中,他始终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这次也不例外。



他不是一个与人为善的人,更谈不上知书达理,他桀骜不逊,待人粗鲁,但这些丝毫无损于他的成就与功勋,因为他是一个军人,一个智勇双全、顽强无畏的军人。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击败了敌人,保卫了国家,在我看来,他已经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他虽是武将,却并非粗人,因为在整理关于他的史料时,我发现了他的诗句: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我认为,写得很不错。



四百年华已过,纵马驰骋之背影,依稀可见。


晕了晕了,就这样晕了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0 8:54: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03楼
晕了晕了 离线
发帖:1009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1145
注册:2006/4/17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37]

烽火再起



沈惟敬是一个比较奇怪的人,作为一个局外人,他毅然决然搞起外交,且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义无反顾,实在让人费解。



一个混混,不远千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专程跑来插足国家大事,在我看来,这就是最纯粹的掺和精神。



但既然是掺和,一般说来总是有动机的。因为就算是混混,也得挣钱吃饭。可由始至终,这位仁兄似乎除了混过几顿饭外,还没有狮子大开口的记录,也没怎么趁机捞过钱,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是真想干点事的。



然而沈惟敬并不知道: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外交政治也是混,不过,绝不是他那个混法。如果胡混一气,是要掉脑袋的。



万历二十二年(1594)十二月七日,一个人的到来让沈惟敬明白了一个道理:说过的话,签过的字,不是说赖就能赖的。



小西飞来了,根据日本和谈的会议精神,他作为日本的使者,前来兑现之前明朝的承诺。



沈惟敬迎来了一生中最大的危机,因为小西飞并没有参与他的密谋,而日方使者到来,必定有明朝高级官员接待,到时双方一对质,事情穿帮,杀头打屁股之类的把戏是逃不了了。



人已经到京城了,杀人灭口没胆,逃跑没条件,就算冲出国门也没处去——日本、朝鲜也被他忽悠了,要冲出亚洲,估计还得再等个几百年。



在沈惟敬看来,他这辈子就算是活到头了,除非奇迹出现。



奇迹出现了。



万历二十二年(1594)十二月十九日,兵部尚书石星奉旨,与小西飞会谈。



在会谈中,石星提出了议和的三大条件——真正的条件:



一、 日本必须限期全部撤军回国。

二、 封丰臣秀吉为日本王,但不允许日本入贡。

三、 日本必须盟誓,永不侵犯朝鲜。



然后他告诉小西飞,如果同意,就有和平,如果拒绝,就接着打。



出发之前,小西飞被告知,明朝已经接受了日方提出的七大条件,他此来是拿走明朝承认割让朝鲜的文书,如果一切顺利,还要带走明朝的公主。



而现在他才知道,公主是没影的,割让朝鲜是没谱的,通商是没指望的。日本唯一的选择,是从明朝皇帝那里领几件衣服和公章,然后收拾行李,滚出朝鲜,发誓永不回来。



小西飞已经彻底懵了,他终于明白,之前的一切全是虚幻,自己又被忽悠了。



然而接下来,他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


晕了晕了,就这样晕了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0 8:54: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04楼
晕了晕了 离线
发帖:1009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1145
注册:2006/4/17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38]

面对石星,小西飞说出了他的答复:同意。



所谓同意,代表的意思就是日本愿意无条件撤出朝鲜,不要公主,不要通商,不再提出任何要求。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结论是,小西飞撒了谎。



而只要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他的确有撒谎的理由。



首先,他是小西行长的亲信,这件事又是小西行长负责,事情办到这个地步,消息传回日本,小西行长注定是没好果子吃的。



其次,他毕竟是在明朝的地盘上,对方又是这个态度,如果再提出丰臣秀吉的“梦幻”七条,惹火了对方,来个“两国交兵,先斩来使”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务之急,把事情忽悠过去,回家再说。



听到小西飞的回答,石星十分高兴,他急忙向明神宗上奏疏,报告这一外交的巨大胜利。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明神宗竟然不信!



要知道,这位皇帝虽然懒,却不笨,他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叫来石星询问此事:如此之条件,日本人怎么会轻易接受?



石星本来脑袋就不大好使,这么一问,算是彻底糊涂了,半天也不知怎么回答。



最后还是明神宗替他想出了办法:



“明日,你在兵部再次询问日使,不得有误。”



之后还跟上一句:



“赵志皋随你一同去!”



赵志皋,时任大学士,特意交代把他拉上,说明皇帝对石星的智商实在是缺乏信心。



万历二十二年(1594)十二月二十日,第二次询问开始。



这次询问,明朝方面来了很多人,除了石星和赵志皋外,六部的许多官员都到场旁听。



在众目睽睽之下,石星向小西飞提出了八个问题,而小西飞也一反常态,对答如流,说明日本的和平决心,听得在场观众频频点头。



经过商议,石星和赵志皋联合作出了结论:小西飞,是可以相信的。



然而石星并不知道,小西飞之所以回答得如此顺畅,是因为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不折不扣的胡扯。



具体说来,是想到哪说到哪,捡好听顺耳的讲,动不动就是“天朝神威”之类的标志性口号,反正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虽然在场的官员大都饱读诗书,且不乏赵志皋之类的政治老油条,但毕竟当时条件有限,也没有出国考察的名额,日本到底是怎么回事,谁也不清楚。


于是,大家都相信了


晕了晕了,就这样晕了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0 8:54: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05楼
晕了晕了 离线
发帖:1009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1145
注册:2006/4/17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39]





凭借着在明朝的优异表现,小西飞跻身成功外交家的行列,成为了勘与沈惟敬相比的大忽悠。



但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虽然是后进之辈,在忽悠方面,小西飞却更进一步,将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除了忽悠别人,还忽悠自己。



事情是这样的,和谈结束后按照外交惯例,明朝官员准备送小西飞回国,然而这位仁兄却意犹未尽,拿出了一份名单。



这份名单是丰臣秀吉授意,小西行长草拟的,上面列出了一些人名,大都是日军的将领,在出发之前,他交给了小西飞,并嘱托他在时机成熟时交出去,作为明朝封官赏钱的依据。



事已至此,小西飞十分清楚,所谓和谈,纯粹就是胡说八道,能保住脑袋回去就不容易了,可这位仁兄实在是异常执着,竟然还是把这份名单交给了明朝官员,并告诉他们:名单上的人都是日本的忠义之士,希望明朝全部册封,不要遗漏。



明明知道是忽悠,竟然还要糊弄到底,可谓意志坚定,当然,也有某些现实理由——小西飞的名字,也在那份名单上。



更为搞笑的是,在交出名单之前,根据小西行长之前的交代,小西飞还涂掉了两个名字,一个是加藤清正,另一个是黑田长政。



之所以这么干,那是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的,虽然同为丰臣秀吉的亲信,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黑田长政的关系却很差,平时经常对骂,作战也不配合,小西行长对此二人恨之入骨。



据说后来这事捅出去之后,加藤清正气得跳脚:明知册封不了的名单,你都不列我的名字?跟你拼了!



等到后来回了日本,这几位也不消停,继续打继续闹,最后在日本关原打了一仗,才算彻底了结。这都是日本内政,在此不予干涉。



综观整个谈判过程,从忽悠开始,以胡扯结束,经过开山祖师沈惟敬和后起之秀小西飞的不懈努力,丰臣秀吉、明神宗一干人等都被绕了进去,并最终达成了协议,实在是可喜可贺。



而更值得夸奖的,是日本人的执着,特别是小西行长,明知和谈就是胡扯,册封就是做梦,仍然坚持从名单上划掉了自己政敌的名字,其认真精神应予表扬。



虽然这是一件极其荒谬、极为可笑的事情,但至少到现在,并没有丝毫露馅的迹象,而且在双方共同努力忽悠下,和平似乎已不再是个梦想。


晕了晕了,就这样晕了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0 8:54: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06楼
晕了晕了 离线
发帖:1009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1145
注册:2006/4/17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40]





这关终于过去了,沈惟敬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不过,这口气也就松了一个月。



明朝的办事效率明显比日本高得多,万历二十三年(1595)正月,明神宗便根据谈判的条款,对日本下发了谕旨,并命临淮侯李宗城为正使,都指挥杨方亨为副使,带沈惟敬一同前往日本宣旨。



沈惟敬无可奈何,只得上路,可还没等到日本,就出事了。



事情出在明朝正使李宗城的身上,应该说,这是一个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具体说来,就是胆小。



此人虽然是世袭侯爵,但一向是大门不出,二门不入,每天只想在家混吃等死,突然摊上这么个出国的活,心里很不情愿,但不去又不行,只好一步三回头地上了路。



就这么一路走,一路磨,到了朝鲜釜山,他才从一个知情人那里得知了谈判的内情,当即大惊失色,汗如雨下。



其实这也没什么,反正没到日本,回头就是了,浪费点差旅费而已。



可这位兄弟胆子实在太小,竟然丢下印玺和国书,连夜就逃了。



消息传回北京,明神宗大怒,下令捉拿李宗城,并命令杨方亨接替正使,沈惟敬为副使,继续出访日本。



于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杨方亨和什么都知道的沈惟敬,在经历这场风波后,终于在七月渡海,到达日本。



对于他们的来访,丰臣秀吉十分高兴,他安排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决定,在日本最繁华的城市大阪招待明朝的使者。



九月,双方第一次见面,气氛十分融洽,在这一天,杨方亨代表明神宗,将冠服、印玺等送给了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异常兴奋,在他看来,明神宗送来这些东西,是表示对他的妥协,而他真正想要的东西,也即将到手。



因为第二天,明朝的使者,就将宣布大明皇帝的诏书,在那封诏书上,自己的所有愿望都将得到满足。



但沈惟敬很清楚,当明天来临,那封谕旨打开之时,一切都将结束。事情已经无可挽回,除非日本人全都变成文盲,不识字(当时的日本官方文书,几乎全部使用汉字),或者……奇迹再次出现。



想来想去,毫无办法,沈惟敬在辗转反侧中,度过了这个绝望的夜晚,迎来了第二天的早晨。



然而他并不知道,在那个夜晚,他并不是唯一无法入睡的人。


晕了晕了,就这样晕了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0 8:55: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07楼
晕了晕了 离线
发帖:1009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1145
注册:2006/4/17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41]

在获知明朝使者到来的消息后,小西行长慌了手脚。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从小西飞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却没有去报告丰臣秀吉。



不是不想说,而是不能说。



自和谈开始,丰臣秀吉就处于一种梦幻状态,总觉得人家欠他点什么,就该割地,就该和亲。如果这个时候把他摇醒,告诉他:其实你被忽悠了,人家根本没把你放在眼里,也不打算跟你谈判。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更为严重的是,这件事情是小西行长负责的,一旦出了事,背黑锅的都找不到。



那就忽悠吧,过一天是一天。



可现在明朝的使者已经来了,冠服也送了,诏书明天就读,无论如何是混不下去了。



为了自己的脑袋和前途,小西行长经过整夜的冥思苦熬,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于是,在那个夜晚,他去找了一个人。确切地说,是个和尚。



根据丰臣秀吉的习惯,但凡宣读重要文书,都要找僧人代劳,除了日本信佛的人多,和尚地位高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和尚有文化,一般不说白字。



小西行长的目的很明确,他找到那位僧人,告诉他,如果明天你宣读文件时,发现与之前会谈条件不同,或是会触怒丰臣秀吉的地方,一律跳过,不要读出来。



当然某些嘱托,比如要是你读了,我就怎么怎么你,那也是免不了的。



安排好一切后,小西行长无奈地回了家,闹到这个地步,只能过一天是一天了。



无论如何,把明天忽悠过去就好。



第二天,会议开始。



从参加人数和规模上说,这是一次空前,团结的大会。因为除了丰臣秀吉和王公大臣,大小诸侯外,德川家康也来了。



作为丰臣秀吉的老对头,这位仁兄竟然也能到场,充分说明会务工作是积极的,到位的。



更为破天荒的是,丰臣秀吉同志为了显示自己对明朝的尊重,竟然亲自穿上了明朝的服装,并强迫手下全部换装参加会议(皆着明服相陪)。



然后他屏息静气,等待着那个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依照程序,僧人缓慢地打开了那封诏书。



此刻,沈惟敬的神经已经绷到了顶点,他知道,奇迹不会再次发生。



小西行长也很慌张,虽然事先做过工作,心里有底,但难保丰臣秀吉兴奋之余,不会拿过来再读一遍。



总而言之,大家都很紧张。


晕了晕了,就这样晕了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0 8:55: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08楼
晕了晕了 离线
发帖:1009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1145
注册:2006/4/17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42]

但最紧张的,却是那个和尚。



昨夜小西行长来找他,让他跳读的时候,他已经知道事情不妙——要没问题,鬼才找你。



而在浏览诏书之后,他已然确定,捧在自己手上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火药桶。



全读吧,要被收拾;不读,不知什么时候被收拾。



激烈斗争之后,他终于做出了抉择,开始读这封诏书。



随着诵读声不断回荡在会场里,与会人员的表情也开始急剧变化。



小西行长死死地盯着和尚,他终于确信,忽悠这一行,是有报应的。



而德川家康那一拨人,表情却相当轻松,毕竟看敌人出丑,感觉是相当不错的。



沈惟敬倒是比较平静,因为这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最失态的,是丰臣秀吉。



这位仁兄开始还一言不发地认真听,越听脸色越难看,等到和尚读到封日本王这段时,终于忍不住了。



他跳了起来,一把抢过诏书,摔在了地上,吐出了心中的怒火:



“我想当王就当王(吾欲王则王),还需要你们来封吗?!”



被人当傻子,忽悠了那么久,发泄一下,可以理解。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先算帐。



第一个是沈惟敬,毕竟是外国人,丰臣秀吉还算够意思,训了他一顿,赶走了事。



第二个是小西行长,对这位亲信,自然是没什么客气讲的,手一挥,立马拉出去砍头。



好在小西同志平时人缘比较好,大家纷纷替他求饶,碍于情面,打了一顿后,也就放了。



除此二人外,参与忽悠的日方人员也都受到了惩处。



然后是宣战。



窝囊了这么久,不打一仗实在是说不过去。所以这一次,他再次押上了重注。



万历二十四年(1596)九月,丰臣秀吉发布总动员令,组成八军:



第一军,指挥官加藤清正,一万人

第二军,指挥官小西行长,一万四千人。

第三军,指挥官黑田长政,一万人。

第四军,锅岛植茂,一万两千人。

第五军,岛津义弘,一万人。

第六军,长宗我部元津,一万三千人。

第七军,蜂须贺家政,一万一千人。

第八军,毛利秀元,四万人。



基本都是老相识,就不一一介绍了。



以上人数共十二万,加上驻守釜山预备队,日军总兵力约为十四万人。



相对而言,在朝的明军总数比较精确,合计六千四百五十三人。


晕了晕了,就这样晕了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0 8:55: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09楼
晕了晕了 离线
发帖:1009
等级:神州独行
积分:1145
注册:2006/4/17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43]

日军加紧准备之时,明朝正在搞清算。



杨方亨无疑是这次忽悠中最无辜的同志,本来是带兵的,被派去和谈,半路上领导竟然跑了,只好自己接班,临危受命跑到日本,刚好吃好住了几天,还没回过味来,对方又突然翻了脸,把自己扫地出门,算是窝囊透了。



当然了,杨方亨同志虽然是个粗人,也还不算迟钝,莫名其妙被人赶出来,事情到底怎么回事,他还不大清楚,沈惟敬也不开口,但回来的路上一路琢磨,加上四处找人谈话,他终于明白,原来罪魁祸首,就在自己身边。



水落石出,他刚想找人去抓沈惟敬,却得知这位兄弟已经借口另有任务,开溜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正也跑不出地球。杨方亨一气之下,直接回了北京。并向明神宗上了奏疏,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下皇帝也火了,立即下令捉拿沈惟敬,找来找去,才发现这兄弟跑到了朝鲜庆州,当年也没什么引渡手续,绳子套上就拉了回来,关进了诏狱,三年后经过刑部审查定了死罪,杀了。



沈惟敬这一生,是笔糊涂帐,说他胆小,单身敢闯日军大营;说他混事吹牛,丰臣秀吉经常请他吃饭,说他误国,一没割地,二没赔款,还停了战。



无论如何,还是砍了。



从他的死中,我们大致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



有些事不能随便混,有些事不能混。



倒霉的不只沈惟敬,作为此事的直接负责人,石星也未能幸免,明神宗同志深感被人忽悠得紧,气急败坏之余,写就奇文,摘录如下:



“前兵部尚书石星,欺君误国,已至今日,好生可恶不忠,着锦衣卫拿去,法司从重拟罪来说!”



看这口气,那是真的急了眼了。



很快,石星就被逮捕入狱,老婆孩子也发配边疆,在监狱里呆了几个月后,不知是身体不好还是被人黑了,竟然死在了里面。



所谓皇帝一发火,部长亦白搭,不服不行。



既然谈也谈不拢,就只有打了。



但具体怎么打,就不好说了。要知道帮朝鲜打仗,那是个赔本的买卖,钱也不出,粮也不出,要求又多,可谓是不厌其烦,所以在此之前,兵部曾给朝鲜下了个文书,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宜自防,不得专恃天朝



这句话通俗一点说,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办,不要老烦别人。


晕了晕了,就这样晕了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0 8:55: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发表帖子 发表投票 回复帖子
共1371个,每页10个,121/138页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论坛跳转: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 密    码:
  • 主题标题:
  • 图    标:
  • 注意 音乐 强 弱 心 蛋糕
  •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  
  •  
  • 预览帖子 清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