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闻|有问必答|票!票!全!|旅游曝黑台|旅行社交流|导游天地|说吧聊吧|时尚生活|爱心互助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发表帖子 发表投票 回复帖子
说吧聊吧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40楼
火星上的龟 离线
发帖:23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74
注册:2007/7/31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74]


在这世上,有些事情是说不准的,比如二战时的苏军大将瓦杜丁,自出道以来身经百战,什么恶仗、硬仗、找死仗都打过。斯大林格勒挺过来了,库尔斯克打赢了,追得德军名将曼斯坦因到处跑,如此猛人,竟然在战役结束,到地方检查工作的时候,遇上了一帮土匪,腿上挨了一冷枪。按说伤也不重,偏偏就没抢救过来,就这么死了。



李舜臣的情况大致如此。



啥也别说了,总之一句话,这就是命。



身负重伤的李舜臣明白,他的使命即将结束,但这场战役并未终结。



于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身边的部将李莞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我就要死了,但现在战况紧急,不要透露我的死讯,请你接替我的位置,以我的名义,继续战斗下去。”



这也是他的最后遗言。



在战场上,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胜负,因为只有胜利者的故事,才能流传下来。



所以李舜臣依然是幸运的,他虽没能看到胜利的来临,但他的一切都将作为胜利者的传奇传扬万世,正如他所写过的那首诗句:



全节终须报,成功岂可知?



平生心已定,此外有何辞!



节已报,心已定,便已成功,再有何辞?



伴随着李舜臣的逝去,日军迎来了自己的最后命运,在明朝联军的全力猛攻下,战斗变成了屠杀,日方四百余艘战舰被击沉,一万余人阵亡,日军惨败。



但要说日军毫无亮点,那也是不客观的。要特别提出表扬的,就是岛津义弘同志,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逃跑本领可谓举世无双,在抛下无数垫背、送死的同胞后,他终于逃了出去,虽然此时他的身边,只剩下了几十余条破船和几百名士兵。



万历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十九日中午,历时一天半的露梁海大战正式结束,日军精锐第五军全军覆没,史称露梁海大捷。



露梁海大捷后,翘首期盼的小西行长部终于彻底崩溃,纷纷化整为零,四散奔逃,小西行长不落人后,率残部趁明军不备,乘船偷渡出海,经过千辛万苦逃回日本,余部大部被歼。



至此,抗倭援朝战争正式结束,此战历时七年,最终,以中国军队的彻底胜利,以及日本军队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七年前,那杯由邪恶与野心酿成的苦酒,最终浇到丰臣秀吉的坟头上。



活该,死了也该。



正义终究战胜了邪恶,无论此时,或是三百四十年后,历史都用事实告诉了我们相同的道理:



无论何时何地,总会有那么几个不安分的侵略者,他们或许残暴,或许强大,或许看似不可战胜,但终将被埋葬。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1 8:46: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41楼
火星上的龟 离线
发帖:23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74
注册:2007/7/31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75]


战争结束了,胜利也好,失败也罢,参战的主角们都有了各自的结局。



两年后(1600),超级“忍者”德川家康终于发作,集结兵力,准备欺负丰臣秀吉的孤儿寡妇,死硬派小西行长当即联同石田三成等人,组成西军,出兵迎战。



但滑稽的是,出于对小西行长、石田三成的极度憎恨,作为丰臣秀吉的铁杆亲信,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人当机立断,放下与德川家康之间的敌我矛盾,毅然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内部矛盾中去,加入东军,跟小西行长玩命。



而最搞笑的,莫过于岛津义弘,此人和丰臣秀吉关系本就不好,开战之初是德川家康的人,并奉命去帮助守城。结果城里的人未接通报,以为他是敌人派来忽悠的,不但没有开门,还对他放了几枪。



换了别人,无非是回去找德川家康告一状,之后该干嘛还干嘛,可这位就不同了,二杆子精神再起,操着家伙连夜投小西行长去也。



经过你来我往数个回合,这一大帮子人终于在日本关原碰上了,展开死磕,经过一天战斗,西军败退,小西行长战败后逃走,后又被擒获斩首,岛津义弘还是一如既往地跑了路,后来托人求情捡了一条命。



丰臣秀吉创立的事业就此完结。



但历史的惩罚并未结束,十五年后(1615),战火再起,在大阪夏季战役中,德川家康攻克了丰臣家的最后据点大阪城,丰臣秀吉的老婆孩子都死在城里,丰臣家族灭亡,断子绝孙。



我不是报应论者,但这一次,我信。



此后,德川家康统一日本,并建立了著名的德川幕府,他着力与明朝恢复友好关系,发展经济,颇有建树。



朝鲜失去了李舜臣,却迎来了和平,回复了平静的生活,为纪念那些为了朝鲜人民的安宁和自由而牺牲的明军将士,朝鲜政府修建了大报坛,每年祭祀,以表示对明朝仗义相助的感激,并提醒后辈不忘报恩。



现在,大报坛已经消失了,为什么消失,我不知道。


明朝的大军得胜归来,万历并没有亏待他们,将领之中,麻贵升任右都督,陈璘和刘綎也升了官。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1 8:47: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42楼
火星上的龟 离线
发帖:23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74
注册:2007/7/31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76]


当兵的也没白干,为表彰群众,据说万历从国库里拨出了八万两白银,作为对士兵的封赏,当然,具体到每个人的头上,一层扒一层,外加还有陈璘这样的领导,能分到多少,那就不好说了。但无论如何,也算够意思了。



虽然在七年之中,曾有过无数的曲折,遇上许多的困难,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打赢了。



所谓正义、邪恶、侵略、暴行,大多时候都是毫无意义的胡扯,衡量战争的唯一且永远的准则,就是胜利,或失败。



用黑暗的暴力维护了光明的正义,这正是明朝创立的不朽功勋。



这场战争的最后结局大致如此,十分清楚,但有趣的是,几百年后,历史对于这场战争的评价,却十分之不清楚。



具体说来是这样的:日本的史料表示,这是一场延续了战国光荣以及名将光辉的战争,虽然未必光彩(这一点,他们是承认的)。



朝鲜(韩国)的史料则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胜利,主要是因为李舜臣和朝鲜义军(无奈,政府军的表现实在太差),至于其他方面的因素,当然是有的,但似乎也是比较次要的。



而明朝方面……,基本没什么动静。



现象是奇怪的,但原因是简单的,因为在明朝看来,这场战争,压根就不是什么大事。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谓的抗倭援朝战争,在史学界实在不算个啥,也没听说哪位专家靠研究这事出了名,即使在明代,它也只是万历三大征的一部分而已,史料也不算多,除了《万历三大征考》还算是马马虎虎外,许多细节只能从日本和朝鲜史料中找。



说起来,也只能怪我国地大物博,什么事都有,什么人都出,就规模而言,这场战争确实不值一提,打了七年,从头到尾,明军的总人数不过四万左右,直到最后一年,才勉强增兵至八万,且打两个月就收了场,架势并不算大。



而日本为了打这场仗,什么名将精兵之类的老本全都押上去了,十几万人拉到朝鲜,死光了再填,打到后来,国内农民不够,竟然四处抓朝鲜人回去种田,实在是顶不住了。



朝鲜更不用说,被打得束手无策,奄奄一息,差点被人给灭了,国王都准备外出避难,苦难深重,自然印象深刻。



相比而言,日本是拼了老命,朝鲜是差点没命,而明朝却全然没有玩命的架势,派几万人出国,军费粮食自己掏腰包,就把日本办挺了,事后连战争赔款都没要(估计日本也没钱给)。



什么叫强大?这就叫强大。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1 8:47: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43楼
火星上的龟 离线
发帖:23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74
注册:2007/7/31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77]


在进行这场战争的同时,明朝还调兵十余万,围剿四川方向的杨应龙叛乱,在万历同志看来,这位叫杨应龙的土财主(土司),比丰臣秀吉的威胁更大。



基于以上理由,在宣传方面,明朝也是相当落后。战争结束后,在日本,明明表现不咋样的加藤清正、岛津义弘都被捧上了天,所谓“虎加藤”、“鬼石曼子”一波接一波的吹,从没消停过。



朝鲜方面,货真价实的李舜臣自不必说,死后被封公爵,几百年下来,能加的荣誉都加了,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至于明朝,对相关人员的处理,大致是这样的:



战后,刘綎、陈璘任职都督同知(从一品),算是升了半级。当然,也不是白升的,几个月后,这二位仁兄就被调去四川播州的穷山恶水,因为在那里,还有个杨应龙等着他们去收拾。



英勇献身的邓子龙也得到了封赏,他被追赐为都督佥事(从二品),并得到了一个世袭职位,给儿子找了个铁饭碗。



仅此而已。



但和李如松比起来,以上的几位就算不错了。这位仁兄智勇双全、能征善战,几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朝鲜战局,是朝鲜战争中最为杰出的军事天才。



可这位盖世英雄,死后不但没人捧,还差点被口水淹死第二遍。



说到底,都是言官惹的祸。



明代是一个开明的朝代,言官可以任意发言,批评皇帝,弹劾大臣,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民主。



可是民主过了头,就有问题了,发展到万历年间,言官们已经是无所不骂,坏人要骂,好人也要骂,不干事的要骂,干事的也要骂,且职位越高,权力越大,骂得就越响。



而李成梁十分符合这个条件,这位兄弟镇守边界数十年,权大势大,是最好的目标,外加他亏空贪污之类的事情也没少干,下台之后自然不招人待见,弹章堆得和山一样高,说什么的都有。



李如松自然也未能幸免,加上他在朝鲜风光一时,功勋卓著,就成了连带打击对象。最恶心人的是御史丁应泰,不但攻击他本人,连他的战绩也要骂,说平壤战役是小胜,日军死伤极少,碧蹄馆之战是大败,明军死伤极多。


这还不算,他居然检举朝鲜与日本串通,说李如松也有通倭嫌疑。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1 8:47: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44楼
火星上的龟 离线
发帖:23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74
注册:2007/7/31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78]


要按照他的说法和算法,明军的士兵估计都是死后从坟里刨出来的(一共也就四、五万人),日军都是拿白鸽的和平使者(死伤不多,就是要逃)。李如松应该算是双面间谍,明明和日军勾结,偏偏还把日军赶跑了。



这人不但无耻,还很无聊,弹劾一封接着一封,闹到最后,连不爱搭理人的万历也忍不住了,直接给他下了个革职令让他滚蛋。



然而,从根本上讲,封赏过少,弹劾过多的责任者并不是丁应泰,更不是万历,因为按照明朝的惯例和规定,像抗倭援朝这种规模的战役,带几万人出去打一场,封赏就这么少,弹劾就这么多,大家都习惯了。



所以真正的原因虽然可笑,却很真实:



对明朝而言,这实在不是个太大的事。



既然不是什么大事,自然就没人管,自己不管别人当然也不管,加上那些无聊的言官泼脏水,修明史的清代史官照单全收,日本和朝鲜史料又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各说各话,于是,对这场战争的评价,就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争议、误解、谜团。



然而无论大小,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这样一件事情:



四百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摧垮贪欲和邪恶,远赴他乡,进行过一场伟大的战争,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较量里,他们中的许多人,为此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知道有这样一场战争,有这样一群人,曾为了捍卫自由与正义,英勇奋战,毫无畏惧。



为了那些无比的智慧,无畏的勇气,以及无私的牺牲。



万历二十七年(1599)四月,征倭总兵麻贵率军凯旋归来,明神宗在午门接见了他。



在搞完大大小小不厌其烦的程序仪式后,明神宗下旨,当众宣读大明诏书,通传天下,宣告抗倭援朝之役就此结束。



这是一封诏书,也是一个预言,因为在这份长篇大论之中,有这样一句话:



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绝顶的官僚



在万历执政的前二十多年里,可谓是内忧不止,外患不断,他祖上留传下来的,也只能算是个烂摊子,而蒙古、宁夏、朝鲜、四川,不是叛乱就是入侵,中间连口气都不喘,军费激增,国库难支。



可是二十年了,国家也没出什么大乱子,所有的困难,他都安然度过。



因为前十年,他有张居正,后十年,他有申时行。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1 8:47: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45楼
火星上的龟 离线
发帖:23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74
注册:2007/7/31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79]


  若评选明代三百年历史中最杰出的政治家,排行榜第一名非张居正莫属。在他当政的十年里,政治得以整顿,经济得到恢复,明代头号政治家的称谓实至名归。



  但如果评选最杰出的官僚,结果就大不相同了,以张居正的实力,只能排第三。



  因为这两个行业是有区别的。



  从根本上讲,明代政治家和官僚是同一品种,大家都是在朝廷里混的,先装孙子再当爷爷,半斤对八两。但问题在于,明代政治家是理想主义者,混出来后就要干事,要实现当年的抱负。



  而明代官僚是实用主义者,先保证自己的身份地位,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混。



  所以说,明代政治家都是官僚,官僚却未必都是政治家。两个行业的技术含量和评定指标各不相同,政治家要能干,官僚要能混。



  张居正政务干得好,且老奸巨滑,工于心计,一路做到首辅,混得也还不错。但他死节不保,死后被抄全家,差点被人刨出来示众,所以只能排第三。



  明代三百年中,在这行里,真正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混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当属张居正的老师,徐阶。



  混迹朝廷四十多年,当过宰相培训班学员(庶吉士),骂过首辅(张璁),发配地方挂职(延平推官),好不容易回来,靠山又没了(夏言),十几年被人又踩又坑,无怨无悔,看准时机,一锤定音,搞定(严嵩)。



  上台之后,打击有威胁的人(高拱),提拔有希望的人(张居正),连皇帝也要看他的脸色,事情都安排好了,才安然回家欢度晚年,活到了八十一岁,张居正死了他都没死,如此人精,排第一是众望所归。



  而排第二的,就是张居正的亲信兼助手:申时行。



  相信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个结论,因为在明代众多人物中,申时行并不是个引人瞩目的角色,但事实上,在官僚这行里,他是一位身负绝学,超级能混的绝顶高手。



  无人知晓,只因隐藏于黑暗之中。


  在成为绝顶官僚之前,申时行是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具体点讲,是身世不清,父母姓甚名谁,家族何地,史料上一点儿没有,据说连户口都缺,基本属于黑户。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1 8:48: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46楼
火星上的龟 离线
发帖:23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74
注册:2007/7/31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80]


  申时行是一个十分谨小慎微的人,平时有记日记的习惯。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如今天我和谁说了话,讲了啥,他都要记下来,比如他留下的《召对录》,就是这一类型的著作。



  此外,他也喜欢写文章,并有文集流传后世。



  基于其钻牛角尖的精神,他的记载是研究明史的重要资料。然而奇怪的是,对于自己的身世,这位老兄却是只字不提。



  这是一件比较奇怪的事,而我是一个好奇的人,于是,我查了这件事。



  遗憾的是,虽然我读过很多史书,也翻了很多资料,依然没能找到史料确凿的说法。



  确凿的定论没有,不确凿的传言倒有一个,而在我看来,这个传言可以解释以上的疑问。



  据说(注意前提)嘉靖十四年时,有一位姓申的富商到苏州游玩,遇上了一位女子,两人一见钟情,便住在了一起。



  过了一段时间,女方怀孕了,并把孩子生了下来,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申时行。



  可是在当时,这个孩子不能随父亲姓申,因为申先生有老婆。



  当然了,在那万恶的旧社会,这似乎也不是什么违法行为,以申先生的家产,娶几个老婆也养得起,然而还有一个更麻烦的问题——那位女子不是一般人,确切地说,是一个尼姑。



  所以,在百般无奈之下,这个见不得光的私生子被送给了别人。



  爹娘都没见过,就被别人领养,这么个身世,确实比较不幸。



  但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个别人,倒也并非普通人,而是当时的苏州知府徐尚珍。他很喜欢这个孩子,并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徐时行。



  虽然当时徐知府已离职,但在苏州干过知府,只要不是海瑞,一般都不会穷。



  所以徐时行的童年非常幸福,从小就不缺钱花,丰衣足食,家教良好。而他本人悟性也很高、天资聪慧,二十多岁就考上了举人,人生对他而言,顺利得不见一丝波澜。



  但惊涛骇浪终究还是来了。



  万历四十一年(1562),徐时行二十八岁,即将上京参加会试,开始他一生的传奇。



  然而就在他动身前夜,徐尚珍找到了他,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其实,你不是我的儿子。



  没等徐时行的嘴合上,他已把之前所有的一切都和盘托出,包括他的生父和生母。



  这是一个十分古怪的举动。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1 8:48: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47楼
火星上的龟 离线
发帖:23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74
注册:2007/7/31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81]


按照现在的经验,但凡考试之前,即使平日怒目相向,这时家长也得说几句好话,天大的事情考完再说,徐知府偏偏选择这个时候开口,实在让人费解。



然而我理解了。



就从现在开始吧,因为在你的前方,将有更多艰难的事情在等待着你,到那时,你唯一能依靠的人,只有你自己。



这是一个父亲,对即将走上人生道路的儿子的最后祝福。



徐时行沉默地上路了。我相信,他应该也是明白的,因为在那一年会试中,他是状元。



中了状元的徐时行回到了老家,真相已明,恩情犹在,所以他正式提出要求,希望能够归入徐家。



辛苦养育二十多年,而今状元及第,衣锦还乡,再认父母,收获的时候到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的父亲拒绝了这个请求,希望他回归本家,认祖归宗。



很明显,在这位父亲的心中,只有付出,没有收获。



无奈之下,徐时行只得怀着无比的歉疚与感动,回到了申家。



天上终于掉馅饼了,状元竟然都有白捡的。虽说此时他的生父已经去世,但申家的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敲锣打鼓,张灯结彩地把他迎进了家门。



从此,他的名字叫做申时行。



曲折的身世,幸福的童年,从他的养父身上,申时行获取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经验,并由此奠定了他性格的主要特点:



做人,要厚道。



然后当厚道的申时行进入朝廷后,才发现原来这里的大多数人都很不厚道。



在明代,只要进了翰林院,只要不犯什么严重的政治错误,几年之后,运气好的就能分配到中央各部熬资格,有才的入阁当大学士,没才的也能混个侍郎、郎中,就算点背,派到了地方,官也升得极快,十几年下来,做个地方大员也不难。



有鉴于此,每年的庶吉士都是各派政治势力极力拉拢的对象。申时行的同学里,但凡机灵点的,都已经找到了后台,为锦绣前程做好准备。



申时行是状元,找他的人自然络绎不绝,可这位老兄却是巍然不动,谁拉都不去,每天埋头读书,毫不顾及将来的仕途。同学们一致公认,申时行同志很老实,而从某个角度讲,所谓老实,就是傻。


然而事情的发展证明,老实人终究不吃亏。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1 8:48: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48楼
火星上的龟 离线
发帖:23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74
注册:2007/7/31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82]


要知道,那几年朝廷是不好混的,先是徐阶斗严嵩,过几年,高拱上来斗徐阶,然后张居正又出来斗高拱,总而言之是一塌糊涂。今天是七品言官,明天升五品郎中,后天没准就回家种田去了。



你方唱罢我登场,上台洗牌是家常便饭,世事无常,跟着谁都不靠谱,所以谁也不跟的申时行笑到了最后。当他的同学纷纷投身朝廷拼杀的时候,他却始终呆在翰林院,先当修撰,再当左庶子。中间除了读书写文件外,还主持过几次讲学(经筵),教过一个学生,叫做朱翊钧,又称万历。



俗语有云,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一晃十年过去,经过无数清洗,到万历元年,嘉靖四十一年的这拨人,冲在前面的,基本上都废了。



就在此时,一个人站到了申时行的面前,对他说,跟着我走。



这一次,申时行不再沉默,他同意了。



因为这个人是张居正。



申时行很老实,但不傻。这十年里,他一直在观察,观察最强大的势力,最稳当的后台,现在,他终于等到了。



此后他跟随张居正,一路高歌猛进,几年内就升到了副部级礼部侍郎,万历五年(1577),他又当上了吏部侍郎,一年后,他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



万历六年(1578),张居正的爹死了,虽说他已经获准夺情,但也得回家埋老爹。为保证大权在握,他推举年仅四十三岁的申时行进入内阁,任东阁大学士。



历经十几年的苦熬,申时行终于进入了大明帝国的最高决策层。



但是当他进入内阁后,他才发现,自己在这里只起一个作用——凑数。



因为内阁的首辅是张居正,这位仁兄不但能力强,脾气也大,平时飞扬跋扈,是不折不扣的猛人。



一般说来,在猛人的身边,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当敌人,要么当仆人。



申时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很明白,像张居正这种狠角色,只喜欢一种人——听话的人。



申时行够意思,张居正也不含糊,三年之内,就把他提为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从一品)。



但在此时的内阁里,申时行还只是个小字辈,张居正且不说,他前头还有张四维、马自强、吕调阳,一个个排过去,才能轮到他。距离那个最高的位置,依然是遥不可及。



申时行倒也无所谓,他已经等了二十年,不在乎再等十年。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1 8:48: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作者 主题:回复:[长篇]明朝那些事儿 第1249楼
火星上的龟 离线
发帖:230
等级:独钓寒江
积分:274
注册:2007/7/31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83]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不用等十年,一年都不用。



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死了。



树倒猢狲散。隐忍多年的张四维接班,开始反攻倒算,重新洗牌,局势对申时行很不利,因为地球人都知道他是张居正的亲信。



在这关键时刻,申时行第一次展现了他无与伦比的“混功”。



作为内阁大学士,大家弹劾张居正,他不说话;皇帝下诏剥夺张居正的职务,他不说话;抄张居正的家,他也不说话。



但不说话,不等于不管。



申时行是讲义气的,抄家抄出人命后,他立即上书,制止情况进一步恶化。还分了一套房子,十倾地,用来供养张居正的家属。



此后,他又不动声色地四处找人做工作,最终避免了张先生被人从坟里刨出来示众。



张四维明知申时行不地道,偏偏拿他没办法。因为此人办事一向是滴水不漏,左右逢源,任何把柄都抓不到。



但既然已接任首辅,收拾个把人应该也不太难,在张四维看来,他有很多时间。



然而事与愿违,张首辅还没来得及下手,就得到了一个消息——他的父亲死了。



死了爹,就得丁忧回家,张四维不愿意。当然,不走倒也可以,夺情就行,但五年前张居正夺情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考虑到自己的实力远不如张居正,且不想被人骂死,张四维毅然决定,回家蹲守。



三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此时,老资格的吕调阳和马自强都走了,申时行奉命代理首辅,等张四维回来。



一晃两年半过去了,眼看张先生就要功德圆满,胜利出关,却突然病倒了。病了还不算,两个月后,竟然病死了。



上级都死光了,进入官场二十三年后,厚道的老好人申时行,终于超越了他的所有同学,走上了首辅的高位。



一个新的时代,将在他的手中开始。



取胜之道



就工作能力而言,申时行是十分卓越的,虽说比张居正还差那么一截,但在他的时代,却是最为杰出的牛人。



因为要当牛人,其实不难,只要比你牛的人死光了,你就是最牛的牛人。


就好比你上世纪三十年代和鲁迅见过面,给胡适鞠过躬,哪怕就是个半吊子,啥都不精,只要等有学问、知道你底细的那拨人都死绝了,也能弄顶国学大师的帽子戴戴。


单击在新窗口中打开
用户IP:*.*.*.*
发帖时间:2008/3/21 8:49:00   短消息 编辑 引用
发表帖子 发表投票 回复帖子
共1371个,每页10个,125/138页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论坛跳转:

当前位置:首页 > 论坛 > 说吧聊吧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 密    码:
  • 主题标题:
  • 图    标:
  • 注意 音乐 强 弱 心 蛋糕
  • (最大4000个汉字) (Ctrl+Enter发表)
  •  
  •  
  • 预览帖子 清空内容